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迁移保护 建筑工程 朱宇华 新华正版
  • 文物建筑迁移保护 建筑工程 朱宇华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物建筑迁移保护 建筑工程 朱宇华 新华正版

54.3 4.6折 118 全新

库存1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宇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3791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96页

字数370千字

定价118元

货号708_9787030533791

上书时间2024-05-01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前言
章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水利建设工程的定义
(二)文物古迹的定义
(三)文物建筑的定义
(四)保护工程的定义
(五)保护(conservation)的定义
第二章 国外迁移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一、国际文物迁移保护的基本理论
(一)保护概念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理念
(二)国际文献中对文物迁移的认识结
(三)相关对文物迁移的保护研究
(四)新的趋势
二、阿斯旺水利工程影响下保护埃及古迹的国际运动
(一)阿斯旺水坝:世界影响的水利工程建设
(二)埃及努比亚古迹保护的国际运动
(三)全球影响:世界遗产保护运动的肇始
三、国外其他因素影响下的文物迁移活动
第三章 迁移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一、我国文物迁移保护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现代保护意识的启蒙和发展
(二)我国对文物迁移保护的认识历程
(三)我国文物迁移保护的认识特点
二、我国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文物迁移实践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概况
(二)我国水利建设影响的文物迁移工程实践
(三)水利影响下的文物迁移工程的特点
三、我国其他因素影响下的文物迁移工程
四、文物迁移保护的理论结
(一)迁移保护(relocation conservation)方式的必要前提
(二)虑迁移保护(relocation conservation)的基本条件
(三)迁移保护的目的
(四)迁移保护(relocation conservation)的特殊
五、开展我国文物迁移保护的实践历程结的必要
第四章20世纪50~60年代三门峡水利建设:山西芮城永乐宫建筑群搬迁
一、时代背景
(一)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
(二)20世纪50~60年代的保护思想
(三)永乐宫的历史与建筑概况
二、项目提出与方案论证
(一)项目提出与确立
(二)搬迁方案的研究与论证
三、工程实施
(一)壁画的揭取迁移
(二)古建筑的整体迁移
(三)实验与技术创新
四、工程结
(一)开创了壁画揭取保护的新技术
(二)结发展了我国木结构保护维修技术
(三)锻炼形成了一批美术家和古建专家
五、永乐官迁移工程的影响和评价
(一)保护方面的影响
(二)文物迁移体制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20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水利建设:重庆云阳张桓侯庙建筑群搬迁
一、时代背景
(一)三峡工程
(二)20世纪80~90年代保护思潮
(三)张桓侯庙历史与建筑概况
二、项目提出与方案论证
(一)项目提出与立项
(二)搬迁方案的研究与论证
三、工程实施
(一)历史环境再造
(二)古建筑的整体迁移
(三)保护理念下的选择
四、工程结
(一)国际保护理念的影响和实践
(二)保护技术体制的科学建立
(三)市场经济下的保护工程
五、张桓侯庙迁移工程的影响和评价
(一)保护方面的影响
(二)制度方面的影响
第六章21世纪初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建设:武当山遇真宫古建筑群搬迁
一、时代背景
(一)南水北调工程
(二)进入21世纪初的我国保护思潮
(三)武当山遇真官历史与建筑概况
二、项目提出与方案论证
(一)项目提出与立项
(二)搬迁方案的研究与论证
三、工程实施
(一)新的环境——遇真岛的建造
(二)世界纪录的顶升工程
四、工程结
(一)多种类型保护工程的综合
(二)保护理念和技术的成熟运用
五、遇真官迁移工程的影响和评价
(一)文物迁移的核心问题——文物环境价值认识的成熟
(二)文物迁移技术路线的革新
(三)遗产展示的新需求与移民政策的不足
第七章结论
一、文物迁移保护的理论结
二、永乐宫迁移保护结
(一)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我国的文物保护思潮
(二)永乐宫迁移保护结
(三)建国初期的水利工程移民制度
三、张桓侯庙迁移保护结
(一)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文物保护思潮
(二)张桓侯庙迁移保护结
(三)三峡工程移民制度的全面创新
四、遇真宫迁移保护结
(一)21世纪初我国的文物保护思潮
(二)遇真官迁移保护结
(三)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制度的完善与不足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文物建筑搬迁(relocationconervation)是一种很好特殊的保护方式,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客观现实中又存在大量文物建筑搬迁活动,甚至出现所谓"保护拆除"古建筑的不良现象。其实在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搬迁文物古迹的现象往往呈数量集中、情况复杂和时间紧迫的特点。如何去认识、运用搬迁保护的方式,一直缺乏完整的理论指导。本尝试对文物搬迁保护进行理论结,并研究建国以来的重大文物建筑搬迁工程的案例,归纳出我国文物搬迁保护的大致历程。

作者简介:

朱宇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分院副院长,遗产保护研究所工程师,io中国委员会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成员、中国建筑师协会成员。参与著作遗产保护100和都江堰二王庙震后险保护勘察报告,负责项目曾获20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很好奖、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等。

精彩内容:

章引言一、问题的提出水利建设往往关系到一个稳定和发展。但大型水利建设同时也给生态和人居环境带来巨大改变。文物古迹作为人居环境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承载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纪念场所,在水利建设中往往面临毁灭的危险。在现实情况下,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面临着迁移保护的境况。而随着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任何迁移文物的行为又无疑都是一次破坏原有文物价值的过程。如何在“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原则下去认识和指导文物建筑的迁移活动,需要我国文物保护理论的进一步探索。针对文物建筑迁移保护的特殊,本书希望能通过收集目前较分散的少量研究,归纳古迹迁移保护的基本概念,梳理靠前外关于文物迁移的各种认识。本书主体部分通过对我国文物建筑迁移保护重大案例的专项研究,揭示我国在文物迁移保护方面的保护历程,结迁移保护(relocationconervation)的特点,明确相关的保护原则和保护建议。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一)水利建设工程的定义按照中华共和国水法,水利建设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是指在江海、湖泊和地下水资源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保护水利的各类水工程的称。水利建设工程可以分成多种类型:止洪水灾害的洪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改善和创建航道和港工程;止旱涝、渍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水利工程;止水土流失,水污染,保护生态的水土保持工程及环境工程;为和生产生活服务用水,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城镇供排水工程;保护和促进渔业的水利工程;满足工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需要的围海造田,海涂围垦工程等。一项水利工程同时结合了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种服务目标,称为综合水利工程。(二)文物古迹的定义作为普遍意义的概念,文物古迹往往是指与金石、古玩、字画等馆藏文物相对应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华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value)的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ite)、石窟(cavetemple)及石刻(tonecarving)、壁画(mural);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名人物或运动(revolutionarymovement)有关,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教育意义(greatignificanceforeducation)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ite)、实物、代表建筑(typicalbuil)。由靠前古迹遗址理事会(io)中国委员会2001年公布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chinaprinciple)中规定:“本准则的适用对象通称为‘文物古迹(heritageite)’。它指由人类在历目前创造、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实物遗存(immovablephyicalremain),包括地下、地面的古遗址(archaeologicalite)、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cavetemple)和石刻、近现代的重要史迹(modernandcontemporaryce)及纪念建筑(memorativebuil)、历史街区(村镇)[hitoricprecinct(villageortown)],以及其中的附属文物。”1972年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以下简称遗产公约(worldheritageconvention)中提出遗产的三种类型,也属于文物古迹的范畴,它包括古迹纪念物(monument)、建筑群(grouofbuil)和遗址(ite)三类。(三)文物建筑的定义文物建筑从字面上理解,是被认定为文物古迹的古建筑,或者是具有文物价值但尚未认定的古建筑。此概念未见于法规文件和靠前文件中,但广泛运用于相关学术研究和社会媒体中。民国时期多以“古物”泛称之,文物建筑的称呼早可能始于1949年3月梁思成先生受之委托,编撰了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发给各部队,在作战当中保护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在有关保护文物的指示中偶尔使用了文物建筑的称呼,如1950年7月6政务院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1986年清华大学陈志华先生在世界建筑杂志中介绍威尼斯宪章(venicecharter)时,文件全名翻译为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靠前宪章,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文物建筑逐渐成为一种通用名词广泛见于各类学术报刊中。在所有文物古迹的类型中,无论靠前外,古建筑的数量无疑是多的。在实践中涉及古建筑保护工程也是多的,古代建筑受到社会关注和学者研究的程度普遍较高。在目前公布的共7批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量达1878处,占到量的43%。(表1.1)表1.1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四)保护工程的定义2002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chinaprinciple)的第二十八条定义:“保护工程(conervationintervention)是指文物古迹及其环境(etting)修缮整治而实施技术措施。文物古迹修缮包括重点修复(majorretoration)、现状修整(minorretoration)、护加固(phyica1protectionandtrengthening)、常保养(regularmaintenance)四类。所有措施都应记人档案(document)保存”。2003年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其他具有文物价值的古遗址(ite)、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建筑(typicalbuil)、壁画(mural)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办法中将文物保护工程分为: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养维护工程、保护设施工程、迁移工程五类。可以看出,迁移保护(relocationconervation)工程也是规定的文物工程类型之一。(五)保护(conervation)的定义保护(conervation)是指为保存古迹的实物遗存(phyicalremain)以及历史环境(hitoricetting)而进行的活动。保护目的是其历史信息和重要价值的真实(authenticity)得到全面保存和延续。所有的保护措施(conervationmeaure)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notalteringthehitoriccondition)”的原则。现代意义上的保护概念,是在新的史学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多样的认识中得以萌芽和发展。各国文物保护意识的形成过程也是普遍基于对自身和历史的认知。我国同样也是基于自身历史的特点不断结了自己的保护认识,正如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chinaprinciple)序言中写道“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传统不曾中断(unbrokenculturaltradition)的多民族统一的(unifiedcountryofmanyethnicgrou)。,中国文物古迹,不仅仅是中国各族的(variouethnicgrouofchina),也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monwealthofallhumanity)。因此,将它们真实、完整地(intheirfullintegrityandauthenticity)流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第二章国外迁移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一、靠前文物迁移保护的基本理论(一)保护概念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理念“保护(conervation)”其实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保护运动的起源因为一个社会或群体存在广泛的“传统与现代”的意识区分而产生,当然,无论是西方和东方,这都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欧洲保护运动的起源可以从18世纪启蒙运动对统治的批判与反抗,理主义兴起,甚至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现代科学实证主义的发展,以及对古罗马和古希腊遗迹的古再发现,促进了广泛的新的历史意识的形成。这种历史意识大程度的特点是逐渐摆脱了神学的历史范畴,以古学、艺术史等现代科学的方式逐渐呈现。伴随着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兴起。“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与“消失的”传统文明同时在西方社会中展现出来,传统与现代的意识区分逐渐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保护意识也因此得以萌芽并迅展起来。正如尤噶尤基莱托所说“现代保护在本质上与新的历史意识有关”(如图2.1),中国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正是在1纪末西方列强入侵和掠夺下,封建帝制的社会结构全面有效地瓦解而得以激发。从思想意识上,“五四运动”带来了西方的科学和思想,伴随着沦陷和,对传统社会的激烈批判以及渴望建立现代化的强烈意识成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缩影。新的历史意识在激烈的批判与中逐渐形成。西方现古学的引入以及新的古发现也对我国形的历史意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