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论 伦理学、逻辑学 (英国)亚当·斯密|责编:陆晨希|译者:宋德利 新华正版
¥
30.8
4.1折
¥
75
全新
库存1013件
作者(英国)亚当·斯密|责编:陆晨希|译者:宋德利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96361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46页
定价75元
货号711_9787544796361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卷论行为得体
篇论得体
章论同情
第二章论互相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论通过我们和他人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情感
是否得体
第四章续前章
第五章论和蔼可亲及令人尊敬的品德
第二篇论不同激情的得体度
导言
章论源于躯体的激情
第二章论源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惯的激情
第三章论乖戾的激情
第四章论良善的激情
第五章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论幸运与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是否得体的影响;何以有时
容易被认可,有时则不易
章同给予快乐的同情相比,我们给予悲痛的同情一
般来讲是一种更为强烈的感情,但在当事人的自
然感觉中却依然不够强烈
论野心的起源,及等级的差别
第三章论嫌贫爱富、贵尊贱卑的倾向所导致的道德情
之腐败
第二卷论功过,或奖惩对象
篇论功过意识
导言
章看似值得感谢,似乎值得报答;同样,看似令人
怨恨,似乎应该受罚
第二章论感激与怨恨的适当对象
第三章对施惠者的行为缺乏赞许,对受惠者的感激之情
缺少体会;相反,对作恶者的动机缺乏责难,对
受害者的怨恨之情缺乏体谅
第四章前几章扼要重述
第五章对功过意识的分析
第二篇论正义和仁慈
章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论正义感、悔恨感,兼论功德意识
第三章论如此天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行为的功过,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章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论命运之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此种情感超常的因
第三卷论我们判断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及责任感
章论自我认可和不认可的原则
第二章论对赞赏及值得赞赏的喜爱;及对责备和该受责
备的畏惧
第三章论良心的影响与·
第四章论自欺的天,及一般规则的起源与运用
第五章论一般道德准则的影响与,及它们被公正地
尊为神之法
第六章何种情况下责任感应是我们行为的动机;何
种情况下它应与其他动机共同发挥作用
第四卷论效用对认可情感的影响
章论效用的表现赋予艺术品的美,及这种美的
广泛影响
第二章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类格与行为之美;及对这
种美的感知在何种程度是初始的认可原则之一
第五卷论俗与风尚对道德上认可与否的影响
章论俗与风尚对我们美丑观念的影响
第二章论俗与风尚对道德情的影响
第六卷论美德的品格
导言·
篇论个人品格对自己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论个人品格对他人的影响
章论天使个人成为我们关注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使社团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论普世仁爱·
第三篇论自制
结论
第七卷论道德哲学体系
篇论道德情理论应该察的问题
第二篇论对美德本质的不同阐述
章论认为美德存在于得体之中的学说
第二章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学说
第三章论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学说
第四章论出格的学说
第三篇论关于认可之的各种不同学说
导言·
章论以自爱推断认可之的学说
第二章 论将理视为认可之的学说.
第三章论认为情感是认可之的学说
第四篇论不同作者诠释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亚当斯密的经典学术著作。他用同情的基本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道德情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像国富论一样,道德情论为世界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阿马蒂亚森盛赞本书的深远价值:这是世界思想真正杰出的著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来说,堪称一份具有深远意义的全球宣言,其影响之深广及现实指向令人惊叹。
精彩内容:
篇 论得体章论同情一个人的格中,显然存在某些天,无论他被认为私心有多重,这些天也会激励他去关注别人的命运,而且还将别人的快乐变成自己的必需品。他因目睹别人快乐而快乐,不过除此之外,不啻一无所获,然而他依旧乐此不疲。同情或怜悯,是这种天,亦即这样一种情感:当我们或亲眼目睹,或浮想联翩地设想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同身受。我们时常因他人之悲而悲,其实这种情况朗如白昼,无需例证;这种情感,与人中其他所有的原始激情毫无二致,既不为德高望重者所专美,也不为慈悲为怀者所独善,诚然,他们对这种情感的体察可能极其微妙与敏感。因此,即便是为非作歹、罪大恶极的暴徒,及至冥顽不化、违反社会公德的恶棍,也绝非毫无同情之心的冷血动物。我们对于他人的感受缺乏直接体验,只能设身处地加以想象,否则无法感同身受。如果我们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即使亲兄弟遭受严刑拷打,我们的官能也会麻木不仁,无法感知他的痛苦。可惜的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官能的作用只囿于自身,因此无法使我们超脱自我。有鉴于此,我们只能凭借想象,才能对那位兄弟的感觉形成某种概念。我们的官能倾其力而为之的,也只能是向我们描绘彼时彼地我们自己可能有何感受。这只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而不是那位兄弟的感觉所形成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只是通过想象所产生的复制品而已。通过身临其境的想象,设想自己正在遭受同样的折磨,我们似乎已经融入他的体内,在某种程度上已变成和他一样的人,因而对他的感受形成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有时与他的感受颇为相近,虽则程度上有所不及。当他的痛苦被如此这般地传递给我们时,当我们又这般如此地接受他的痛苦时,当我们将他的痛苦变成我们自己的痛苦时,他的痛苦终于开始影响我们了。于是乎,当我们想到他的感觉时,我们会战栗发抖。亲身经受痛苦或失望,会激发的悲伤;想象经受痛苦或失望,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激发相同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鲜活度或呆滞度,都与想象形成的概念之鲜活度或呆滞度互成比例。这是我们同情他人痛苦的始末,也是通过想象与遭受痛苦者换位,对他的感觉加以想象,或受其感染,而所有这些,如果并非足够昭彰,则都可能凭借明显的观察结果加以证明。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的腿部或手臂将要受到打击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腿部和手臂自然而然地抽搐或者回缩;而一旦真的打到,我们则会在某种程度上感觉打到了自己身上,并像被打者那样感到疼痛。当观众凝视一位舞者置身松弛的绳索之上,继而扭动摇摆以求衡时,或当他们感到如果自己处于舞者的位置也会如此动作时,他们也身不由己地做出了同样的动作。格脆弱或体质赢弱者经常抱怨说,看到乞丐在大街上外露的溃疡或脓疮时,他们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也会感到瘙痒或不适。他们对那些可怜人的痛苦加以想象所产生的恐怖,对他们自身那个具体部位产生的影响,要超过任何一位其他人;因为那种恐怖起源于如此想象:如果他们自己真的是亲眼目睹的那些可怜人,如果他们自身那个具体部位确实以相同的方式遭受痛苦,他们自己将可能经受何种折磨。这种基于想象形成的概念,其力甚巨,足以使他们脆弱的躯体产生为其所抱怨的那种瘙痒感或不适感。即便身体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