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 财富论坛 聂云台
  • 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 财富论坛 聂云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 财富论坛 聂云台

5.5 4.6折 12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聂云台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51186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150页

字数80千字

定价12元

货号803_9787501251186

上书时间2024-04-16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
代序二  财富果报
代序三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辑  《保富法》
上篇:发财不难,保财难
中篇:天道循环,盛极必衰
下篇:传述祖德,激励后人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保富法》的应用
《保富法》原书跋
第二辑  培心植德
勉为其难说
断气说
释躁矜说
修慧说
第三辑  育教时话
刊物与跳舞
《家声》之有裨家庭教育
母教的感化力
家庭功效说
家计方针
第四辑  学佛札记
记信佛学佛因缘
说佛法之利益
劝研究佛法说
因果之理必通三世
耕心斋自序
附录一: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
附录二:聂云台纪事

内容简介:

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是聂云台先生于1942~1943年间为劝诫世道人心所写的一本书,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聂云台先生出生官宦世家,又经过商,目睹了很多大家族的荣辱成败,在书中,先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融合了儒家和佛家的生命智慧,为我们讲述了如何才能得到财富并保有财富的真实道理。这里的“保富”不是“守财”,实为“散财”和“行善”。

作者简介:

聂云台(18801953),名其杰,号云台,湖南衡阳人,曾国藩的外孙。父亲聂缉规历任上海道台、浙江巡抚及江南制造局主办,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小女儿。1920年任任上海商会会长,是近代有名的实业家。

精彩内容:

我家与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备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都已经调零,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浮云散尽了。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却多很好。很显明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优选,权力很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很好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到二万两,每年的利息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称为富家了。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文正公逝世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而君子却是不为啊!这件事,当肘家母知道得很详细,外面人是很少有知道的。中庸上面说:“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目,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受益不小。所以躬行廉洁,是暗中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要钱,那么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会受害不小了。请看一看近数十年来的政治,所遭遇的痛苦,便知为人长官的廉洁与不廉洁,真是影响很好大啊!所以,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很大,所以发财便能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所以拼命想发财。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常人又以为全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会发达。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做穷秀才的时候,心中念念在救济众人。后来做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家说:“此屋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使苏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么多数人都兴发显贵,更好了,所以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宫。他念念在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做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他的儿子们曾经请他在京里购买花园宅靠前所,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地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自己要有花园,才能享乐呢?”(p3p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