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木清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专题学系列丛书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编者:张伟|主编:邱晓云 新华正版
  • 水木清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专题学系列丛书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编者:张伟|主编:邱晓云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木清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专题学系列丛书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编者:张伟|主编:邱晓云 新华正版

18.2 4.8折 3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张伟|主编:邱晓云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514855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32页

定价38元

货号313_9787302514855

上书时间2024-09-22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水木清华,展水木之美,绽清华之韵。读“清华风物”,赏校园美景;读“清华人物”,观大师风采;“清华附中校友史铁生”,了解史铁生新路历程和人格精神。通过专题的学,既与教材结合,又体现清华特。

目录:

上篇阅读指津 / 1
●以批助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 2
●以读导写: 勤于读书,悦于为文 / 7
●以评促思: 慎思明辨品文心 / 9

下篇阅读行动 / 13
●卷首小语 / 14
●有的放矢 / 15
●磨砺以须 / 16
●含英咀华 / 19
清华风物 / 19
二校门 / 19
校训石 / 20
邺架轩 / 24
西南联大纪念碑 / 28
水木清华 / 33
学任务 / 35
清华人物 / 39
梁启超 / 39
钱钟书 / 42
王国维 / 50
闻一多 / 54
邓稼先 / 58
学任务 / 63
清华附中校友史铁生 / 67
对话四则 / 67
我21岁那年 / 80
命若琴弦 / 88
合欢树 / 105
老海棠树 / 107
奶奶的星星(节选) / 108
学任务 / 113
●更上层楼 / 118
阅读理解 / 118
文章写作 / 126
写作指导 / 126
写作实践 / 127
综合实践 / 129

内容简介:

本书共涉及三个专题,包含了清华风物、清华人物和清华附中校友史铁生三个专题,设计有卷首语、有的放矢、磨砺以须、含英咀华、更上层楼等几个版块,融通了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从梳理情节、理解人物、探讨主题等多个角度展开教与学,实现从学科到跨学科综合培养。

作者简介:

本册书编者为清华附中初中语文教师和三位高中语文教师,约计25人。老师们绝大多数于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等学校。绝大多数为硕士。其中有两位教师,多位教师,北京市骨2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和骨7人。有的学术水和区域影响力。之前已经编辑过三本校本教材诗风词韵散文名家古文华章。这三本校本教材由龙门书局出版。本丛书主编邱晓云老师已经出版四本个人专著。编写团队具有比较丰富的编写经验。本册主编张伟老师教龄17年,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多本书籍的编书经验。

精彩内容: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增强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促进语文学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基于以上理念,我们认为,语文教育的终目标是依托祖国语文为构建精神家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分支上,给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时代的新要求下,语文内容与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自2012年起,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开始了一场模式的变革——专题。七年琢磨,美玉渐成。我们无比珍惜这七年实践中的甘苦与得失,想到其中或许有值得广大读者借鉴之处,因而撮其精要,编成了这套丛书。本丛书既有丰富多样的选文,也有为初中读者量身定做的学任务单;既可以“用眼睛来读”,作为课余自读的文选;也可以“用笔来读”,进入课堂。本丛书诞生的过程及基本架构如下。
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对专题的探索始于2012年。邱晓云老师正任教初一,她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主要精读篇目,汇入三毛的同题散文,另选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老舍的我的母亲、季羡林的赋得的悔等一系列关于父母亲情的散文,设计了“我的父亲母亲”专题,在两个班级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年,时任备课组组长的王丽丽老师带领初12级七位语文老师全员跟进,以集体智慧投入专题的实践中,设计并实践了“走近诗人”“祖国民族之爱”“格物致知”“象征,象征的”等专题。专题在初12级开展两年之后,该备课组各项调查指标均领先于其他学科备课组,效果显著。
2014年,时任教研组组长的王俊婷老师邀请邱晓云老师向全组介绍专题设计和实施的经验,推动专题在初中三个年级同时开展。自此,多个专题百花齐放。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收获了八个较为成熟的专题设计,分别是“致童年”“多彩四季”“传统”“我的父亲母亲”“祖国民族之爱”“长征和红经典阅读”“小说之林”和“诗歌专题”。
专题在清华附中,是这样由一位老师的课堂创新,酝酿为改变整个初中语文模式的革新,而革新的动机,正是着眼于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源自我们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
专题的特点之一在于内容的重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树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语文课程与的目标,标准的实施、效果的达成,都关系到“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要大力推行语文内容重构,而专题是一种重构模式。
水木清华丛书序言专题的特点之二在于它是语文的综合改革。伴随着内容的重构,语文课堂活动、课后作业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因此而全面变革。课堂对话的有效,问题提出的针对,活动设计的艺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都受到了充分关注。专题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语文的变革,给语文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专题以其主题的鲜明、文本组建的合理、阅读范围的广阔、问题探究的深入、活动的生动,全面打造的学者。七年磨一剑,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初中语文专题是解决传统语文“少、慢、差、费”的有益尝试,是语文深入综合改革的有力举措,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专题也滋养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题选文打破了教材藩篱,学活动的设计力求活泼多样,更适于团队合作完成。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以丰厚的经验团队,身先士卒;年轻教师则可发挥专业特长,扬长补短,释放创造活力,形成集体合力。因此,专题有助于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职业的成感和感。
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在专题上所做的深度开掘,建立在我们长期坚持的实践与研究并重的传统之上。2006年起,时任教研组组长的高慧娟老师,牵头编写了人文类的阅读丛书,没有正式出版,供校内选修课使用。2014—2015年,继任教研组组长的王俊婷老师带领全组老师编写了诗风词韵散文名家古文华章三本书,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至今还在不断再版。我们所编写的内容来自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自时实践的积累,是真正由一届届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打磨出来的成果。从高慧娟老师主编的丛书到王俊婷老师主编的读本,再到邱晓云老师主编的专题学系列丛书,在三任教研组组长的下,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全体老师的智慧与汗水一点点凝聚成了丰硕的果实,渐成体系。从课外到课内,从拓展视野到提升素养,我们关心、并且持之以恒为之努力的,始终是的需求。
2017年秋季,我们着手整理五年之间收获的专题资料,进行归类、合并与增删,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实践效果,确定了八个聚焦方向,分别是:水木清华、名著悦读、吉追远、天地大美、至爱亲情、青史丹心、格物致知、小说大道。2018年1月,编写工作正式开始。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八个专题读本雏形初现。为保证设计流畅无误并积累案例与作业,2018年3月,我们组织试学,根据实践经验与教训,各册主编对书稿作进一步的修订。经过清华附中语文组全体同人的齐心努力,2018年5月,书稿定稿,准备出版。
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的参与热情。清华附中的同学们不但用心阅读选文、参与活动、完成任务单,更主动地对任务单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中特别富于创意的建议都被我们吸纳进了书稿中。清华附中2012—2018年间经历过专题学的所有同学,都是书稿的共同创作者。有的同学高水地完成了作业,有的同学设计了趣味与启发兼具的学任务,更多的同学以听讲时全神贯注的目光、研讨时生动碰撞的思维激励着我们精益求精。 
本丛书由水木清华名著悦读吉追远和文海撷英四本分册组成,每本分册的内容架构如下图所示。水木清华一书是清华附中语文组积极开发身边教育资源的产物。清华附中紧邻清华园,我们汇集清华风物与人物,编成此书,希望能成为追溯清华历史、领略清华精神的窗。此书分为“阅读指津”和“阅读行动”两篇,“阅读行动”中包含三个子专题:“清华风物”“清华人物”“清华附中校友史铁生”。“清华风物”与“清华人物”分别摘选清华人文遗迹和英杰风骨的相关文章;史铁生是当代文学独树一帜的作家,同时又是清华附中的校友,我们希望通过他的几篇代表作品,把这位扶轮问路的作家介绍给更多的初中。
名著悦读由16部名著的共读手册组成,分别是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简爱和论语。这16部名著是教材和北京市中说明所的书目,我们为每一部名著编写了一套阅读任务,希望能借此同读者一起且读且思,进行创造的阅读。
吉追远可以当作一本“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的指南书来读,内容涵盖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传统佳节。我们通过系列选文和任务设计,发掘节中的意味,希望带领读者体验四季轮回中那些特殊子的特殊意义。
文海撷英是五个专题的集合。“天地大美”以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分为三个子专题: “四季异彩”选择了一组描绘四季景物的文章,“万物有灵”选择了一组在景物描绘中寄寓情志的文章,“行者无疆”选择了一组游记。“至爱亲情”以理解天伦亲情为主题,分为两个子专题: “寸草春晖”选择的是关于父母亲子之爱的诗文,“天伦情深”则选编了一组关于祖孙和兄弟手足亲情的文章。“青史丹心”以感悟爱国情怀为主题,两个子专题分别是“长征之歌”和“我的祖国”,读者既可以读到红军将士的壮志雄心,也可以读到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爱国深情。“格物致知”是科普文阅读专题,分为两个子专题: “辨识事物”中选的是一组介绍事物状的科普文,“探明事理”则是一组说明事理的科普文。“小说大道”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题思想等角度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学会鉴赏小说。本丛书可以根据进度和具体情况,灵活穿插在不同年级使用;如果用作自读材料,可由学者自主掌握阅读进度,也可以与教材相关篇目搭配阅读。
本丛书四个分册中,水木清华吉追远与文海撷英三个分册体例相同,如下图所示。 
每册书分为“阅读指津”和“阅读行动”两个部分。
“阅读指津”中包含三篇指导文章,分别是以批助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以读导写: 勤于读书,悦于为文和以评促思: 慎思明辨品文心。
在中,我们常常要求批注,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欠缺关于批注方法的具体指导。针对的需求,迟旭和林加老师撰写了以批助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具体指导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批注,其中既有概念的讲解,也有批注的分类和举例,相信能给提供一份实用的批注指津。
阅读与写作是专题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阅读能够提升写作的品格,而写作可以延展阅读的边界。本丛书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唐洁老师的以读导写: 勤于读书,悦于为文广征博引,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相伴而行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写作可以由模仿借鉴走向个创造。
本丛书在写作训练上采取记叙与议论并重的策略,要求把阅读收获整理成文,学会写简单的文学,这样的训练对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大有裨益。丁戊辰老师撰写了以评促思: 慎思明辨品文心,讲解文学必要的要素和构思方法,相信会对试水文学有所帮助。
“阅读行动”部分是每一册书的主体。
部分卷首小语,是对本册内容的简介,它像一扇小小的窗,引导学者窥见满园景致的一角,引人探胜。
第二部分“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地列举了学目标,使学者一目了然,学完之后可以回头对照,对学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
第三部分“磨砺以须”,我们设计了1~2项任务,旨在为学者构筑情境,导入专题;用于课堂时,教师亦可借此了解学情。
第四部分“含英咀华”,“英”即美文佳篇,这个部分下多包含2~3个子专题,每个子专题下又分文章阅读和学任务两个分支。每个子专题的学任务均有4项。需要说明的是,本书选文根据正式出版物原文做了的校对,一些字词的用法与当代汉语使用惯或有出入,为了尊重原文,未作修改。
项任务是词语积累。我们希望学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把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扩充词汇量。我们还特意设计了田字格,希望学者能够用工整规范的书写表达对祖国汉字的尊重。
第二项任务是批注留念。我们为批注留出专门的空白区域,希望能帮助学者养成用心阅读、随手批注的良好惯。
第三项任务是以读导写。这项任务旨在引导学者把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实践经验,具体任务类型有仿写、改写、续写等。
第四项任务是以评促思。这项任务要求整理阅读收获,学写文章,提升研究能力。
当学完所有的子专题后,学者可以借“更上层楼”对学本专题的收获进行一场“汇报演出”了。“更上层楼”从阅读理解、文章写作和综合实践三个方面引导学者结学成效。阅读理解、文章写作旨在借专题之东风,适当做一些应试的训练;综合实践打通学科分界,倡导团队合作,终完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
名著悦读分册仍由“阅读指津”和“阅读行动”两部分组成。不同的是,“阅读行动”部分是16部名著的共读手册。每一份共读手册中设有导读小语、故事驿站、人物画廊、探情索意、精读深思、援疑质理、他山之石、百花齐放八个栏目,分别从了解作者与背景、梳理与概括内容、分析与感悟人物形象、探讨作者情感与态度、片段精读、提出疑问、资料查阅、自主探究等方面引导学者进行深度阅读。
本套丛书是清华附中语文组对过往专题成果的阶段结,也是今后教师们进一步探索的基础。这套丛书可以作为教师组织的有效依托,也可以提供给作为课外阅读用书;教师可以参它设计,更可以另辟蹊径,在专题这座宝矿中开掘自己的宝藏。
本套丛书的诞生,离不开清华附中校的支持和关怀,离不开语文教育学界多位专家学者的,离不开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清华附中教师团队一代代薪火相传的钻研精神,离不开语文教研组团结一心、朴实奉献的组风。请允许我们在此表达诚挚的感谢!
后,希望阅读至此的你,已经迫不及待要随我们开始一段奇妙的语文之旅;祝愿我们的丛书,能够成为你漫长阅读生涯中的一位知音。

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
2019年2月前言
“水木清华”出自晋朝谢混的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从此书名即可一窥编写本书的目的:展水木之美,绽清华之韵。同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内核。清华附中作为清华大学的附属中学,也以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校训,希望每一位附中学子能够树立理想,砥砺前行。本书不仅落实了课标中“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和社会主义”的要求,更充分体现了清华附中对莘莘学子的高远期望。
本书分为“阅读指津”“阅读行动”两大部分。“阅读指津”的目的与作用见丛书序言。“阅读行动”中有“卷首小语”“有的放矢”“磨砺以须”“含英咀华”“更上层楼”五个部分。现“含英咀华”的编写做重点介绍,其他部分的目的与作用在丛书序言中有详细介绍。
本书“含英咀华”有三个子专题,分别是“清华风物”“清华人物”和“清华附中校友史铁生”。
“清华风物”专题选择了清华大学内的二校门、校训石、邺架轩、西南联大纪念碑、水木清华五个景观。每个景观都配以相应的解说文字,后四个景观还精选了相关资料加以丰富。之所以如此编写,原因是这些景观不仅仅是清华园的景点,更是清华历史的见证、清华精神的标志。
“清华人物”专题选择了梁启超、钱钟书、王国维、闻一多、邓稼先五位人物,精选了其本人的一个代表作品,并另附他人或记叙或评价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编写,原因是这些大师不仅仅有巨大的名气,更是清华精神之楷模、民族精神之砥柱。
“清华附中校友史铁生”专题选择了对话四则我21岁那年命若琴弦合欢树老海棠树奶奶的星星(节选)六个作品。之所以选择这几个作品,原因是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熟悉且适合他们的,更是史铁生心路历程的真实体现、人格精神的光辉写照。
本书在编选文章和专题分类时既充分参了版教材,又关注了清华附中的个特点和需求。在与教材的关系上,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是课内学的提高和扩展。例如,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学期第二单元所选的史铁生先生的一篇文章,本书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相关的合欢树等文章,便于全面了解史铁生及其作品。在关注校本方面,体现了清华附中的价值追求,是人生成长的营养和土壤。例如,在介绍梁启超先生时,既选了他脍炙人的中国说,也选了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便于深刻领会其精神,从而激发自己昂扬的斗志。所以,本书可以是课上的教材,也可以是课下阅读的读本,师生共读,相长。
水木清华前言清华园可以说是中国悠久历史画卷中的一处风景,清熙春园是它的肇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它的魂魄。而汇集清华风物与人物的水木清华一书则是让人重溯历史、领略这处风景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见、想见清华历史中的物、人,如此遥远,又似在眼前。不仅如此,本书对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独具价值。
一、 曲径通幽——提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中,如何通过生动活泼的教材及活动培养准确娴熟地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将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除了要下一番苦功夫,更关键的是找寻到适宜的路径,可以曲径通幽,可以揭隐显微,可以由此及彼,可以举一反三,可以触类旁通。水木清华一书可以说恰恰提供了这样一条路径,以熟悉的园子、人物为兴趣点,通过精选的美文激发的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提升其“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梁启超先生的论君子是一例。你看,“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该文不仅引经据典,诠注君子之义,而且文法精妙、语言畅达,堪称学子们学汉语言文字的范本。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来浓缩为清华的校训。由此可以知晓清华校训的由来。清华附中作为清华大学的附属中学,自然同样秉承这一校训,同样肩负传承发扬清华精神的光荣使命。说到熟悉的人物,史铁生也是不能遗漏的一个。作为当代重要作家,他用“心魂书写”,“在心魂的引诱下写作”。关于写作,他说,“心魂 你并不全都熟悉 她带着世界的消息 使生命之树常青 使崭新的语言生长 是所有的流派、理论、主义都想要接近却遥遥不可接近的神明。”我与地坛便是“心魂书写”的。史铁生的“心魂书写”之法是指引建构与运用语言的灯塔。用心魂书写的语言才有常青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史铁生身上还体现了清华精神的内质,因而备受敬仰,他的文章、他的精神都是们学的楷模。
语文为基本的内容是引导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如何提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取法上述这些熟悉的大家、熟悉的美文,引导在阅读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和能力。
二、 思的世界——发展的思维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离不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语文学实践中如何通过阅读来发展和提升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重点,也是难点。水木清华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精选文章的阅读来激发和唤醒的思维能力,将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巧妙地应用于中。简而言之,是通过文字阅读让主动去思,不仅思如何为文,更要思如何做人,具体而言,如何向梁启超、王国维等先贤学写文章;如何像邓稼先等前辈那样做“清华人”。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让生活在思的世界里。”因此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关键在于激发的思维主动,让乐于思,而这需要一种吸引力,无他也,是文字,水木清华一书精选的文章有这种吸引力。中国说人间词话等美文是激励在赏鉴的同时思:我如何能写出如此文章?邓稼先则鼓励思:如何做一个像他那样具有无私精神而又对有巨大贡献的人?当然,这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好的文章、好的,应该有这样的吸引力,让在阅读中、在感动中陷入“思的世界”。
三、 美的启迪——培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要培养在语文学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而要培养这一素养首要的是让接触古今美文。通过阅读,自觉地沉浸在美的世界里,进而唤醒精神世界,去感受、去鉴赏、去创造。水木清华一书通过“清华”这入点,精选了与之相关的美文,这些文章对提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冯友兰先生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不仅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历史,也是令人击节的美文,一种虽历经坎坷却百折不挠的壮阔之美:“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也给人美的启迪,自不必多说。这些先贤的美文能够让在阅读中了解美的知识、技法,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体验,感知美的存在,提升自己的鉴赏力,从而产生去表现、创造美的冲动,这是语文要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四、 文以载道——增进的传承与理解
“传承与理解”是指在语文学的过程中,继承中华传统,增强自觉、自信。那么什么是中华传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何为传承?是传授与继承。通过什么来传承?一言以蔽之,文以载道,传道授业,即通过选择与相宜、反映中华传统的文章来让触摸传统的脉搏,倾听传统的声音,了解中华传统,进而传承传统。这一点,水木清华一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书中的“清华风物”“清华人物”无一不是中华传统的和杰出代表,这些人物所体现的清华精神,像一颗水滴,折出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辉。因此,无论是否身在清华,清华精神都值得传承与发扬。
读此书,不仅可以让在文图间一览清华历史的风貌,而且面对那些人、那些物,睹物思人,知人论世,升华精神,砥砺斗志,进而更好地理解与传承清华品格和中华传统,并增强自觉和自信。

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
2019年2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