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江映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胜友 新华正版
  • 闽江映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胜友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闽江映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胜友 新华正版

5.7 2.2折 26 全新

库存13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胜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68575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90000页

定价26元

货号700_9787506368575

上书时间2024-05-11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精彩内容:

飞到联合国部的神奇石块   一石击起千重浪——这是一块具有怎样神奇魔力的石块哟!  当交部部长黄华收到这方石块时,心被震撼了:激动、不安、兴奋不,也许他只沉思片刻,睿智地将大手一挥——于是,这方石块飞越太洋,荣幸地来到了哈德逊河畔那幢举世瞩目的联合国部大楼。  只见手执黑公文包的中国庄重地迈进“社会发展与人道事务中心”秘书处办公室。中国有礼貌地问道:“对不起!哪一位是秘书长特别助理阁下?”  靠窗写字台前一位低首翻阅文件的金发女士抬起目光,随即站起身:“我是,利蒂西亚?沙哈妮。请问,阁下”  “我是中华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我受本国的委托,转赠秘书处一件礼物。”中国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只精致的锦盒。  秘书长特别助理利蒂西亚?沙哈妮女士从写字台前走来,伸出双手郑重接过礼品盒,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哦?一枚!”女士将举在眼前细细端详着。  这是一方用中国特有的青田石精制而成的。质地细腻清爽,泽晶莹柔润,闪烁着淡褐的光斑,显得纯朴而又雅致。  沙哈妮女士取过印泥盒,把往上轻轻一按,然后在一张洁白的道林纸上使劲一揿,几个鲜红鲜红的印文跃然纸上。字迹,是那样的秀丽遒劲;刀法,是那样的娴熟流畅。  “太漂亮了!”女士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惊喜的目光投向中国:“代表先生,您能否告诉我这上面刻的是什么内容?”  “可以。”中国微笑着点点头,“上刻的字体叫篆书,发端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上刻着‘纪念国际残疾人年’八个字。用这种古老的字体镌刻这句话,是为了表达我们中华民族对‘国际残疾人年’的一种敬意和!”  “太感谢了!”沙哈妮女士双手抱拳,激动地绕着写字台踱起步子,“代表先生,能否告诉我,这是谁刻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公民,一位先天严重残疾、四肢仅存左手的年轻人。”  “啊?一只左手的年轻人”女士耸动了一下肩膀,摊开双手,用怀疑的目光紧盯住中国:“阁下,您这不是开玩笑吧?”  中国颔首开启手中的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个雅致的信封,说:“特别助理阁下,黄华部长还委托我将这封信的影印副本转呈给您。”  沙哈妮女士疑惑地接过信封,递给身旁的一位中文译员。稍后,她抬起头用激动的声音招呼道:“诸位,请过来听听中国一位年轻人的来信。”办公室的全体人员听到沙哈妮女士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后,都惊讶地抬起目光,旋即放下各自手中的工作,纷纷聚拢前来。办公室回荡着中文译员优雅的女中音:  “黄华外长,我天生三肢残缺,只有左手,但生活可以自理。六岁开始,在母亲指点下自学,十三岁起学篆刻。  “今年是国际残疾人年,党和特别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我生理虽然严重残缺,但作为祖国的一个公民,深深感到和自豪。  “为了纪念国际残疾人年,我特用左手刻了一方,请您转赠联合国残疾人年秘书处。我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全世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残疾人,哪怕像我这样如此严重残缺的人,也没有行乞街头,而是在党和的关怀下,与健康人一样,在艺术上有所成。”  “啊,了不起,太了不起了!”整个办公室沸腾了。沙哈妮女士长长的睫毛上闪动着晶莹的泪光,忘情地握住中国的手:“啊,简直是一个谜,一个谜,他和他的祖国”  当他呱呱坠地时,命运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一道非常人可解答的难题啊!  中年得子,对于即将为人父和为人母的他们,是怎样一份既惊又喜的企盼哟!然而,当新生命呱呱坠地时,父母简直呆住了:小生灵竟是四肢仅存一只左手的畸形儿。随即,大人和婴儿都一齐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恸哭声  祸不单行。在他匆匆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个年头,作为中学教师的父亲,又因一篇未及发表的寓言而被戴上“右派”、“反分子”的帽子,遣送到外地劳教去了。于是,他家由宽敞的住宅被迫搬迁入窄小的木房;他的童年也伴随着母亲手中的竹扫帚度过长街上的一个又一个黎明。  母亲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家庭妇女,丈夫身陷囹圄之后,她不得不在清洁管理站谋了个扫马路的临时工。每天晓星未落,她将他背在襁褓里,手执竹扫帚去打扫那空寂而长不及尽头的大马路,扫换回六角六分钱,霜晨雨夕,扫街不止。为了他,母亲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人世间的什么苦难没有尝遍哟!酷暑,大汗淋漓的母亲舍不得吃一根四分钱的冰棍,而要保证让他喝上一点牛奶;严冬,衣衫褴褛的母亲身披“百衲衣”抵御风寒,而要尽力让他添上一件新棉袄。当他长大成学龄时,母亲又满怀希冀地跨进一座座小学的门槛,终却哽咽着从新华书店买回识字课本和练簿,以初识加减乘除的水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入夜,小巷深处一盏昏黄的灯光下,母教子学,书声朗朗;暑往寒来,母亲还遍寻丈夫遗下的诗词字画,让儿子。  在那患了“左瘟症”的疯狂年月里,他遭受到的百般凌辱委实难以言说。出门,时有刀子般尖刻的言语抛闪过来;而当他独处一室读书字时,又有一些不晓事理的顽童躲在窗扔石块、撒沙子,甚而公然入室将他的笔墨书籍走,然后站在两米开外戏谑他:“侠客,你走过来呀,走过来还给你”开初,他每每悲声哭泣;后来,他采用沉默和更加发奋攻读来抗争了。一次,他患肺炎高烧没退,躺在病榻上仍然用手在胸划着笔画字。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终于自修完了初中的课程。  人生的抉择往往出其不意而又变幻莫测,是偶然?是必然?他十三岁那年,父亲次从劳教农场回家探亲。,沉吟良久的父亲突然从衣兜里掏出刻刀、石材和印谱,说:“儿子,你识字不少,已有基础,该学会一种专门技艺,将来自食其力,也能对作些贡献。”于是,他踏上了一条艰难异常的拼搏之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