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 中国现当代文学 陈彦 新华正版
  • 主角 中国现当代文学 陈彦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主角 中国现当代文学 陈彦 新华正版

63.7 5.4折 118 全新

库存9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彦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4031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912页

字数784千字

定价118元

货号308_9787521214031

上书时间2024-05-14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一本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曲勇猛精进的生命的深情赞歌一段照亮吾土吾民精神的“大说”一幅芸芸众生在世经验的恢弘画卷一阕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一部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鸿篇巨制

目录:

《主角》无目录

内容简介: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与老到。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道门的任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作者简介:

    陈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32集电视剧大树小树,获“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2015中国好书”,2017年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陈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

精彩内容:

    一
    她叫忆秦娥。开始叫易招弟。是出名后,才被剧作家秦八娃改成忆秦娥的。
    易招弟为了进县剧团,她舅给改了次名字,叫易青娥。
    很多年后,忆秦娥还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在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蔫干了。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让她麻利回来,说她舅回来了。
    她舅叫胡三元,在县剧团敲鼓。她娘老骂她舅,说是不成器的东西,到剧团学瞎了,作风有了问题。她也不知道啥叫个作风问题,反正娘老叨叨。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他把几个大小不一样的鼓,摆在戏台子一侧。他的整个身子,刚好露出来,能跟演员一样,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戏要开演前,他先端一大缸子茶出来。那缸子足能装一瓢水。他是不紧不慢地端着摇晃出来的。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他噗噗地吹开水上的浮沫,呷几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鼓槌来。说鼓槌,其实像两根筷子:细细的,长长的。“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整个山沟,立马热闹非凡了。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凑到了台前。招弟是后来才知道,这叫“打闹台”。其实是给观众打招呼:戏要开始了,都麻利来看!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下他这敲鼓的好手艺。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是骂,说他一辈子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三十岁的人了,还娶不下个正经媳妇。气倒是惹得几个县的人都能闻见。后来招弟去了县剧团,才知道她舅有多糟糕,把人丢得,让她几次都想跑了算了。这是后话。
    她从坡上回来,她舅已经在吃她娘擀的鸡蛋臊子面了。她爹在一旁劝酒。舅说不喝了,再喝把大事误了。
    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看你们把女子养成啥了,当牛使唤哩,才十一岁个娃娃么。这哪像个女儿家,简直是个小花子,头蓬乱得跟鬼一样。”
    要是放在过去,娘肯定要唠叨她舅大半天。可,任舅怎么说,娘连一句话都没回,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她舅还补了一句说:“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她娘说:“知道知道。”娘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眼泪水都快出来了。娘还在不停地梳,不停地篦,她把头躲来躲去的。娘照她后脑勺美美磕了几下说:“还磨蹭。你舅给你把天大的好事都寻下了,县剧团招演员,让你去哩。头上这白花花的虮子乱翻着,人家还让你上台唱戏?做梦吧你。”说着,又磕了她一下。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木了。她可是连做梦都没想过,要到县剧团去唱戏的。这事,她舅过去喝酒时也提说过,说啥时要是剧团招人了,干脆让姊妹俩去一个,也好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来弟比她漂亮,能干。她是一个笨手笨脚的主儿。娘老说,招弟一辈子恐怕也是放羊的命了。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
    “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她问。
    娘说:“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钱后买下的,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敢给我戴?”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这,还是拿娘的旧衣裳改的。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霉,拿出来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不过两年过年,来弟姐都让她试穿过,也仅仅是试一下,赶紧让她脱了。那褂子常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