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在伦敦 外国现当代文学 (英)安妮·韦查德
  • 老舍在伦敦 外国现当代文学 (英)安妮·韦查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舍在伦敦 外国现当代文学 (英)安妮·韦查德

30.7 5.3折 58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安妮·韦查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8302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32页

定价58元

货号701_9787559658302

上书时间2024-04-07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揭开老舍鲜为人知的英伦经历,深度刻画老舍生活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跟随老舍的步伐,游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伦敦光怪陆离的新奇景象,见证其中的逸闻趣事、景观和华人的复杂经历
在兼顾通俗和学术的中英比较研究中,察现代中国的求索之路

目录:

前言

致谢

序言

1928年秋,布鲁姆斯伯里



义和团与旗人:1900年的北京 军阀割据和京城校园

第二章

“中国很有趣,很好有趣”(埃兹拉·庞德,1914)

“新潮流势不可当。是时候来一场文学了。”(胡适,1917)

第三章

“雾重城如漆”

第四章

“天啊……这是在英国吗?”(萨克斯·儒默《傅满洲博士之谜》,1913)

《皮卡迪利大街》

“中国时尚年”(1925)

第五章

“招呼毒药!”(《二马》,1929)

结论

注释

出版后记

内容简介:

老舍被尊称为中国的现代作家之一,然而,这位有抱负的年轻作家于1924年至1929年在伦敦度过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老舍从故乡来到繁华的伦敦西区——这里有布鲁姆斯伯里派、旋涡派、各种流派的前卫主义者、埃兹拉庞德以及“金牛犊洞”夜会的歌舞表演。他流连于伦敦西区的世界,见识了英国臭名昭著的布里连特张,以及黄柳霜的丑闻电影皮卡迪利大街引起的小报轰动,在莱姆豪斯声名狼藉的东区唐人街也待了一段时间。老舍在伦敦(精)创作的小说二马由此成为一部描写伦敦华人生活和苦难的小说。正如韦查德博士所揭示的那样,老舍在伦敦(精)的岁月对其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终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

安妮韦查德(anne witchard),从2006年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大学任教。其著作包括老舍在伦敦托马斯柏克的黑暗中国风,并与劳伦斯斯合著了哥特式伦敦:地方、空间和哥特式想象。

精彩内容:

    序 言
    1928年秋,布鲁姆斯伯里
    1928年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布鲁姆斯伯里一间离罗素广场不远的廉价公寓里冷风阵阵。屋里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穿着一套薄哔叽洋服,正蜷缩在按表计费的煤气炉前瑟瑟发抖。年轻人管这种炉子叫“吸血鬼”,此刻让他犯愁的是身上仅剩下一个先令来“喂”它。现在是穿羊毛衫的季节了。他身上这套洋服还是四年前在上海的一家品质西式百货商场买的,到了伦敦才发现,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气候都不适合穿哔叽布料。晚餐铃响了,他肚子饿得直叫,但像这样的,他一般会避出现在餐厅。因为临近尤斯顿站、国王十字站和圣潘克拉斯站等交通枢纽,住在这里的主要是销售员,来自英国殖民地的留,手头拮据的职员和年龄不详、身份不明的单身女人。一到,大部分住户不是外出,是回到位于郊区的家中,餐厅里空空荡荡。要是有人在这时候进来用餐,女侍者会面露愠,这让年轻人很不舒服。这天早些时候,年轻人特地告诉女侍者自己会出去吃饭。女侍者冷冷地回了一句:“哎呀,那敢情好。”这句话现在还回荡在年轻人的脑中。他顾不得咕咕叫的肚子,也顾不得那台专门吃钱的煤气炉的温度越来越低,始终在埋头写作。他愤愤地写道:“只有大英博物院后面的房子,和小旅馆,还可以租给;并不是这的人们特别多长着一分善心,是他们吃惯了东方人,不得不把长脸一拉,不得不和这群黄脸的怪物对付一气。”
    如果我的描述让读者以为,这不过又是一位背井离乡、独居在伦敦的文人,整奋笔疾书却又默默无闻,那便是我误导诸位了。事实上,他现在所写的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旅居伦敦的四年里,老舍在位于芬斯伯里广场的东方学院教授汉语。他的中有初出茅庐的传教士,有乏味无趣的家庭主妇,还有不少当地的银行和职员,这类人经常吵吵闹闹。其中还有一个名叫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年轻人,对中国事物很是着迷。此时的老舍正在白话文创作领域书写自己的名号,已有两部作品在当时中国拥有盛名的现代刊物之一——小说月报上连载,前途一片光明。
    老舍在老张的哲学(1926)和赵子曰(1927)中深情而细致地追忆了故乡北京,在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如今他正在写作一部全然不同的小说—二马(1929)。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对英国深恶痛绝,而这部小说将向读者展示在英国首都的生活,既作为对英国帝国主义思想的控诉,也作为对民的警醒。女侍者的冷嘲热讽依然让老舍耿耿于怀,他飞快地在纸上写道:“二十世纪的‘人’是与‘’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
    老舍属于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ell)在中国问题(the problem of china,1922)一书中提到的第二代—“中国”。这些“五四”新青年亲身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以及社会和巨变,而这些变革也标志着终有,中国将会从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转变为一个。罗素认为:“代年龄较长,他们顽强地与儒家的糟粕抗争,虽然摆脱了束缚,但难有孤举者难起之感;第二代年纪较轻,新式学校的大门向他们敞开着。”十四岁时,老舍获得了奖学金进入北京师范学校学。这是京城里一所很有名望的新式学校,附属于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中国新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摇篮。当时的中国急缺教师人才,1918年6月,老舍一便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的校长。1919年5月4,在老舍任职将满一年之时,北京的群情激愤,走上街头游行,斥责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给本。
    在西方看来,中国曾经是一个的文明古国,如今已经停滞不前、行将木,但本则认可拥有与西方等的靠前地位,这一点在凡尔赛和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条约采取绥靖政策,允许本攫取德国在中国的。们对于外国势力试图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行为深感愤怒,纷纷抗议,得到各地民众的声援,在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和游行活动。自1纪晚期以来,知识分子的不满愈演愈烈、一触即发。他们试图抛弃儒家思想的束缚,让中国融入现代世界,而五四运动标志着这一转型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的社会活动家认为,文学小说是使中国摆脱颓势的关键。刚刚成立的“”若要实现主权合法,、政治、经济变革缺一不可。近代有名改革家梁启超(1873—1929)赋予了中国作家革新国民格的重任。他希望国民通过文学作品认识到吸食和缠足等陋,从而唤起羞耻之心。为了摆脱传统束缚,一些激进的作家采用了欧洲的世界观—正如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和作家对待愚昧落后的殖民地那样,既然启蒙运动无法推进,便开始探索另一种解决症结的方法。
    老

精彩书评:

解读老舍在伦敦的隐秘往事,见证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的深刻交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