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文化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国文化研究

150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伯杰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8

武侯区小雅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伯杰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88994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2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华学人丛书
【内容简介】
德国文化的基本面貌究竟是什么样?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系统地认识德国文化的现状、追溯这种现状的来龙去脉,已经成了我国国际关系事务中的一个热点。本书力图揭示德国文化的历史成因、展示德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对德国当代文化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期待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德国,有助于认识色彩斑斓的德国文化,促进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
李伯杰,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早期浪漫派文学和德国文化史研究。著有《德国文化史》,发表关于德国浪漫派和德国文化史的学术论文数十篇,译有美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著作近百万字。曾在《读书》开设“德国文化史随笔”专栏,现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目录】
德国文化研究1
绪论8
第一章 “身处欧洲中央”:影响德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14
引言:“身处欧洲中央”14
第一节 破碎而开放的空间15
1. 碎片化的自然地理15
2.没有天然边界的空间16
第二节 “不合时宜的大块头”18
1.“力量均衡”与弱势中心18
2. 弱势中心的“大块头”18
第三节 “中部位置”的后果23
第四节 “中间位置”对于德意志民族心理的影响24
结语25
第二章 “迟到的民族”:历史的负担27
引言27
第一节 辉煌的开端27
1.德国历史的基本走势27
2. 德国历史的开端28
3.“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29
4.大有大的难处32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步履蹒跚34
1.“打满补丁的地毯”34
2. 普鲁士的崛起、德国的统一及其遗留问题35
第三节 自由与统一之不可兼得35
结语39
第三章 德国历史的几个特点及其对德国文化的影响40
引言40
第一节 “与众不同”的几个表征40
1.“何处是德国?”40
2.衰而不亡42
3.边缘和中心、“外地” 的分量44
第二节 屈夫霍伊塞的巴巴罗萨纪念碑或德国历史的悲情性51
1.“屈夫霍伊塞的传说”51
2.巴巴罗萨沉睡的启示53
3. 帕齐法尔的单纯与德意志的苦难55
结语57
第四章 “诗人的民族”:语言文学在德意志民族意识建构中的作用59
引言59
第一节 “文化民族”59
第二节 “诗人的民族”61
1. 奖牌的背面61
2. “语言民族”与“文化民族”62
第三节 德语与德意志民族64
1. 马丁•路德的《圣经》译事与德意志的共同语言64
2. 文学与德意志民族意识65
3. 文化的碎片化与文学的纽带作用67
第四节 “读书做官”及“文化修养”68
1. 德国版的“读书做官论”68
2. “文化修养”69
第五节 小城魏玛70
结语72
题外话:魏玛的悖论73
第五章 “一个麻烦的祖国”76
引言76
第一节 “您爱德国吗?”77
1.“我是谁?”与热爱自画像的民族77
2.认同缺失与寻找认同78
第二节 艰难的德国认同之路80
1.“老民族”与“新民族”80
2. 德意志民族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民族认同建构的过程81
3. 第二帝国的尝试83
4. 不幸的魏玛86
5. 传统的断裂与认同缺失88
6. “文化民族”89
7. 回避历史问题与国家认同90
8. 战后寻找认同的努力91
9. 民主德国与民族认同问题92
第三节 二战后的认同问题94
1. 国家/民族认同缺失的后果94
2. 自相矛盾的民族认同95
3. 多元文化中的探索95
结语97
第六章 德国文化的符号99
引言99
第一节 德国符号99
1.国家符号99
2.德国符号100
第二节 国旗上的颜色101
1. 黑-红-金三色的缘起101
2. 黑-红-金旗第一次升起104
3. 旗帜之争:黑-白-红vs黑-红-金107
4. 旗帜之争:黑-红-金二度升起107
5. 第二次旗帜之争:黑-红-金三色旗再度升起110
第三节 坎坷的国歌之路112
1. 德国国歌的尴尬112
2. “德国人之歌”的坎坷国歌之路118
3.歌词的段落之争126
4.《德国人之歌》分析130
结语133
第七章 安全感缺乏症135
引言135
第一节 “德国人的恐惧”136
1. 表现形式136
2. 老外看“德国人的恐惧”138
3. 德国人看待“德国人的恐惧”141
4. 弃核之争145
第二节 “German Angst”产生的历史原因147
1. 关于恐惧147
2. 聪明的爱尔莎148
3. 悲情历史与“德国人的恐惧”150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创伤154
4.1 二战后德意志民族精神创伤的症状154
第三节 德国人的对策160
1. 二战后“德国人的恐惧”的发展轨迹160
2. 关于“德国人的恐惧”的研究状况162
3. 规避不确定性:寻求安全感165
4. 如何摆脱恐惧171
结语174
第八章 红酒、烛光和鸣鹿:德国文化中的“安逸/惬意”176
引言176
第一节 什么是“安逸/惬意”?177
第二节 什么是德国式的“安逸/惬意”?179
1. 德国式的“安逸/惬意”179
2.“安逸/惬意”发生的空间及其中的器物182
3. “安逸/惬意”发生的时间183
4. “安逸/惬意”场合中的人184
第三节 “安逸/惬意”何以被视为德国文化特有的现象?185
1.市民阶级的“退却”185
2.内在化与“安逸/惬意”186
3. 德国“安逸/惬意”文化的四次复兴188
结语189
第九章 在那密密的森林里192
引言192
第一节 森林之于德国人193
1. 德意志民族的森林情结193
2. 德意志民族森林文化的渊源195
第二节 森林的商业化和神圣化197
1.森林的商业化及无害化197
2. 社会大转型与森林的神圣化201
第三节 森林崇拜为何产生于德国212
第四节 橡树与菩提树215
1.橡树215
2.菩提树218
3.橡树与菩提树220
第五节 森林崇拜在当代德国221
结语223
参考文献225
[中文部分]225
[德文部分]225
[英文部分]228
[互联网站]228
[工具书及工具书网站]22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