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代佛教窟龛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隋代佛教窟龛研究

28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银景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2-07

武侯区小雅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银景 著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101677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考古新视野丛书
【内容简介】
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佛教,开窟、建寺、写经和造像等活动非常兴盛。隋代窟龛均分布于中原北方地区,可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一是以邺城为中心的中原北方地区,即东部地区;一是敦煌莫高窟。
东西部窟龛在发展阶段上大体同步。第一阶段,各个地区仍沿袭南北朝晚期特点。第二阶段,二者基本上还承袭第一阶段,但新出现许多特点,这一点上莫高窟比东部地区更明显。第三阶段,二者还沿袭第二阶段,新出现向唐过渡的特点。
隋代佛教窟龛的特点是:第一,隋代佛教窟龛承前启后的特点很强。基本上仍沿袭了南北朝因素,北齐、北周的特点融合,有的因素还影响到唐初。而且隋代还出现新的因素,沿袭到初唐。第二,隋代佛教窟龛仍然存在地域性。东西部地区仍保留南北朝晚期特点。山东和晋冀豫两个地区之间互相影响并产生变化与发展。莫高窟受两京地区影响较大,变化很明显。第三,造像样式的本土化、现实化。佛像交领式袈裟着衣方式,钩钮式袈裟,菩萨像裙腰上升到胸部高处,菩萨像下身佩戴大佩或小佩,均模拟当时僧人、妇女的常服。第四,佛教的民间化。隋代参与开凿洞窟、摩崖龛的供养人老百姓逐渐增多,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更显著。
【作者简介】
梁银景,1970年出生于韩国釜山,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韩国釜山大学考古学科讲师、韩国美术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石窟考古。曾发表过《莫高窟隋代联珠纹与隋王朝的西域经营》、《试论隋代佛教造像与朝鲜三国佛教造像的关系》等论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研究状况回顾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状况回顾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隋代东部地区窟龛的分期与特点
一、晋冀豫地区
(一)窟龛的类型
(二)窟龛的分组与分期
二、山东地区
 (一)窟龛的类型
(二)窟龛的分组与分期
三、东部地区隋代窟龛的特点
(一)东部地区隋代窟龛的比较
(二)东部地区隋代窟龛的特点
第二章莫高窟隋代洞窟的分期与特点
第三章隋代佛教窟龛的特点与历史背景
一、隋代佛教窟龛的特点
二、隋代佛教窟龛演变的历史背景
(一)东西部地区窟龛之间出现共同点的若干历史背景
(二)东西部地区窟龛之间差异的若干历史背景
第四章隋代佛教窟龛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隋代窟龛造像的本土化和渊源问题
(一)隋代窟龛造像的本土化
(二)隋代窟龛造像的渊源
二、莫高窟隋代壁画题材与南朝、两京地区
(一)莫高窟隋代壁画种类、与前期之联系
(二)莫高窟经变画出现的历史背景与来源
三、莫高窟隋代洞窟开凿与隋王朝西域经营成功
(一)莫高窟隋代洞窟联珠纹的种类
(二)莫高窟隋代洞窟联珠纹的来源
(三)莫高窟隋代洞窟联珠纹的出现及其历史背景
附表1
附表2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