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慕孙院士旧藏1923年英文学术杂志一本【8开5页】
¥
150
八品
仅1件
作者郭星孙
出版社外国
出版时间1923-04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上书时间2019-08-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郭星孙医师 百年诞辰纪念(1907-2007)
立业成家(l929一1949)
郭医师在国外期间,他父亲因与宋子文的师生关系,曾被派任沪宁,沪杭铁路局局长,汉阳兵工厂厂长,上海造币厂厂长,但终因道不同,宋认为他父亲给的帮助,抵不上带来的麻烦,而遭解职。
1933年夏郭医师回国时,他父亲正赋闲在家。不久,他入中国红十字会医 院(现华山医院)任住院医师,一年期满后,没有得到破格提升,想自行开业,但父亲认为他应该继续留在医院,不于经济上的帮助,只得申请上海工部局医院的职务,并先由卫生署安排到南京由蒋介石当社长的励志社任上校军医外科主任,为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包包扎扎,看看小毛小病,他很快感到这是在虚度浪费。不久被派往南昌及九江等处的所谓"剿共"的战地军医院等帮助改进医疗,但所到之处上上下下,腐败贪污,即使提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也遭挤压,不胜郁闷。幸亏不久,工部局的录取通知到来,随即就1935年中进入上海工部局,工部局医院是租界洋人机关办的医院,医院不大,设备精良,待遇优好,但人员多系保守落后,谄上欺下,奉承洋人,十分恶劣,因此他虽收入丰厚,却不断与主管冲突。
在1937年他30岁时,与小他三岁的张纯荪女士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张女士是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在台湾位高至资政的张知本的长女,交大第二批十二个女生中的一位,1932年毕业,婚后辞去铁路局公职,专心持家,一生尽力帮助丈夫。
1937年中,郭医师在工部局工作满4年,因可获得较多的储蓄金,即辞职,并利用这笔资金在静安寺路自行开业,从此不必与不想同事的人共事,比较自由,可以独立行事,而且除了可维持已建家庭的需要外,还可有进行一些休闲活动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部局期间,抗战爆发,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第19伤兵医院工作。并顶住胆小怕事上级的不满及压力,援助曾住在工部局医院的抗日英雄谢晋元团长,包括汇款给其妻子,安排接待有关人士等。
1945.8.15.日本投降消息一到他就和朋友们整夜庆祝直到次日黎明,可是,在兴奋地迎接抗战胜利后不久,形形色色的腐败及经济极度混乱,他
对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彻底失望。为此,他还是用他的老办法,在报刊上撰文
以抨击。不过可能部分地因为文字上的习惯,以及为某种方便,所有文章都是用英文写的,分别在上海大陆报、字林西报和中国评论周报上发表,其中一篇"给上海富人的一封公开信", 几天后还在中文报纸及杂志上由不同译者分别译登过。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不仅认识到当时国民党垮台的必然,也预见了一个老百姓翻身日子终将到来, 渴望一个合理,民主新社会。当然,他万万没想到 等着他的是一个不断"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代。
国民党溃败前夕,郭医师拒绝了一些亲友的善意建议与安排,在妻子的支持下,没去台湾,没到香港,而是满心喜悦地迎接解放.解放的第二天他亲
自上街买菜。在苏州河北尚未解放时,还给正好到虚十岁的小儿子过生日,他又以写给在美国的郭秀梅公开信的形式,利用当时尚在出版的英文报纸,
表示了对新政权的支持,抨击西方的所谓"竹幕",期待妹妹的归来。事实上他的妹妹,妹夫丁光训,小弟郭敬孙,及大弟郭慕孙全家都先后从欧美回到还十分落后的祖国,历经磨难,献出了他们一生的精力和才华,得到过各类高级奖励,成为我们国家的有功之士。
他们出身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受了全盘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不但选择了旨在打倒封建,推翻资本主义的共产党所执政的社会,而且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子女,在红旗下长大, 又经历无数运动和革命的洗礼,却绝大多数最终情愿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