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兴民俗 中外文化 嘉兴市广电新闻出版局编
  • 嘉兴民俗 中外文化 嘉兴市广电新闻出版局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嘉兴民俗 中外文化 嘉兴市广电新闻出版局编

42.3 4.6折 92 全新

库存29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嘉兴市广电新闻出版局编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1406581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92元

货号808_9787551406581

上书时间2024-04-27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凡例

概述/013

壹 岁时节俗

1.春节/030

(1)送灶/030(2)打年糕、办年货/031

(3)谢年/033(4)年夜饭/034

(5)新年祈福/035(6)接路头/037

2.元宵节/037

3.花朝节/041

4.清明节/042

5.立夏节/045

6.端午节/047

7.七夕节/051

8.七月半/055

9.中秋节/055

10.重阳节/057

11.冬至节/060

12.观潮节/062

贰 生产商贸俗

1.春牛会/066

2.开秧门与关秧门/067

3.落盘种田/070

4.车水哈头/071

5.关蚕门/073

6.蚕禁忌/075

7.望蚕讯/077

8.供茧圆/078

9.淡水捕捞俗/080

10.渔民船俗/083

11.渔民的兆与忌/085

12.请顺风/088

13.海塘修筑俗/088

14.过塘行与脚班/093

15.槜李生产俗/094

16.西瓜生产俗/097

17.生姜生产俗/099

18.砖窑生产俗/102

19.篾竹窝俗/105

20.酿酒俗/105

21.叫声俗/107

22.响堂/108

23.药店俗/108

24.理发俗/111

25.拜师收徒俗/113

叁生活社交俗

1.围腰布襕/116

2.戴东头布头巾/117

3.蚕乡六碗菜/118

4.印花糕/119

5.粽子/121

6.歇夏米花/123

7.南湖菱/123

8.吃讲聚/126

……

伍 民间信仰俗

1.待佛(赞神歌)/170

2.做社/174

3.请锅神/176

4.轧太/177

5.妈祖信俗/178

6.护国随粮王信俗/180

7.含山轧蚕花/182

8.网船会/186

9.双庙渚蚕花水会/191

10.芦母桥旱会/194

11.乌镇香市/195

12.大曹王庙庙会/197

13.祭河神/199

14.迎周仓会/200

15.瘟元帅会/201

16.元帅庙会/203

17.南湖荷花灯会/204

18.城隍会/207

19.祭潮与镇潮/208

20.鱼圻塘庙会/211

21.宗扬会/213

22.请棚头神/215

后记/218



内容简介:

本书为“越韵吴风——嘉兴市非物质遗产大观”丛书之一种,由嘉兴市广电新闻出版局编纂,文字通畅,言之有物,是展示嘉兴民俗风情的好稿。

精彩内容:

概述民俗,一般认为是指一个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在历,又常常和风俗、俗、民风、谣俗这样一些词语相近,人们使用时并没有将它们作严格区分。由此可见,通常意义上的民俗实在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而在非物质遗产范畴里,我们又把民俗当作非物质遗产众多大类中的一类,将民俗看成是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相提并论的一个大类。这和民俗学界以往所惯使用的概念还是有些不同的。按照我国非物质遗产领域里目前所通行的做法,一般将民俗又分成节俗、生产商贸俗、生活俗、人生礼仪俗、民间信仰俗这样几个部分。另外,空间也与民俗息息相关,理应进入我们的视野。事实上,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知识,在它们的肇始阶段,往往是民众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它们孕育在民俗之中。只是在它们逐渐成熟之后,才呈现出作为艺术或技术、知识的鲜明个,被人们当作是某个独立的艺术或技术品类来看待。嘉兴,古称“槜李”、“长水”、“由拳”、“禾兴”、“嘉禾”等,现下辖南湖、秀洲二区,嘉善、湖、海盐、海宁、桐乡五县(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嘉湖原腹地,东接上海,西连杭州,南濒钱塘江,北邻苏州,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境内以原为主,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偶有丘陵点缀,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境内的马家浜遗址颇多,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了。古发掘材料可以证明,那时候的先民已经住进了一种长方形的屋子,他们打磨石器,种植水稻,还有了纺织、制陶等原始工艺。专家证,大约在四五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经在养蚕织绸了。稻作和蚕桑丝绸,是这先民很早十分熟悉,并且又一以贯之沿袭下来的两种主要的生产方式,对于铸造嘉兴民俗的个起了决定的作用。历史的进展有时候也会出现断裂。嘉兴的历史固然可以追溯到马家浜和良渚,不过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进程却似乎有所迟缓。司马迁的史记以为,“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明显落后于中原。他的描述还是恰如其分的。关于这里的良渚先民后来怎么样了,这是历史学家热议的话题,这里无法展开。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史料表明,历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北方人南移,正是这些从中原过来的先人带来了北方的,又依赖于这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且和土著先民不断融合,才得以创造了嘉兴历的辉煌。把历史翻到春秋战国时期,嘉兴曾经是吴国和越国交战的战场。至今还有一个遗址,那是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洪合村旗杆下的国界桥。此桥始建于宋代,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国界。当然,要绘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