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高粱家族 中国现当代文学 莫言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高粱家族 中国现当代文学 莫言 新华正版

12.2 3.8折 32 全新

库存3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莫言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66670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51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713_9787506366670

上书时间2024-12-22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卷首语
章 红高粱
第二章 高粱酒
第三章 道
第四章 高粱殡
第五章 奇死
人老了,书还年轻——代后记

内容简介: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但终全军覆没他为了爱情而拼搏,为了报仇而残忍,为了正义而果决,为了荣誉而战

作者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于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

精彩内容:

章 红高粱一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从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像抓住一条船舷。父亲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仇恨,长大后努力学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美丽丑陋、超脱世俗、圣洁龌龊、英雄好汉、能喝酒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影子。一队队暗红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七天之后,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地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甩手一响,两只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眼。群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本!娘养的本!”他对着那群打完了所有的子弹,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着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昧一直伴随着他。高粱的茎叶在雾中滋滋乱叫,雾中缓慢地流淌着在这块低洼原上穿行的墨河水明亮的喧哗,一阵强一阵弱,一阵远一阵近。赶上队伍了,父亲的身前身后响着踢踢蹋蹋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不知谁的托撞到另一个谁的托上了。不知谁的脚踩破了一个死人的骷髅什么的。父亲前边那个人吭吭地咳嗽起来,这个人的咳嗽声非常熟悉。父亲听到他咳嗽想起他那两扇一激动充血的大耳朵。透明单薄布满血管的大耳朵是王文义头上引人注目的器官。他个子很小,一颗大头缩在耸起的双肩中。父亲努力看去,目光刺破浓雾,看到了王文义那颗一边咳一边颠动的大头。父亲想起王文义在演练场上挨打时,那颗大头颠成那般可怜模样。那时他刚参加余司令的队伍,任副官在演练场上对他也对其他队员喊:向右转——,王文义欢欢喜喜地跺着脚,不知转到哪里去了。任副官在他腚上打了一鞭子,他嘴咧开叫一声:孩子他娘!脸上表情不知是哭还是笑。围在短墙外看光景的孩子们都哈哈大笑。余司令飞起一脚,踢到王文义的屁股上。“咳什么?”“司令”王文义忍着咳嗽说,“嗓子眼儿发痒”“痒也别咳!暴露了目标我要你的脑袋!”“是,司令。”王文义答应着,又有一阵咳嗽冲而出。父亲觉出余司令的手从王文义的后颈皮上松开了,父亲还觉得王文义的脖子上留下两个熟葡萄一样的紫手印,王文义幽蓝的惊惧不安的眼睛里,飞迸出几点感激与委屈。很快,队伍钻进了高粱地。我父亲本能地感觉到队伍是向着东南方向开进的。适才走过的这段土路是由村庄直接通向墨水河边的的道路。这条狭窄的土路在白天青白。路原是由乌油油的黑土筑成,但久经践踏,黑都沉淀到底层,路上叠印过多少牛羊的花瓣蹄印和骡马毛驴的半圆蹄印,马骡驴粪像干萎的苹果,牛粪像虫蛀过的薄饼,羊粪稀拉拉像震落的黑豆。父亲常走这条路,后来他在本炭窑中苦熬岁月时,眼前常常闪过这条路。父亲不知道我的奶奶在这条土路上主演过多少风流悲喜剧,我知道。父亲也不知道在高粱阴影遮掩着的黑土上,曾经躺过奶奶洁白如玉的光滑肉体,我也知道。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更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父亲在墨水河里玩过水,他的水好像是天生的,奶奶说他见了水比见了亲娘还急。父亲五岁时,像小鸭子一样潜水,粉红的屁股眼儿朝着天,双脚高举。父亲知道,墨水河底的淤泥乌黑发亮,柔软得像油脂一样。河边潮湿的滩涂上,丛生着灰绿的芦苇和鹅绿车前草,还有贴地生的野葛蔓,支支直立的接骨草。滩涂的淤泥上,印满螃蟹纤细的爪迹。秋风起,天气凉,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等等。高粱红了,西风响,蟹脚痒,成群结队的、马蹄大小的螃蟹都在夜间爬上河滩,到草丛中觅食。螃蟹喜食新鲜牛屎和腐烂的动物的尸体。父亲听着河声,想着从前的秋天夜晚,跟着我家的老伙计刘罗汉大爷去河边捉螃蟹的情景。夜灰葡萄,金风串河道,宝蓝的天空深邃无边,绿的星辰格外明亮。北斗勺子星——北斗主死,南斗簸箕星——南斗司生、八角玻璃井——缺了一块砖,焦灼的牛郎要上吊,忧愁的织女要跳河都在头上悬着。刘罗汉大爷在我家工作了几十年,负责我家烧酒作坊的全面工作,父亲跟着罗汉大爷脚前脚后地跑,像跟着自己的爷爷一样。父亲被迷雾扰乱的心头亮起了一盏四块玻璃插成的罩子灯,洋油烟子从罩子灯上盖的铁皮、钻眼的铁皮上钻出来。灯光微弱,只能照亮五六米方圆的黑暗。河里的水流到灯影里,黄得像熟透的杏子一样可爱,但可爱一霎霎,流过去了,黑暗中的河水倒映着星斗。父亲和罗汉大爷披着蓑衣,坐在罩子灯旁,听着河水的低沉呜咽——非常低沉的呜咽。河道两边无穷的高粱地不时响起寻偶狐狸的兴奋鸣叫。螃蟹趋光,正向灯影聚拢。父亲和罗汉大爷静坐着,恭听着天下的秘语,河底下淤泥的腥味,一股股泛上来。成群结队的螃蟹团团围上来,形成一个躁动不安的圆圈。父亲心里惶惶,跃跃欲起,被罗汉大爷按住了肩头。“别急!”大爷说,“心急喝不得热粘粥。”父亲强压住激动,不动。螃蟹爬到灯光里停下来,首尾相衔,把地皮都盖住了。一片青的蟹壳闪亮,一对对圆杆状的眼睛从凹陷的眼窝里打出来。隐在倾斜的脸面下的嘴里,吐出一串一串的五彩泡沫。螃蟹吐着彩沫向人挑战,父亲身上披着大蓑衣长毛起。罗汉大爷说:“抓!”父亲应声弹起,与罗汉大爷过去,每人抓住一面早铺在地上的密眼罗网的两角,把一块螃蟹抬起来,露出了螃蟹下的河滩地。父亲和罗汉大爷把两角系起扔在一边,又用同样的迅速和熟练抬起网片。每一网都是那么沉重,不知网住了几百几千只螃蟹。

精彩书评:

红高粱家族虽然是一部以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题材的小说给人的感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塑造的是几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而红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的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但终全军覆没......他为了爱情而拼搏,为了报仇而残忍,为了正义而果决,为了荣誉而战......作者莫言在文中对他如此评价:“ 他一辈子都没弄清人与政治、人与社会、人与战争的关系,虽然他在战争的巨轮上飞速旋转着,虽然他的人的光芒是冲破冰冷的铁甲放出来。但事实上,他的人生即使是能在某一瞬间放出璀璨的光芒,这光芒也是寒冷的、弯曲的,掺杂着某种深刻的兽因素。”确实他抗,但却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战争的实质。他的身上固然散发着鲜活的人,同时又充满了野蛮无知的兽。 

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余夫人戴凤莲的评价甚高,她是个传奇的女子。莫言这样写道:“ 我奶奶的一生“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原始一以贯之。”确实她是个有着花一样容貌、火一样格的女子。 她因为憎恨父母将其嫁于麻血病人而将其父拒之门外;她为了拯救自己与占鳌,集中生智,拜县长为干爹,逃过一劫; 她因为爱,毅然地与名义上的杀夫仇人而实为救命恩人的余占鳌结合;她为了维护爱情,赶走了恋儿;她为了报复刺激余占鳌和黑眼厮混;她为了支持抗,让的儿子前去战场,她自己也玉埋没高粱地。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女意识受到压制的年代,她确实算得上是个了不起的奇女子。 余占鳌、戴凤莲是红高粱家族中高粱英雄的两个典型。他们不十分明白抗的实质,但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苦难的反抗与不满。他们坚强地守护自己的自由,傲然地活出生命的强度。他们是一群流着高粱血统、浑身散发着鲜活人的红高粱地英雄。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本书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故事。这种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方面。对于故事的描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但红高粱与以往历史战争小说的不同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故事。这部小说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主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后者由余占鳌与戴凤莲在前的爱情故事串起。余占鳌在戴凤莲出嫁时做轿夫,一路上试图与她调情,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随后他在戴凤莲回门时埋伏在路边,把她劫进高粱地里野合,两个人由此开始了激情迷荡的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戴凤莲的麻疯病人丈夫,正式做了,也正式地成为她的情人。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条故事线索中,始终被突现出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它包容了对爱与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羁的野生命力为其根本。这显然逾越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民间世界给予一种直接的观照与自由的表达。前一条抗的故事线索,从戴凤莲家的长工罗汉大爷被本人命令残酷剥皮而死开始,到余占鳌愤而拉起队伍在胶公路边上伏击本汽车队,于是发动了一场由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整个战斗过程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彩,将其还原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存斗争。概括的说,红高粱在情节构成上是依照了民间自身的主题模式,尽管它讲述的是争的故事,但其中所突现出来的主要都是民间世界中强憾生动的暴力与爱内容。与此相关的是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作为“我爷爷”出场的余占鳌写成身兼头子和抗英雄的两重身份,并在他的格中极力渲染出了一种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彩。5070 年代现代历史小说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草莽人物,但必须要在他身边再树立一个负载政治道德标准的正统英雄人物,以此传达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思想内容,但在红高粱中,余占鳌是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点和英雄气概都未经任何政治标准加以评判或校正,而是以其格的真实还原出了民间的本。这些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对于“我奶奶”戴凤莲和罗汉大爷等人物的刻画中。比如“我奶奶”具有的那种温热、丰腴、泼辣、果断的女的美,罗汉大爷的忠诚、坚忍、不屈不挠的农民秉,及“我父亲”小豆官的莽撞冲动的脾气,都有一种民间的放纵和生气充盈其中。由于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历史故事中少有的任与易之感。这使得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亲合方面,都非常鲜明的表达出了一种真正向民间价值尺度认同的倾向。正是建立在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写“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与行为,才能那样自然的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的美。 

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小说讲述的其实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家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有所寄托。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并称先辈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这种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昂然热情奔放的,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叙述者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来对比现实生活,却发现这种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上演在已经逝去的时间中,这不能不令他感到遗憾,不能不令他屡屡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退化的感慨。这里显然引入了一种与政治意识形态及知识分子传统都全然无关的历史评判尺度: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来看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境况,便暴露出某种生气流散与自由受到的趋向。而在红高粱中,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彩。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事实上也会使描绘其中粗鄙丑恶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像红高粱中有关人物粗俗格的刻画,有关残酷杀戮(特别是剥那个自然主义式的血腥场面)的描写,都以刺激的暴力展现呈现出与作品整体相和谐的奇异美感,但是在根本上,这种倾向反映了民间世界与生俱来的粗鄙形态。只不过这种倾向在红高梁中还能因为作者饱满的艺术理想而保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度,依然有利于体现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但新历史小说后来的走向而言,由红高粱开拓的这种对民间粗鄙形态不加选择的表现方式,愈加显现出低俗趣味的质,一旦失去真正的民间理想的支撑,这类描写很自然地堕为作者感官刺激上的自我放纵,而丧失了向民间认同所应具有的人文意义。 有关红高粱,值得述及的还有这部小说在写作上的新颖之处。莫言曾较深地受到美国作家福克纳和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影响,从他们那里大胆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他在红高粱中几乎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顺序与情节逻辑,把整个故事讲述得非常自由散漫。但这种看来任意的讲述却是统领在作家的主体情绪之下,与作品中那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相合。此外,莫言在这部小说中还显示出了驾驭汉语言的才能,他运用了大量充满了想象力并且是违背常规的比喻与通感等修辞手法,在语言的层面上形成了一种瑰丽神奇的特点,以此造出了整个小说中那种异于寻常的民间之美的感依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