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
  •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
  •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
  •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

89 70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宣朝庆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24750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97页

定价70元

上书时间2023-01-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 宣朝庆 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1 版次: 1 ISBN: 9787214224750 定价: 7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江苏文库研究编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3人买过 内容简介: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16世纪的平民儒家学派泰州学派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的思想及实践活动,认为平民可以通过汲取儒学等文化资源,担当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作为乡村建设实践,泰州学派形成家族建设与社会建设两翼,通过创造性转化,活跃在20世纪的各种乡村建设实验中。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乡村社会的建设起源 第一节 乡村建设的文化禀赋 一 乡村建设的曙光初现 二 和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第二节 知识阶层与乡村建设的思想演进 一 孟子的乡村社会理想 二 张载的乡村建设思想  第二章 泰州学派乡村建设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 江淮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 商业发展,经济繁荣 二 社会流动加快,阶级关系趋向紧张 三 社会有机团结增强,各种“会社”蓬勃兴盛 第二节 理学反思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 思想界对程朱理学的反思 二 儒家自我意识的特征  第三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一节 作为思想家的王艮 一 平民儒学:王艮思想的特点 二 淮南格物:王艮之平民儒学的理论巅峰 三 思想创新的环境因素 第二节 投身乡村建设的王艮 一 农村社区领袖的重要性 二 王艮作为乡村建设领袖的个人素质 第三节 生活挑战与角色创新 一 灶丁:国家给王艮的身份 二 贩盐:在夹缝中谋求机遇 三 重拾儒学:领悟孔门要旨 四 求学与传学:王阳明门下的“狂者” 五 泰州学派:私人性联系的团体化进展 六 关注思想创新在平民乡村建设中的意义  第四章 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 个体主义的社会意识 一 “社会”意识的初显 二 个体主义观念的发展 三 发现社团组织原理 第二节 “伤时忧世”的批判精神 一 政治认同弱化,疏离感加强 二 反思科举制度及教育 三 抨击官僚阶层的劣行 四 “生逢溺世待急救 第三节 “大人造命”的自由发展观 一 王艮提出“大人造命” 二 “御天造命”的精神实质 三 大人造命思想的来源 第四节 “民间行道”的经世济民理念 一 放弃阳明学派“得君行道”的经世理念 二 “不袭时位”服务社会下层的新理念 三 民间经世——走向乡村建设 第五节 “人人君子”的小康社会理想 一 王艮的“君子国”理想 二 泰州后学对“君子国”理想的完善 三 “君子国”理想的性质  第五章 建设孝义文明的邻里社区 第一节 明代家族发展与研究视角 一 中国人的家族观 二 明代的家族 三 明代家族研究的视角 第二节 创建义门——“草根性”的家族共同体 一 王襞创立王氏“宗会 二 何心隐创立“聚和堂 三 家族建设活动包含的新因素 第三节 倡率孝义——重塑家族的精神世界 一 孝悌与仁义、良知、礼的关系 二 新孝悌观 三 提倡运用教化手段提高人们的孝悌之德 四 义——对孝悌意识的创造性转化 五 加强富人承担道义的强度  第六章 开启自由个体化社会之路 第一节 “师道经世”与平民讲会 一 师道经世 二 祖述圣贤与自我认同 三 讲会的民众秩序对“师道经世”的制约 第二节 泰州学派的平民讲会活动 一 泰州学派平民讲会的三个阶段 二 王襞与韩贞的平民讲会活动 三 罗汝芳的讲会活动 四 何心隐死于讲会 五 平民讲会衰微的内在原因 第三节 泰州学派平民讲会的特点 一 成员平民化 二 教育风格简易化 三 讲会制度化 第四节 讲会对平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 平民讲会改变了基层社会精英结构 二 平民讲会增强民众的社会认同感 三 平民讲会激发民众的个体性与自主性 四 以个人为主体的横向社会关系得到发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