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世清(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资深徽州学家)1999.9年·致荒翁(著名美术大家·宗典先生)墨迹信札·一通2页·MSWX·14·100·10(陈炳(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旧藏)
  • 汪世清(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资深徽州学家)1999.9年·致荒翁(著名美术大家·宗典先生)墨迹信札·一通2页·MSWX·14·100·10(陈炳(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旧藏)
  • 汪世清(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资深徽州学家)1999.9年·致荒翁(著名美术大家·宗典先生)墨迹信札·一通2页·MSWX·14·100·10(陈炳(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旧藏)
  • 汪世清(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资深徽州学家)1999.9年·致荒翁(著名美术大家·宗典先生)墨迹信札·一通2页·MSWX·14·100·10(陈炳(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旧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汪世清(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资深徽州学家)1999.9年·致荒翁(著名美术大家·宗典先生)墨迹信札·一通2页·MSWX·14·100·10(陈炳(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旧藏)

8800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丹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世清

年代1999-09

页数2页

上书时间2023-06-24

叩门斋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汪世清(1916—2003),安徽歙县潜口人,早年就读北师大物理系和北大经济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资深徽州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全书》学术顾问。汪世清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教诲,沉潜书海,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考辨徽州文化的各类图书文献资料,特别是潜心于明清画史研究、新安画派研究。

从“斯文正脉”到“斯文一脉”——记古徽州文化学者汪世清先生
胡其伟
    一
  汪世清先生生于1916年,安徽徽州歙县潜口镇人,幼孤家贫。1929年春入安徽省立第二中学(今之百年名校安徽休宁中学),以其天资聪颖、好学苦读,深为时任校长、著名新安画派画家汪采白器重,资助其求学费用。1934年采白先生就聘中央大学国画系教授兼主任,汪世清亦随之转至南京安徽中学。1935年汪高中毕业后,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两所名校同时录取,考虑到经济条件,遂选择了北师大物理系,次年又入北大经济系。同年采白先生北上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次年歙人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亦接受北平艺专聘请。采白先生幼年曾从宾虹先生读书学画,故两人渊源深厚。从此,汪世清上学同时,通过采白先生与宾虹老画师相熟悉,在学习物理专业的同时,对底蕴深重的徽州传统文化和新安画派人物史料搜集整理,旁及徽州文史、学术、建筑、科举、民俗等等,成为了研究徽州学的专家——这也是历史的巧合,或者说是一种因缘机遇。
  汪世清先生与我是师生,而我的父亲胡广平、外祖父程修兹则在抗战前都在徽州中学(休宁中学前身)任教,教过汪世清的物理和国文,因此汪世清先生与我处在一种交织的师生关系状态。抗战胜利,世清先生重又成了徽中教师,我们48级进步同学在其安排下,排演了陈白尘的《升官图》,在屯溪、万安、休宁一带引起不小的轰动。
  世清先生是位性情中人,对于他的老师(我外祖父及我父亲)始终怀有深厚感情。我曾送汪师一首当年在徽中教授他国文的歙县江克庵赠送也同时授他国文的程修兹诗句:
  渐江舟上遇程君修兹,下舟后蒙邀观植物场,有感而作,程君所居地名珠里。
      十年倾盖又重逢,闻说余闲学圃农。莫道文人轻实业,樊迟毕竟是儒宗。运载桃李到钟山,生意欣然态自闲。今日剡溪多幸福,累累果实照朱颜。己未(1919,民国八年)偶吟,古歙江友燮克庵。
  汪师看到诗以后十分高兴,复信说:“承抄示江克庵先生于民国八年赠令外祖程修兹先生的一首七律,读之不胜赞赏。词情并茂的确是佳作,而更重要的,借此以知令外祖的为人与执志于事业,堪称史笔。我在新棠(徽中)时,二老同在校任教,修兹先生教国文,我是亲承其教,受益很深。克庵先生时任示范班国文教师,其学问亦为当时全校同学所景仰。二老身影,时隔多年,每一忆及,犹历历在目,印象清晰。”汪师复我此信时是2002年9月3日,距其病故(翌年5月3日)仅八个月。
    二
  据汪师母沈家英谈,汪老有一习惯,凡有来信必尽快回复,内容详尽,字迹工整,占用了他许多时间。一般每天早起后即伏案工作,总是先写回信,然后才进行自己的研究。他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一辈子孜孜不倦地攻读,勤勤恳恳地工作,留下大量著述和图书资料。汪老著作有关中国古代主要是明清书画艺术家创作史料彙总,尤其对新安画派(以徽州各县人为主)的渐江、八大、石涛、石溪四大画僧与龚贤、程邃、董其昌等人的研究最为深入。1985年美国普列斯顿大学东方艺术系邀请汪老赴美访问。1991年1992年两次应美国有关团体邀请,汪老赴美参加八大、董其昌画展和学术讨论会。1999年最后一次赴美,汪老夫妇同行,应美国佛列尔美术馆邀请,协助整理八大山人资料,回国时绕台湾访问两周,受到学术界热烈欢迎。汪老对社会上将八大与南昌青云谱道院朱道朗混为一谈,将青云谱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很不认同。他根据大量资料,驳斥了谎言,澄清了史实,是汪老在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卓越的贡献。
  汪老与亲友、学生书信联系,另一部分书信则是学术界同仁,主要是探讨、交流学术,占了很大比重,其中通讯较多有方满棠、仇乃桐、白谦慎、汪孝文、罗长铭、罗来平、洪再新、鲍义来等人,他们间的来往信件就是一篇篇学术研究交流研究。如与鲍义来信载:
  《查士标书苏东坡诗卷》现存敞笥,所书内容如下:东坡先生别集数则,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和“查二瞻”朱文方印。际翁跋曰:“所见梅壑书颇多,此其学董思翁最精之作,极可爱。芚叟为万孚记。”此卷原为程万孚旧物。
  芚叟即许际唐,歙县唐模村人,清末届翰林,民国时任职甘肃,收藏唐人写经甚多。后返徽州故里养老,咏诗、赏古、收藏甚丰,与我大舅父程万孚交往密切。万孚北大毕业后,曾为胡适当助手于上海,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与巴金等同学。抗战时任职屯溪,胜利后赴南京,在张治中西北民生实业公司任业务处长,喜收藏,藏品多得之徽州,数量极丰。
  “四人帮”垮台后,汪老于北京地摊发现新安画派名家查士标作品,并有程万孚许际唐题字,遂以低价购藏之。后我与汪师重新联系于北京晤面时,汪师取该作品使我观看,唏嘘无已。我回西宁后,去信汪师,请他将查士标作品转予我收藏,复信为“所云转让查士标作品一事碍难从命”,婉拒了我。2003年汪师弃世,师母根据遗愿,将汪师遗留全部著作手稿书画典籍捐献故乡安徽黄山学院,特设“世清先生捐献特藏书室”,陈列先生毕生学术研究成果及心血结晶。汪师身后亦归葬歙县西干,与恩师汪采白及渐江上人共度秋风明月,永不磨灭。
    三
  黄苗子称汪世清先生为“京城第一读书人”——据白谦慎教授等整理出版的《汪世清辑录明清珍惜艺术史料汇编》序言云:偌大个京城,读书人成千上万,以黄苗子先生的见识,能如此称誉,当属不易。
  汪师对这套六册大部头著作付出了极大心血。六册著作共计200万字,主要是汪师抄录摘编,所耗精力实难形容。白谦慎教授帮助汪老出版了这部巨著,既说明二人之间深厚的学问友谊,也是文人之间的学术佳话,值得人们景仰。当年白谦慎每次由美返京时,每天由汪老代他开介绍信,两人乘车去北图善本室阅读并摘抄书稿,中午时两人就在附近餐店各食烧饼一枚、稀粥一碗。
  黄苗子称,汪世清这位读书人一生低调,圈外人对他鲜有了解。笔者对汪师虽然不能说是圈内人,但一是错综复杂的师生关系,二是乡谊,汪师与众迥异的学习方法为我亲见,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专程赴京探亲访友,去教育部看望汪师,将我安排在部招待所住下。晚餐后去汪师宿舍,那时电视还是一种新兴的产品,汪师也和我们一起欣赏电视,但他手执书一册,当荧屏出现广告时,立刻将视线转至书上,认真阅读起来,待故事开始,又把视线转向荧屏,周而复始,直至结束。以后我又多次赴京,渐渐电视(包括彩电)普及,汪师除了新闻联播外,别的文娱节目基本不看,全都用在阅读有关书籍或抄誊文稿上了。
  笔者去北京于汪师处见到梅清的“水香园”记,因向汪师索求一幅携归。但后因在西宁数度搬家,该件不知去向,幸手抄一底稿留存。后又求汪师书法,于癸亥春月得其小楷赤壁赋一幅,他的书法娟秀遒劲,但传世甚少,堪以宝之。
  2003年5月3日,汪世清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讣告上给他的头衔是“研究员,司局级离休干部逝世,享年87岁”。汪师的学术著述,足可以“字字珠玑”概括。汪师母校安徽休宁中学校史馆悬挂的一块万安古镇还古书院明代古匾“斯文正脉”与汪世清生平倒是恰如其分。还古书院明代主讲人、抗清英雄金声亦是徽州史上一位赫赫有名人物,他后因抗清被害。还古书院留下这块古匾遗世,后为休宁中学创始人、我的先祖晋接公将匾移至大礼堂(现为校史馆)保存,将“斯文正脉”配上“斯文一脉”作为本文的题目是十分恰当的。
  汪师辞世前的2002年9月,即庆祝休宁中学90周年校庆时,为他所衷心钦佩的老校长胡晋接终生办学的勋绩作了一首《赞胡公》作纪念,抄录如下:
  共和肇兴,岁在壬子;校建三年,历经三徙。擘划宏图,胡公伊始;缅想遗规,厥功最伟。址选新棠,松萝北依;南绕横江,山妍水美。手擘蒿莱,黉宫突起;斋舍命名,先贤仰止。江戴高风,三胡相继;科学昌明,愈加崇实。彼圃栽培,耕耘是恃;化雨滋生,满园桃李。正道沧桑,日新月异;放眼今朝,前程万里。二字箴言,难忘诚毅。伟哉胡公,永芳青史。
  从开篇的汪世清,到结尾的胡晋接,笔者将贯穿本文的“斯文正脉”,加上“斯文一脉”,以符合徽州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2020年底至2021年春节完成于西宁,时年九十三岁。

宗典
(1911.7—)笔名荒翁,江苏宜兴人。擅长美术理论、水彩画。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留学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生。上海博物馆从事文物资料工作。出版有《柯九思年谱》、《元任仁发墓碑的发现》、《辨郭升非郭佑之及其伪画》等。

陈炳 
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
陈炳,1934年9月生,福建福州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编辑。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出版社副编审、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特聘高级书画师、高级名誉院士、高级荣誉顾问。
曾是《辞海》中文艺理论、现代文学、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图书版本、中外美术等学科的责任编辑。负责编纂和参加撰稿的大型辞书有《辞海》(各种版本),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奖;《中国美术辞典》(常务编委,台湾版责任主编),荣获华东封面设计奖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二等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等;《中国名画鉴赏辞典》(常务编委,内刊其行书)被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十本书之一,《敦煌学大辞典》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退休后作为主要修订者参加99跨世纪版《辞海》的编写,1998-2000年返聘为《中国美术大辞典》责任编辑。业余主要研究文艺美学、中国画论,历年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艺评论、随笔、画家传记等逾百万字,不乏耐人寻味之作,散文《敦煌之行》获1996年文艺报笔会评比二等奖。论着《吴道子》(入编《十大画家》丛书,获全国金钥匙奖一等奖),《石涛》(入编《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专着《虞山画派》。兼擅行楷书,多次参赛入展被收藏,曾获首届全国“鲁艺杯”金奖,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金奖,作品入编《国际书画精品集》获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国际金奖等。传略与作品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家铭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祖国万岁》书画精品集、《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选集》等数十部典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