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未病 中医各科 孙涛,何清湖主编
  • 中医治未病 中医各科 孙涛,何清湖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治未病 中医各科 孙涛,何清湖主编

19.6 2.3折 85 全新

库存5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涛,何清湖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802319523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38页

定价85元

货号405_9787802319523

上书时间2024-04-20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概述
节 健康与未病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的源流
第三节 中医治未病的原则

第二章 治未病的方法
节 调养精神
第二节 合理饮食
第三节 体质调理
第四节 食疗与膏方
第五节 四季养生与冬病夏治
第六节 针灸、火罐与推拿按摩
第七节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

第三章 亚健康与未病
节 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第三节 常见亚健康的中医证候
各论

第四章 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干预亚健康
节 常见亚健康症状
一、目干涩
二、身体疼痛
三、耳鸣
四、头晕
五、头痛
六、夜尿多
七、便稀
八、便秘
九、饮食减少
十、腹胀
十一、咽干
十二、眼、面肌抽搐
十三、健忘
十四、心悸
十五、失眠
十六、自汗
十七、盗汗
十八、经前乳胀
十九、月经失调
二十、带下量多
二十一、皮肤瘙痒
二十二、嗜睡
二十三、畏寒
二十四、牙齿松软
二十五、情绪低落
二十六、烦躁易怒
二十七、下肢无力
第二节 慢疲劳综合征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倾向
第四节 胃肠道功能紊乱
第五节 疫力下降
第六节 前列腺增生倾向
第七节 男生殖机能减退
第八节 电脑、空调、手机、耳机综合征
第九节 肥胖症前期
第十节 营养不良倾向
第十一节 颈腰椎功能减退
第十二节 痛风前期
第十三节 焦虑倾向
第十四节 乙肝病毒携带者
第十五节 都市孤独综合征
第十六节 失恋综合征
第十七节 试综合征
第十八节 离退休综合征
第十九节 综合征
第二十节 网瘾综合征

第五章 治未病与常见疾病的治
节 流行感冒的治
第二节 手足病的治
第三节 过敏鼻炎的治
第四节 慢支气管炎的治
第五节 消化溃疡的治
第六节 慢病毒肝炎的治
第七节 高血压的治
第八节 冠心病的治
第九节 中风的治
第十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
第十一节 慢肾脏病的治
第十二节 糖尿病的治
第十三节 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治
第十四节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
第十五节 早老痴呆症的治
第十六节 乳腺增生的治
第十七节 卵巢早衰的治
第十八节 更年期综合征的治
第十九节 滑胎的治
第二十节 骨质疏松症的治
第二十一节抑郁症的治
第二十二节恶肿瘤的治

第六章 中医治未病中心范例
节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
第二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
第三节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
第四节 四季康美企业和四季康美庄园中医治未病建设思路
方剂名录
……

内容简介:

中医治未病内容简介: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未雨绸缪”,“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凡事在先,是谨遵的古训。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的“肥沃土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 

精彩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有备无患”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说:“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管子牧民亦:“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这种患的观念既而影响到医学界,开始有医家意识到疾病应早发现、早。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对齐桓公望诊病,“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等。故淮南子人间训:“人皆轻小害易微之事以多悔,虽至而后忧也,是犹病者已倦(倦,剧也)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国语楚语下亦云:“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为之关篱藩篱而远备闲之,犹恐其至也,是之为惕。若召而近之,死无矣。”强调了疾病早期,止传变的重要。这些朴素而原始的患于未然的思想,虽未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然观其主旨,实为“治未病”概念之滥觞。
这一时期,对“治未病”概念形成影响较大的,当属易经、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淮南子等各思想流派。易经既济卦:“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既济卦是离(火)下坎(水)上,水在火上象。孔子在易传象中解释此卦说:“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之。”也是在于预,预在于思,其目标是“患”,充分反映了患于未然的思想。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亦:“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告诫人们事物在萌芽阶段易于被消灭,所以要居安思危,及时发现变化的征兆和苗头,采取相应的措施,形象地论述了“治之于未乱”的道理。应用于医学方面即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提出的“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若时常害怕生病而先作,可以避疾病为害。庄子盗跖云:“丘,所谓无病自灸也。”可见当时人们已经用灸法来病保健了。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很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其哲学思想的内涵来看,也包含有许多“治未病”的思想,如孙子兵法九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体现了兵家“有备无患”的战略指导思想。淮南子则主张“治无病之病”,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这些都为治未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