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外观如图内页无勾画

14 3.6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西庭、张炯、李晓洁 著

出版社黄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61

上书时间2022-08-31

鸿宾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西庭、张炯、李晓洁 著
  •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6003078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92页
【内容简介】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分2部分,上部分为“5·12”现场的纪实报告,下部分为鲁东平谈——“5·12”与中国的新民族人格建设。
【目录】
上部:“5·12”现场
第一章人之殇
一、请不要触动我心中那根最软弱的神经
1.震区的第一张笑脸
2.废墟下的“明天”
3.“可乐男孩”的“从容世界”
4.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5.因为心痛着你的痛
二、生命不能承受之殇
1.用生命读懂生命
2.泪水浸泡的废墟
3.生死全家福
4.生命的无奈
三、一个人的地震
1.一语成谶棺木崖
2.往事只能回味
3.人在路上,但无路可走
4.残忍的美丽
四、生命的童话
1.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2.生命的幽默
3.好好活着,连你的那份
4.逃生密码
五、生命的敬畏
1.真情之“萌”
2.为生命让路
3.生命凝华
4.会哭的狗和一头叫“坚强”的猪
六、14:28——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那永恒的钟摆
1.苦难的定格
2.多灾之国
3.昨日灾难人相食
4.古老的“荒政”
5.仰视钟楼
第二章人之美
一、共和国词典
1.无法效仿的“中国速度”
2.人啊人
3.以人为本:财产,忽略不计
4.以人为本:以“草民”为本
5.以人为本:神圣的人文关怀,
6.看守与囚犯
二、大爱士兵
1.现在对表:14时32分
2.铁军来了!
3.军队向前进
4.我在寻找那颗星
5.“人性的光环”
6.女兵也是男子汉
三、中国2008:志愿者元年
1.中国志愿者没有宣言
2.草根,志愿者主体
3.灵魂的洗礼
四、向“80后”说一声对不起126
1.我们曾经是“九斤老太”
2.刀锋上的担当
3.废墟上的“成人礼”
4.“90后”和“00后”生死对话
5.用平淡检验成熟
五、中国力量
1.一朵美丽的蘑菇云
2.共和国的脊梁
3.科学技术是“第一救援力”
4.一支遥远的歌
六、风范“大国民”
1.每个人心里国旗飘扬
2.当真情插上翅膀,它就是天使
3.一个民族的从容
4.地球村:中国报到
七、战友,我与你一路同行
1.我的将军首长(1)
2.我的将军首长(2)
3.我的士兵兄弟
4.我的忘年之交
5.我的同行(hang)与同行(xing)
6.我的60寿辰
7.我的宝贝孙女
第三章人之问
一问:能记住吗?我们曾经疼过,很疼……
1.以生命的名义
2.两块“石头”
3.我们胜利了吗?
4.当我们走向平淡
二问:“道德绑架”绑架了谁?
1.捐款的“道德讹诈”
2.谁绑架了“范跑跑”?
三问:你的底线是什么?227
1.没什么不能没了底线
2.人肉搜索,痴迷的卫道者
3.“人肉”的底线
四问:你有包容的雅量吗?
1.包容,从5个女人开始
2.喜见跑道上的法拉利
3.给震区民众一个精神特区
五问:川人,向谁感恩?
1.最烦那曲《感恩的心》
2.国人当谢川人

下部:鲁东平谈——“5·12”与中国的新民族人格建设
引子
一、最后一课
1.擦亮了民族建设的主题
2.还原了文化真相
3.民族的“刀锋体验”
4.收获了一代孩子
5.灵魂洗礼与精神救赎
6.加深了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二、新民族人格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警惕“文化割据”
2.关于“耻感精神”
3.把中国问题简单化
4.关于以人为本
5.道德的力量
6.惩恶才能扬善
7.关于民族的“悲剧意识”
8.科学应成为中国人真正的信仰
9.关于民族的宽容
三、向“文崇拜”告别
1.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2.中国人“志”在哪里?
3.关于“李约瑟难题”
4.“文”化误国
5.鲁迅到底骂的谁?
6.关于“新红学”
附:1.“5·12”,新民族人格建设的起点——《人祭》作者访谈录
2.红色文化热与当代青年的内心呼唤——军旅文化研究者张勍答客问
3.张勍和红色经典故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