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 散文 封面新闻编
  •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 散文 封面新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 散文 封面新闻编

11.5 2.5折 46 全新

库存8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封面新闻编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7677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14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46元

货号504_9787541157677

上书时间2024-04-26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作者用行走丈量巴蜀过往的文明与承载,多纬度书写尘封遗迹的人文精神。

目录:

<编>小镇大事

宁厂:血与火淬炼的“聚宝盆”003

罗泉和天下专享盐神庙012

郪江:巴蜀古国的另一“高地”018

太:“四渡赤水”转战地025

龙华镇的繁华旧梦031

周子:文脉盛的嘉陵江老码头037

高庙:深山里飘零的人间烟火043

元通有个“将军府邸”050

李庄:后方的学术重镇057

<第二编>名流屐痕

白马关前哀庞统065

谯周:将白旗举到底的蜀汉名臣071

李白来到了岷江流域079

“不登大雅之堂”出自丹棱086

岑参:做过嘉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093

<第三编>蜀地沧桑

贾岛:长眠安岳的苦吟诗人100

李德裕:造福四川的唐代名相108

中岩寺:苏东坡初恋地116

清幽川竹,“撑”起衣食住行123

清朝阆中大战:传奇“护”之战131

故宫文物南迁入川往事140

巴塘关帝庙:汉藏交融“大庙会”151

德格印经院的雕琢时光159

川江号子:长江活化石167

天宝寨:“吓”石达开的悬崖城堡175

峡江船工沧桑往事183

<第四编>街院遗迹

盐亭街头的字库塔195

马湖有个孟获岛201

姜家大院的百年兴衰208

韩家大院:三代人的“百年工程”217

川北报恩寺:惊天骗局成惊世建筑224

卓克基土司官寨的“红记忆”230

安顺廊桥:构架成都历史的古桥238

四圣祠街:中西合璧的宿地244

内容简介: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是由封面新闻杂志集近些年文稿编撰而成,以游记的形式,把蜀中的古宅院、古战场、古桥梁、古驿道、古官寨、古寺院,一一记录在案。作者试图将每一处历史遗迹,当成一深井,通过田野察、述采集、档案各种方式,去挖掘遗迹背后的人文精神,揭示其中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掌故,以一斑窥全豹,展现巴蜀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该书分为“小镇大事”“名流屐痕”“蜀地沧桑”“街院遗迹”四大篇章。

精彩内容:

    宁厂:血与火淬炼的『聚宝盆』
    作为川渝地区早的盐产地,地处大巴山深坳的巫溪县宁厂古镇,面临后的尴尬:若用重金拆旧包装,多半是华丽转身千篇一律的“油漆古镇”;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又将被岁月的铁帚扫荡得气韵全无。
    这是一个接近被清新河风吹拂、又接近与时代气息脱节的千年老镇,一个不起眼的弹丸之地;然而,它在大巴山乃至长江三峡腹地的历史舞台上,却扮演过令人咂舌的恢宏角,大量遗迹释放出残存的烟火信息:有四五千年制盐史的大宁盐厂为何在明清时跻身“中国十大盐都”?两千多年前的巫咸先民是如何在危崖上开凿出长输卤栈道的?一代代背夫是如何在崇山峻岭中走出千里盐道的?一群群卑微的生命是如何在绵亘战乱中艰难求生的?
    盐泉流淌  千年盐厂成废墟
    巫溪县(古称大宁县)宁厂镇,地处大巴山东段渝陕鄂三省市结合处,坐落在后溪河的深山峡谷中。南北高山横亘,东西峡谷透穿。街道狭长崎岖,三面板壁一面岩,古称“七里半边街”。镇上建筑多系竹木结构,临河而建,下立木桩,柱上支撑木楼。这些像是从水里长出来的房屋,被称为吊脚楼。
    群山环抱的古镇,有一座起源于商周、兴起于秦汉的大宁盐厂遗址。历,这座盐厂所产食盐远销秦楚、川陕和云贵等地,明清时更是荣耀成为皇家贡品。如今盐厂早已废弃,空气中依稀散发出淡淡的咸味儿。
    那天早上,漫步在宁厂镇,厚厚的云层开始变薄,一缕阳光从云遮雾绕的山巅探出头来,经过大雨冲洗的大宁河谷,弥漫着潮湿而清新的空气。河水清澈依旧,但早已没有我多年前见过的激流滔滔,更与行舟航运无缘。印象中,原先这条河随时跳跃着很多鱼儿,夏天发洪水时还可以在浅滩上抓到二三十斤重的大鲤鱼,鲤鱼是从上游孔梁子暗河跑出来的。水流缓时也能看到一些鱼儿在浅浅的水底待着。深水里的螃蟹、虾米、青蛙、泥鳅更多了。那时,娃娃们喜欢用笊篱捞虾,手儿巧的还将渔网弄成簸箕形状绑在长杆上,这样可以抓到更多的鱼。
    浮动的记忆阻滞了我的脚步,使我走得很慢很慢,俨然是穿行在时间隧道里,小心捡拾着童年生活的碎片。来到张家涧龙君庙遗址,只见一面小瀑布下有一方小池,池中之水呈褐,上面泛着白泡沫。在龙头吐珠石壁上,刻有“宝源天产”四个字。盐池下有个残损的石凿龙头。当地人说,在龙头没被破坏以前,这个龙头的嘴儿两边,一边流的是咸水,一边流的是淡水。
    光绪十一年(1885)版大宁县志盐井载:“北宋淳化二年(991),大宁监雷悦创建龙池,于盐泉安一石龙头,盐泉自龙头流出,注入石池,池前横置木板,上凿三十眼孔。”搁置资源争议,分配给三十户盐商,相当于三十只原始股。
    被开掘使用至少四五千年的大宁盐泉,从岁月的暗洞汩汩流出,依然丰沛灵动,但曾经名动天下的大宁盐厂早已成为废墟,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除了退休老人背着手走来走去,整个古镇时都很冷清。
    昔的制盐车间,墙壁颓废,柱头孤立,房梁歪斜。地上,曾用于熬盐的灶、锅、木桶零星可见,锈迹斑斑。牛牛草、巴茅杆、三月莓、老虎刺、马鞭草充斥其间。草丛里,四五只小鸡儿踱着方步悠然觅食。出盐旧址,有一片白的东西盖住红砖,我用手一摸,发现这是当年制好的盐粒粘在砖上,经历岁月磨砺,已然钙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令禁止传统的“锅制盐”继续生产,在亏损泥潭里挣扎多年的大宁盐厂终于停产。目前,盐厂遗址有六十八眼灶址,保存完整的十五眼,制盐厂房近三万方米。
    如今,居住在镇上的不过两百来人,大多时候坐在河边玩牌聊天,打发子。守望着被岁月之拳击打得东倒西歪的老房子,一个个老人仰望高山深溪落寞离世。年轻的生命却如红杏枝头般探出墙外,寻找自己的出路。那天在镇上,我遇到两名埋头绣制十字绣的女孩,她们都是盐场职工的后代。面对我的相机镜头,两位淳朴的女孩有点不好意思,用手捂着脸说:“照啥子哦?我们又不像城里的女娃儿长得那么乖。”那位漂亮点的女孩腼腆地说,她手头这张十字绣,是给在深圳打工的男朋友绣的,她打算明年跟他结婚后出去找点事做。
    弹丸小镇  川渝早盐产地
    宁厂盐泉,绕不开“逐鹿得泉”的神奇传说。
    南宋人王象之编写的地理志舆地纪胜讲,远古时,猎人袁氏逐鹿至此,鹿忽不见,只见一洞,清泉涌出,渴饮泉,水味极咸,知为盐泉,消息传出,人们便取水熬盐。从此这里成了我国早期制盐地之一。的巫溪县城水洞子桥边,立有一尊“逐鹿得盐”汉白玉雕塑。
    据1981年版巫溪县志县史述略载,周武王伐纣时期,西南八国从之,相当于浩浩荡荡的盟军队伍,八国中以庸国(今川陕鄂三省交界处)居首,而巫溪地属古庸国,名巫咸国,“巫盐销售及于庸国辖地,开凿川陕鄂边盐大道始于此时”。又道自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当地人煮泉得盐,因盐而兴,借大宁河舟楫之利,开辟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一方乐土。
    历,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