•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38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故宫出版社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7540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上书时间2017-07-10

澜涵若曦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记一次难忘的历史文献刊布——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编辑出版回顾

阅今千年峨天阊,地灵信比长安长。
             ——爱新觉罗•弘历

恰如乾隆皇帝笔下赞美的诗章,北京这座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人文都会,较之煌煌长安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周代的蓟城到两汉的幽州;金元二都,一脉相承;明清北京更是以其严整的布局,巍峨灿烂的建筑著称于世。今天北京的城市风貌就是从明清两代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最为夺目之处,要属她内外双环的城墙与城门,被一条清晰有力的轴线贯穿始终。城墙与城门,围合了京城首善的一方城域;南北轴线,总睛、聚拢起这方城域的脊梁。如今,城墙与城门早已湮没在城市变迁的历史中,但这条城市轴线却历尽劫难“穿越”至今。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评价这条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
1940年,敌寇进犯,山河破碎,营造学社发起人朱启钤先生以古都杰作面临兵燹之虞,与时任伪“都市局长”林是镇筹议,对北平中轴线古建筑进行系统测绘,既为存真,更为劫后补璧计。具体工作以基泰工程司承揽,北洋大学建筑学院张镈担纲,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专业测绘队伍。以1941年6月起始,历时三年有余,共得实测图纸600余张,或黑白实测,或彩色渲染,将北京中轴线上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所有重要建筑一一写真图上,这是北京建城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全面测绘中轴线古建筑的创举,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保护北京古建筑的一项重大成就。
1945年8月,光复大业,跌宕功成,虽然古都北京再一次于劫火中获得新生,但朱启钤先生的“兵燹之虞”远未化作杞人之忧。光复后尚称完整的北京城中轴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中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永定门、中华门、长安左右门、北上门、地安门等,这些中轴线上连接内外、体现礼制、分别帝庶的重要门座荡然无存。除了保存至今的旧影外,能够记录这些业已消失的古建筑实测数据的,唯有张镈主持测绘的这套实测图纸,它们是还原北京城历史上的壮丽风貌,待后人成其补璧之美的仅有的历史依据,显得弥足珍贵。
如今,对北京城中轴线的保护与规划被北京市政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中轴线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的编制工作也已经完成。这是北京市首次针对中轴线遗产整体编制专门的文物保护规划,整合、凝练相关内容并补充、完善,形成了覆盖完整、口径一致的中轴线遗产保护控制体系。围绕着中轴线重点文物建筑的腾退、修缮以及缺失历史建筑的修复研究工作也随之启动。所以,这套实测图纸在今天科学保护与规划北京城中轴线的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而向世人展现其于历史、建筑、档案、文献等学科领域中应有的价值与地位。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这套实测图纸,是北京建城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当代测量技术完成的旧城中轴线建筑体系最为完整的测量图。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保护北京古建筑的一项重大成就。本项目的出版具有以下价值。
第一,历史价值。本套实测图纸的诞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保护北京城古建筑的重大成就,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甚至是民营企业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而做出空前努力的历史事实。
第二,文献价值。本套实测图纸涉及的古建筑为数众多,总量庞大,这些图纸科学、完整地记录了一部反映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传承至民国的基础数据库,以之与现状对比,充分体现了70年来的历史变迁,为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
第三,科技价值。对古建筑的维修与保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本套图纸的诞生是现代测绘方法运用到古建筑测量中的一次完美实践,为后世的古建筑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现代意义上的经验。本次测绘也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物建筑测绘的水平与成就。
第四,艺术价值。本套实测图纸的表现形式,或黑白墨线,或彩色渲染,图上建筑比例准确,落笔细致入微,纸张全部采用当时进口自德国的橡皮图纸绘制,大气磅礴,历史气息浓厚。不论在绘制手法还是材质选用上,均可视作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013年底,时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刘曙光院长致信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表达了希望与故宫合璧出版《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愿望。2014年3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办公会上,两院就双方共同编辑出版《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达成一致意见,组成了由各自院长牵头的共同编委会。其中,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晋宏逵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沈阳为项目负责人,实际工作由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院办公室、资料信息部、故宫出版社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图书馆对接。编委会延请曾经参与这批图纸测绘工作的著名古建筑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余鸣谦先生为学术顾问。编委会成员为参与本图集的整理、编写、摄影与编辑工作的53位两院同仁。可以说,就像这批图纸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样,针对本套图纸的编辑出版工作,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公开。下面,就本项目的编辑出版工作做一简要回顾。

一  忠实原作,精心复制——图纸准备
2014年4月,根据编委会工作进度安排,两院分别就各自保管的实测图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99幅,故宫博物院355幅)准备编辑出版所必需的电子化工作。遗产院因为着手较早,很快将所藏全部图纸的高清扫描文件送交故宫博物院,并转交出版社整理。故宫博物院2006年曾经对保存的全部图纸进行过一次细致的翻拍,以当时的条件来看,无论是图像分辨率还是颜色还原都属上乘,所以本次翻拍文件作为编辑文件被提交给出版社,与遗产院图纸合璧编排。可是,在对两院图纸电子文件的对比后发现,遗产院所使用的专门扫描舆图的大型平板扫描仪与故宫博物院使用的数码相机所形成的两套电子文件之间差异巨大,因时代的差距而导致的技术鸿沟自不待言,就连对图纸本身原始装池的忠实还原上,两套文件也表现出了两家单位各自不同的理解。其中,遗产院进行的是图纸全型信息扫描;故宫博物院进行的是图纸核心信息拍照,并未将核心图像以外的图纸边缘影像考虑在内。经过研究,决定对故宫博物院藏355张实测图纸全部参照遗产院标准,使用资料信息部新近购置的大型平板扫描仪进行第二次电子化工作。在古建部、院办公室、资料信息部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建院90周年期间大规模扫描任务繁重的压力,前后分两批,完成了355张图纸的扫描工作,两院图纸的电子文件实现了完美缀合。
此外,本项目除了654张两院实测图纸外,另收录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62张(实际59张,另有三张拼接为一张)测绘于1934年前后的紫禁城古建筑图纸,是为营造学社保存在天津的那批被水资料遗存。其电子化工作标准亦与两院标准相统一。
三家单位的图纸电子文件集齐后,故宫出版社于2015年底,对全部713张图纸进行必要的电子修补与打样试验。由于本套图纸的绘制时间最晚的一幅也超过了72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辗转腾挪、数不清的提调利用,图面上多少留下了一些自然古旧与人为磨损相杂糅的不利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图纸状态,使之符合出版要求,故宫出版社多次履行手续组织编辑人员到院办档案室提取图纸原件进行分析比对,拟定了“完全忠实原图、修补少量破损、保存修改痕迹、适当除脏除皱”的图纸编辑标准。与此同时,针对测绘图纸使用20世纪40年代进口橡皮图纸的特点,出版社努力寻找在色彩与线条两方面还原上与原材料所呈现状态最大限度保持一致的最佳代替纸张。经过多方面比对,在印刷预算允许的前提下,择优选择国产“210克绅士奶黄纸”作为测绘图纸的印刷用纸。经过一年的努力,2016年12月,出版社完成了全部图纸的印前准备工作。

二  建档立案,科学索引——文字准备
虽然《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出版主体是建筑测绘图,但要在出版后能够使读者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仅仅印刷图纸是远远不够的,尚需一部具有导读功能的实用手册,不仅要针对实测图纸所涉及的各个古建筑出具严谨的说明文字,一份因建筑区域、建筑群、单体建筑所形成的完整索引目录尤为必要,这是让读者在713张实测图纸中迅速获取所需信息的第一要务。因此,一本学术含量高、便于检索利用的导读册便应运而生了。主要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晋宏逵所长、古建部杨新成高级工程师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阳和崔勇两位高级工程师执笔完成。
本套图集共收录了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建筑群)22组,导读册中根据实测图纸的顺序分别对其中的87处单体建筑出具了严谨的文字介绍,大到建筑体量,小到装饰细节,一一予以说明。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站在更加多元、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考察中轴线古建筑,87处单体建筑均选配了现状照片,有条件的亦选配一张历史照片用于对比研究;对于历史上消失的建筑必须以标准历史影像作为辅助说明,是为一大特色。此外,为了体现故宫博物院的出版特色,在导读册中,亦选配了与古建筑相关的清代绘画和历史文物照片,更加凸显了所介绍古建筑的历史信息,是为另一特色。
导读册后所附713张实测图纸的索引目录,以图纸总序号、建筑区域、建筑名称、图纸名称、档案号、分号数、备注等信息作为索引依据,信息量庞大,检索手段科学,为读者实现快速检索求取有效信息带来极大地便利。同时,为导读册选用“80克北欧挪威米纸”作为印刷用纸。

三  四平八稳,大气磅礴——装帧设计
外观设计:《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外观巨丽,四平八稳,大气磅礴。砖灰一函比附古都的城墙颜色,无论尺寸还是重量,视其为“临清砖”亦有几分神似;天地盖开合暗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以及北京精神的包容厚德;天盖两侧的门券型扣手将函盒具象为一座北京的城门墩台;正面图样上的点点缀金串联起一条充满和谐韵律的北京城中轴线;磁力侧盖缓缓打开,八册分函同时展现,磁力侧盖轻搭于上,图纸书函浑然一体。
导读册设计:使用带有古旧纹理的“80克北欧挪威米纸”,翻开后一条抽象中轴线“从南到北”贯穿全册,串联起22组建筑及建筑群的87处单体建筑。图片与文字之间,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就像梁思成形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图纸设计:使用“210克绅士奶黄纸”,最大限度还原实测图原始德国橡皮纸的状态。

四  精益求精,巨制传世——印刷出版
    2017年1月,本项目进入印制流程,实测图纸与导读册分别下厂印刷。本着对读者负责,对文献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整个印制过程中,编辑驻厂监督,每一张四开图纸印出后,都要进行人工筛查,及时纠正偏色,排除瑕疵;导读册装订过程中的特殊工艺,诸如书脊包布、内文拉页、中插卡纸等,均要符合要求;外书函的灰布面裱、天地盖开合、内外空气整流、烫金烫黑、磁扣吸附力度、收藏证书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细致入微。总之,故宫博物院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博物馆,故宫出版物也一定要符合工匠精神的要求,尤其是像《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这样的大型出版物,更是要做到精益求精,印刷传世。

今天,展现在公众面前的这套厚重的《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是72年前一群不畏艰难的文保先行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72年后一群缅怀先贤的文保接力者们薪火相传的结晶。72年,对于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来说,实在是太过短促,即便以实测图纸所示那些中轴线上的最古建筑,也不过600年的历史。时间,对于北京这座城来说,过往的是一段记忆,能够印在人们心中的才是永恒。我们相信,《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必将中轴线上那一座座巍峨建筑的倩影印下,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

主    编:单霁翔、刘曙光
书    号:ISBN 978-7-5134-0754-0
成品尺寸:外书盒 545厘米×406厘米×227厘米
图  纸 520厘米×370厘米
定    价:24000.00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