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自然科学 陈光学 新华正版
  •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自然科学 陈光学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自然科学 陈光学 新华正版

15 2.3折 65 全新

库存20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光学

出版社气象

ISBN9787502944247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95页

字数0.66千字

定价65元

货号103_9787502944247

上书时间2024-06-26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篇  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及现状
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和概况
  1.1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
  1.2 工影响天气的现状
  1.3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条件
  1.4 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
  1.5 小结
  参文献
第二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基础
  2.1 自然降水和降雹的环节和过程
  2.2 人工增雨和雹的科学基础和
  2.3 小结
  参文献
第三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观测和探测设备
  3.1 地面雨量观测网
  3.2 雷达探测系统
  3.3 卫星接收系统
  3.4 闪电定位系统
  3.5 雨滴谱观测
  3.6 地基微波辐计
  3.7 g/mit系统
  3.8 地面测雹板
  3.9 资料收集
  3.10 小结
  参文献
第四章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
  4.1 概述
  4.2 外应用情况
  4.3 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
  4.4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现状
  4.5 小结
  参文献
    第二篇  增雨雹的设计和应用
第五章  增雨雹体设计及其环境效应
  5.1 增雨和雹作业对的要求
  5.2 体参数确定和气动外形设计
  5.3 部位安排与质心定位
  5.4 气动特计算
  5.5 的弹道
  5.6 载荷计算
  5.7 结构设计
  5.8 弹体构造和设计
  5.9 弹身密封问题
  5.10 结构强度计算
  5.11 可靠设计
  5.12 飞行的环境效应
  5.13 小结
  参文献

第六章  动力系统
  6.1 发动机体设计
  6.2 固体推进剂和药形选择
  6.3 药柱设计
  6.4 内弹道计算
  6.5 燃烧室
  6.6 喷管
  6.7 点火器
  6.8 无喷管和可燃喷管发动机
  6.9 试验
  6.10 小结
  参文献
第七章  播撒装置与催化剂发生技术
  7.1 概述
  7.2 播云催化剂
  7.3 喷嘴
  7.4 延时点火器
  7.5 焰剂成核率检测方法
  7.6 焰剂技术的近期新进展
  7.7 小结
  参文献
第八章  的处理
  8.1 的处理
  8.2 降落伞回收系统
  8.3 爆炸自毁
  8.4 壳体燃烧自毁
  8.5 小结
  参文献
第九章  发系统设计
  9.1 发装置的技术要求
  9.2 发装置
  9.3 发控制器
  9.4 小结
  参文献
    第三篇  人工增雨技术
第十章  增雨机理
  10.1 概述
  10.2 冷云自然降雨环节和过程中的“门槛”和缺损表现
  10.3 增加冷云降水效率的人工增雨机理
  10.4 激发云体发展的动力播撒人工增雨机理
  10.5 人工增雨展望
  10.6 小结
  参文献
第十一章  人工增雨外场作业方案设计
  11.1 作业点的布设和环境条件的选择
  11.2 增雨作业天气条件、作业时机、部位综合分析
  11.3 增雨作业条件天气选择及资料应用
  11.4 人工增雨作业方案设计
  11.5 小结
  参文献

第十二章  增雨作业指标
  12.1 对流云增雨作业天气条件的选择
  12.2 层状云增雨(雪)作业天气条件分析与选择
  12.3 地形云增雨(雪)作业天气分析与选择
  12.4 作业目标云的确定
  12.5 作业时机和作业云的部位
  12.6 可播度和人工增雨作业的播云指标  
  12.7 催化剂的输送和扩散
  12.8 小结
  参文献
第十三章  数值模拟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13.1 概述
  13.2 对流云增雨作业的部位和时机
  13.3 播撒剂在云中的扩散
  13.4 播撒作业后的雨粒子运行增长轨迹和落区估算
  13.5 小结
  参文献
第十四章  增雨作业效果评估
  14.1 人工增雨效果的概念
  14.2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
  14.3 人工增雨效果的统计检验
  14.4 人工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
  14.5 人工增雨效果的效益评估方法
  14.6 小结
  参文献
    第四篇  人工雹技术
第十五章  雹
  15.1 冰雹形成机制
  15.2 冰雹云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15.3 播撤雹
  15.4 爆炸雹
  15.5 爆炸作用与播撒作用相结合
  15.6 小结
  参文献
第十六章  人工雹作业方案设计
  16.1 冰雹预报和冰雹天气的监测
  16.2 冰雹云雷达回波的观测设计
  16.3 人工雹作业方案设计
  16.4 新型人工雹作业方法设计
  16.5 作业方案的组织实施
  16.6 小结
  参文献
第十七章  雹作业指标
  17.1 冰雹云的宏观识别
  17.2 冰雹云的卫星云图识别
  17.3 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识别
  17.4 雷达探测冰雹云的定量识别指标
  17.5 多因子判别法识别冰雹云
  17.6 新一代雷达在雹中的应用
  17.7 小结

  参文献
第十八章  数值模拟在雹作业中的应用
  18.1 引言
  18.2 大雹形成机制和雹作业的部位与时机
  18.3 人工冰核可否快速长大成雹胚
  18.4 人工雹胚可否与自然雹胚等竞食过冷水
  18.5 小结
  参文献
第十九章  雹作业效果评估
  19.1 人工雹作业效果的概念
  19.2 人工雹作业效果的检验
  19.3 常用人工雹作业效果统计检验方法
  19.4 常用人工雹作业效果物理检验方法
  19.5 经济效益评估法
  19.6 国外雹效果检验情况简介
  19.7 小结
  参文献
    第五篇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技术展望
第二十章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建设
  20.1 概述
  20.2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建设的必要
  20.3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20.4 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
  20.5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20.6 业务作业技术规范
  20.7 建立试验基地和试验示范区
  20.8 小结
  参文献
第二十一章  人工增雨雹技术发展
  21.1 低成本、高能、系列化
  21.2 播撒方式的创新
  21.3 暖云催化
  21.4 雷达一计算机一三位一体作业体系
  21.5 小结
  参文献
第二十二章  在人工影响天气其他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22.1 概述
  22.2 应用触发和抑制闪电
  22.3 用技术霜冻和消雾
  22.4 用消云消雨
  22.5 用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
  22.6 小结
  参文献
    附    录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φ(x)的数值表
附表2 t-分布的数值表
附表3 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中函数k(y)的数值表
附表4 f分布信度为5%和1%的临界限值
附表5 符号检验表(双边界限)
附表6 秩和检验表

附表7 符号秩次统计量t的分布
附表8 相关系数r的显著检验表
技术术语汇编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五篇二十二章。篇四章,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科学基础、天气探测和观测设备、增雨雹应用情况。第二篇五章,叙述增雨雹及其动力、播撒、回收、发装置(含发控器)的设计和工作,第三篇和第四篇各五章,分别讲述人工增雨和雹的机理、作业方案设计、作业指标、数值模拟和作业效果评估。第五篇三章,论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增雨雹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其他方面的应用前景。
       本书可作为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研、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