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中国历史 刘培//张志辉|责编:余君 新华正版
  • 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中国历史 刘培//张志辉|责编:余君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中国历史 刘培//张志辉|责编:余君 新华正版

32.66 3.6折 92 全新

库存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培//张志辉|责编:余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04687517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42页

定价92元

货号xhwx_1202158322

上书时间2024-05-13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是中国发化学专家杨承宗的学术传记,图文并茂地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师承关系、学术成长、科研历程、学术成。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序一
序二
序三
导言
章  家世与青时代
  刚强的慈父
  启蒙教育
  学在大同
  喜结良缘
  两年奔波
第二章  结缘放化学
  新奇的学科
  郑大章  先生
  从“无”到“有”
  烽火中的上海
  志向放化
第三章  巴黎求学
  走进居里实验室
  攀登高峰
  出庭作证
  钱三强的嘱托
  回国之路
第四章  “法杨”归来
  近代物理所的“法杨公”
  奠基放化
  “向原子能时代跃进”
  重视同位素的应用
第五章  培育放化英才
  北大清华的兼职教授
  大的创办
  首任系主任
第六章  创建中国的工艺
  通州五所
  临危受命
  科研整顿
  分析是工艺的“眼睛”
  硕果累累
  眼疾恶化
  风云突变
第七章  南迁安徽
  憾别五所
  接受劳动再教育
  放化专业停办
  重回五所的努力
  落选院士
第八章  推动学科转轨
  制订规划
  兰州会议
  成立学会
  事与愿违
第九章  创办合肥联合大学
  科大副校长
  创办缘起
  联大成立
  办学新思路
  呕心沥血为办学
第十章  安享晚年
  揭开当年的秘密
  重返居里实验室
  放不下的放化学
  百岁诞辰
  生命的归宿
结语
附录一  杨承宗年表
附录二  杨承宗主要论著目录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史料,以中国放化学学科发展历程为线索,结合核能政策、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等时代背景,力求翔实、客观地重建杨先生的生和学术成长经历。本书按照杨承宗先生的成长经历和工作足迹,大致分为求学、学所、居里实验室、原子能所、五所、大、合肥联合大学等几个部分。通过梳理传主学术成长脉络,结其学术成长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而透视新中国放化学发展历史的体概况。

作者简介:

刘培,河南许昌人,2006至2015年在学技术大学学,获理学博士,现为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古系特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科学技术史、核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技史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四项。张志辉,理学博士,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古系教授,学技术史学会第九、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科技史、科技政策,发表三十余篇,出版著作四部。

精彩内容:

    章  家世与青时代
    杨承宗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八坼镇。
    吴江位于苏州东南,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主城区,自古是鱼米丝绸之乡、富庶繁华之地。八坼镇是吴江北部的一座小镇。据百城烟水载:“塘自北而来,至此向东而南,向西复南,俨似弓形。唐范传正治水,劈河而直其路,斥土为二,故名八坼。”1911年9月5,旧历宣统三年七月十三,杨承宗在此出生。一个月后的10月10,武昌爆发,打响了辛亥的,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清朝的灭亡,标志着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由此告一段落,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暴风骤雨般的“大”,对于出生于此前后的那一代人的命运,无疑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知识分子的杨承宗对于“”一词当然有着特别的理解与感受,后来他曾风趣地说:“‘’时期有人标榜‘老子生来’,我真想同他们开玩笑说‘老子才是生来呢’!”
    刚强的慈父
    杨家原籍陕西省弘农郡。七世以前,大灾之年搬到江南吴县居住,仍世代务农。杨承宗曾祖父茂文公务农之余,做些稻谷加工、米粮买的事,积累了一些家产,在沈家港建造了住屋。祖父镐堂公、父霭如公三辈在沈家港以务农耕读为生。1纪中叶,英国以侵入中国,杨镐堂不慎染烟,家道中落返贫。杨父霭如在十三岁之年不得不离开沈家港村,到同县八坼镇周家米行做学徒。
    杨蔼如刻苦坚忍,先在站场学收购斛量、运送入仓,逾千百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也使他体格强壮。后凭诚实得米行东家信任,进柜从事财务工作。于是细心学字算,在幼年乡间小塾三年的基础上,自学努力,不仅练了一手好字,还能打出两手好算盘。或是左右手同时打,互相核对结果,或是左手拨打算盘,右手写字入账。从学徒、场工人、财务职员,一直做到账房先生。工作之余,杨蔼如还关心世事时务。中年以后更是医卜星相、天文地理,无不涉足。杨承宗少时多病,父亲从外地回家常见其小病不断,便开几付“汤头”(即药方),到对河的太和堂药店赎药一服便好,足见其医术高明。
    杨承宗出生之年,周家将米行出让给杨蔼如。杨蔼如接业后,将店铺搬迁至八坼北港桥东岸,取名生泰米行。为了易于照顾,他举家搬至生泰米行的后院居住,遂成前店后居的格局。米行初期业务从收购稻谷、糙米开始,在行内设有去砻糠(稻壳)及去米糠舂米两级原始设备。杨蔼如从当地钱庄贷款购买了机器设备,将米业加工链中费人力的米糠分类环节改良,以碾米机器代替几百年来农人传用的舂米臼,工作效率剧增。生泰米行业务逐步兴旺,生泰白米更远销上海等地,时称“苏州白梗”。    杨承宗生于周家米行,长在生泰米行。从记事时起,便发觉父亲创业的本领之大。以生泰为中心,房屋东西至少有十多开间,南北更是屋宇连绵,令幼时的他无法。一片错落无序的建筑群中,营业场所、仓库、工场、住所交织着大小天井、花圃、场和一个百米的池塘,缤纷相织,面积不下一公顷。
    杨承宗少时,父亲事业进一步扩大。杨蔼如对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十分推崇,除经营生泰米行外,还开有厚生布庄。开办厚生布庄的初衷原为收购棉花,经过轧棉机轧制成花絮,返销农民用以纺纱织布。后因棉花产值不及水稻,地方产棉减,厚生布庄乃改变经营方针,利用从上海售米之资金,从沪买回洋纱(即上海纱厂机械化大生产品)。洋纱价廉质美,受人欢迎,对“厚生”称道者颇多。
    p9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