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全2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全2册)

出版社库存书无写划

70 5.5折 12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永义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2-07

武侯区小雅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永义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62076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56页
  • 字数 7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近來北京中華書局將為其出版《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戲曲源流新論》等作,聞之甚喜,但接曾先生越海電話囑余為其學術論文自選集之甲編“學術理念”寫序時,頗致猶豫。
【作者简介】
  曾永义,台湾省台南县人,1941年生。现任杰出人才讲座教授、世新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中研院文哲所咨询委员、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等职。着有学术著作《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民艺》、《俗文学概论》、《戏曲本质与腔调新探》、《戏曲现歌剧》等十余种;散文集有《莲花步步生》、《人间愉快》等六种。并从事中国现代歌剧、京昆戏曲等剧本创作工作,有多种剧作被搬上舞台。
  曾先生长年从事戏曲与民间文学艺术之维护、发扬与研究工作,尤其致力于海峡两岸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不仅热心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还组织两岸的学者、演员进行互访或戏曲演出,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民俗艺术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录】
序言
自序
評鷺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與方法
一謹嚴而不拘泥的態度
二具體而完備的方法
結語

從西施說到梁祝
——民族故事之命義、基型觸發與孳乳展延
一民族故事之命義
二民族故事之基型觸發
三民族故事之孳乳展延
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
一聲調的组合
二韻協的布置
三語言長度
四音節形式
五詞句結構
六意象情趣的感染
結論

說“排場”
引言
一清代之前文獻上所見的“排場”
二許、王、吴三氏的“排場”說
三明代曲學與“排場”相關的概念
四李漁與“排場”相關的理論
五張師清徽的“傳奇分場”說
六元雜劇的“排場”
七明清傳奇的“排場”
八京劇的“排場”
結語

臺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引言
一民俗技藝的特質與功能
二民俗技藝的内涵與現況
三民俗技藝的調查和研究
四民俗技藝的保存與發揚
五民俗技藝園的緣起
六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結語

論說“戲曲劇種”
引言
一“戲曲劇種”的命義
二戲曲體製劇種“南戲”與“傳奇”分野之辨證
三再從“傳奇”命義說到“南雜劇”與“短劇”
四體製劇種與腔調
餘論
中國戲曲之本質
緒論

一戲曲的美學基礎--歌舞樂與劇場
二戲曲表演藝術的基本原理--虚擬、象徵與程式
三戲曲藝術本質之歌舞性、節奏性、寫意性、誇張性與疏離且投人性
四其他因素產生的戲曲特殊現象
結論
論說“折子戲”
緒論
一折子戲名義考釋
二折子戲產生之背景
三折子戲之先驅與成形
四折子戲之興盛情況
結論/

論說小戲/
前言
一小戲之命義、形成與發展
二從小戲“鹘伶聲嗽”到大戲南曲戲文”
三從小戲“院本”到大戲“北曲雜劇”
四小戲的價值
餘言:小戲大展

論說精緻歌仔戲
一百年來歌仔戲的曲折身世
二輾轉於江湖廟口,瞭望新路
三彰顯虚擬象徵流轉的美質
四《白蛇》、《濟公》、《天鵝宴》精華再現
五精緻歌仔戲的六大訴求
六融人現代生活,勿失鄉土性格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