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美学 黄健云 新华正版
  •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美学 黄健云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美学 黄健云 新华正版

6.5 1.8折 36 全新

库存10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健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2097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11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703_9787010082097

上书时间2024-05-11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新实践美学对美感研究的新拓展(序)
导论  近百年来美感研究的历史回顾
节  西方近百年来的美学主潮
一、心理学美学兴起的背景
二、心理学美学研究的核心
三、心理学美学对美感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第二节  当代中国美感研究的勃兴
一、20世纪50―60年代:美感探索新视角――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初步运用
二、20世纪80年代:美感奥秘的深入挖掘――实践美学一枝独秀
三、20世纪80一90年代:美感奥秘的深度透视――审美心理学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新实践美学对传统美感理论的
一、什么是“新实践美学”
二、“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
三、新实践美学对传统美感理论的
章  美感的特征
节  美感含义
一、美感概念的来源
二、美感概念的学界释义
三、美感概念的当代转向
四、美感概念的当代活力
第二节  美感的特征
一、美感形成的直觉
二、美感的精神愉悦
三、美感影响的陶醉
第三节  美感和美的辩证关系
一、康德对美和美感关系的追问及阐释
二、分析美学对美和美感及其关系的解构
三、新实践美学对美和美感及其关系的思
第二章  “特殊”与美感
节  “特殊”的含义及其对美感的意义
一、哲学视野下的“特殊”含义
二、美学视野下的“特殊”含义
三、“特殊”对美感的意义
  第二节  西方传统美感理论对“特殊”的探索
一、“形式”的“特殊”和美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感理论
二、“规则”的“特殊”和美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感理论
三、“理”的“特殊”和美感――启蒙主义时期的美感理论
四、“经验”的“特殊”和美感――经验主义的美感理论
五、“先验理”或“理念”的“特殊”和美感――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美感理论
  第三节  “特殊”向美感转化的条件
一、客体的审美潜能是一般客体转化为审美客体的基础
二、主体的审美潜力是一般主体转化为审美主体的条件
三、审美关系的建构是美感得以终生成的情境
第三章  审美对象和美感
  节  自然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自然美的含义
二、自然美的复杂
三、自然美的“特殊”与美感
  第二节  艺术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艺术美的含义
二、艺术美的“特殊”与美感
  ……
第四章  实践与“特殊”关系
结语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美感一直被看成是美学研究的难题之一。本书认为, “特殊”是美和美感得以生成的中介和前提;审美关系的建构则是美和美感产生的条件;实践则是美感生成的很终根源。 “特殊”在美和美感生成的途中,主要起到了一种中介的作用。作者从新实践美学的视域出发,对于美感的生成、美感的特征、美感的历史发展、美感的转化条件等美感论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做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的阐述和解释,使得美感问题在程度上得以学理化、科学化、系统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精彩内容:

章美感的特征
节美感含义
一、美感概念的来源
 现代意义的“美感”,是被当成一个名词来理解的。实际上这个概念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很好漫长的过程。人们对“美感”的内涵的认识,可以说是由于18世纪鲍姆嘉登的美学而逐渐明朗的。所以,我们对“美感”含义的察也以鲍姆嘉登为分水岭。
波兰美学家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卡维奇对“美感”这个词进行了深入的证,他认为:
“美感的”(aethetic)这个形容词,显然是源于希腊文。在拉丁文中,它们的同一字是enatio和intellectu,enitivu和intellectivu;而eni.tivu有时则依照希腊文被称作aethetieu。所有这些名词都被用在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里面;不过,只限于用在理论的哲学里面;在做美、艺术以及与这些相关的经验讨论时,“美感的”这个名词还没有被用到,这种情势保持了极其长久的一段世间,甚至进入18世纪,整个情势还未改观。
这是一种历史事实,我们在美学史中看到,即使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对美感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描述的层面。如柏拉图这样描述:
真正的快感来自所谓的美的,美的形式,它们之中很有一大部分来自气味和声音,之,它们来自这样一类事物:在缺乏这类事物时,我们并不感觉到缺乏,也不感到什么痛苦,但是它们的出现却使感官感到满足,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