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书事 散文 靳逊
  • 文心书事 散文 靳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心书事 散文 靳逊

6.9 2.3折 29.8 九五品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靳逊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ISBN9787549335787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14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29.8元

货号412_9787549335787

上书时间2024-04-03

萬書緣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卷一书人书事
我的《随想录》/3
孙犁是一盏灯/6
汪曾祺的书/10
孙卫卫的书/13
闲聊朱晓剑/17
安武林的随笔/20
池莉的三本书/23
《苹果树下》话董桥/27
记得高晓声/30
可爱的《藏书报》/34
胡兰成和他的《今生今世》/36
小说闲话及其他/40
《散文观察》/43
聊倪萍/45
扫红的尚书吧/47
汪曾祺的脾气/51
沈从文的书/54
我与《瓦尔登湖》/56
喜欢方方/60
读怀一/63
蒋勋的书/66
爱情更是一种病——关于《病相报告》/69
我与《柴门清话》/72
巴尔加斯·略萨与我/74
《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76
卷二师友记往
小书背后的孙犁先生/81
我所认识的郭秋良/86
贯通老人费秉勋/89
安然的散文/92
我的老友刘国玺/95
“羽毛”张进良/101
韩大星的印/105
《深情在左浓情在右》/108
纯朴的《小小孩的春天》/111
藏《我的阿勒泰》记/113
何申赠书/117
播撒在阳光里的爱/121
从张掖寄来的书/124
温“暖”/126
小说孟宪岐/128
陈弘志的书/130
俞晓群的“旧书单”/132
我的责任编辑/135
卷三咬文嚼字
在读书上遭遇的小烦恼/145
《芸斋小说》及其他/148
孙犁老家的村名/151
孙犁书事/155
又买了孙犁两本书/158
说贾凹编散文/161
卷四青灯黄卷
别读了,书很危险/167
玩核桃式的读书/172
题《芸斋书简》/175
读《致孙犁先生》/177
买《芸斋小说》记/179
读《阅读孙犁》/181
买《静水深流》记/183
买《画坛师友录》记/185
书话还是无底线好——致《书话史随札》作者/187
真的是好事/189
读《贾凹短文》/192
卷五秉烛夜谈
书丛绿花朵——题《文心书影》/217
致《书事六记》的作者/220
秉烛夜谈/224
理洵散叶/231
聊一聊贾凹/240
与北雪书/253
与作家夏可可说话/262
云雀叫了一冬天/276
后记
为兴趣而读书/3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书话散文。30年来,作者读书,笔耕不辍,诸多精彩文章登载于各大报刊。本书甄选了68篇有关作者读书、买书、藏书、评书等与书交集的文章,共分为,分别为“书人书事”、“师友记往”、“咬文嚼字”、“青灯黄卷”、“秉烛夜谈”,内容丰富,文笔犀利,是一部有骨有气,有趣有味的书话小集。

作者简介:

靳逊,本名靳凤岗,独立书评人、专栏作者,1962年生于河北省,1984年于后勤工程学院建筑系五队。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文字百余万。三十多年来,他很喜欢做的事是买书、读书、藏书,和做与书有关的事。每穿梭在书里书外的他,真是活得自在又丰富。记录他三十多年读书感悟的这部书,也是五味俱全,有骨有气。

精彩内容:

苹果树下话董桥苹果报有一个栏目叫苹果树下,有一批作者,如林青霞、杨凡、梁文道、毛尖等,轮番为它写稿,一时名声大振。这是“大家长”董桥主持的。所谓的“大家长”,一个是年龄大,一个是董桥是散文名家。他的散文下笔生花、妙语如珠,优雅如宋词,写的又都是民国往事,令读者深为感喟,时常翘首以待。所以,他出版的书,几十年来,长盛不衰,真是一个。我读董桥很晚,才几年的时间,书也买了不少,但我从没在苹果报上欣赏他的锦绣文章,因为我不知,偶尔看到一篇两篇,也是朋友转来,我才读的。读了是读了,也不留存,因为不久,他有新书出版上市了。我早读到董桥,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故事即过去的事,却又在董桥的笔下生动了起来。读董桥,我觉得董桥是不懂规矩又破规矩的人,如他说翻译:“好的翻译,是男欢女爱,如鱼得水,一拍即合。读起来像中文,像人话,顺极了。坏的翻译,是同床异梦,人家无动于衷,自己却欲罢不能,后只好‘进行’,硬要硬来,乱一通,读起来像鬼话,既亵渎了外文也亵渎了中文。”都一把年纪的人了,却拿事做比喻,让读者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因为生动极了,形象极了,这才是大俗中的大雅。他在中年是下午茶中说:“中年尴尬,天没亮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会吻女人嘴唇的年龄。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董桥不说话,此为他的经验之谈,让已到中年的人,惊叹不已。懂规矩的人,不会实话实说,因为真话让人讨厌!据我所知,在内地,推崇董桥的,是沈昌文老先生。他主持读书时,刚开始介绍董桥的时候,亮出了旗帜:你要看董桥。文章是人柳苏写的,他也是董桥的铁杆“”。之后,在沈昌文的鼓动下,又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董桥的散文集。沈昌文从三联退休后,被当时的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编俞晓群“勾引到手”。他痴心不改,仍“染指”图书,再推董桥,我才在图书中,看到、读到一本本董桥的书。这其中的功劳,与沈昌文有直接关系。董桥的书,在内地出版是定价贵,版式、装帧、纸张又是好的。董桥七十岁时,海豚出版社为他出了一本董桥七十,作为纪念,同时出版的还有牛津版。书的包装,堪称绝顶。一本牛津版羊皮封面的书,已到五千二百多元了。一本书到这个价格,不是艺术很难解释了。从里获悉,董桥从苹果报社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与此同时,苹果树下也与在“树下消磨了不少温馨愉快子”的读者告别了。在后一期的苹果树下,董桥写了珍重,林青霞写了不舍,文章写得声情并茂,句句珠玑。我读了董桥的文章,真想对董桥老人说:不舍呀,老先生珍重!老作家孙犁先生,在编孙犁文集五卷本时,已是七十岁高龄,仍然没有停下来,又继续他的艺术跋涉,完成了继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之后的七本小书,在当时的国,诞生了震惊文坛的耕堂文录十种。艺术的人生是不会与职务上的退休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退出苹果报社长舞台的董桥老先生,会更自在,也更自由。他也会继续耕耘,并且越写越好。此时已是夏天,抬头望远,苹果园里生机勃勃,苹果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等到秋天的时候,可以收获了。p27-2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