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梦阳诗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 李梦阳诗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梦阳诗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25.5 5.8折 44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2710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416页

字数295千字

定价44元

货号700_9787020162710

上书时间2024-03-09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潮引

子夜四时歌(八优选二)

郭公谣

空城雀

白马篇

甄氏女诗

河之水歌

内教场歌

离愤(五优选二)

田园杂诗(五优选一)

赠刘潜

赠孙生

寺游别熊子(四优选一)

甲申中秋寄阳明子

赠郑生(三优选一)

赠徐祯卿

赠刘氏(五优选一)

寄康修撰海

忆昔行别阎侃

送蔡帅备真州(三优选一)

白雾树累累作花

陟峤

杂诗三十二首(选三)

从军(四优选二)

塞上杂诗(二优选一)

天马

酬秦子,以曩与杭子并舟别诗见示,余览词悲离,怆然婴心,匪惟人事乖迕,信手二十二韵,无论工拙,并寄杭子



长干行

纪梦

翟生苦节尚志人也,迩从余河之上,余嘉敬焉,作诗以赠

晋州留别州守及束鹿令,用李白崔秋浦韵

赠程生之南海

侠客行

出塞曲

汉京篇

杨花篇

去妇词

荡子从军行

梁园歌

客有笑余霜发者,走笔戏之

戏作放歌寄别吴子

盐井行

苦寒行

古白杨行

自从行

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往事,死生骨肉,怆然动怀,拟杜七歌,用抒愤抱云耳(七优选一)

解俘行

土兵行

癸酉生

豆莝行

苦雨篇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二月四部署宴饯徐、顾二子

寄兵备高佥事江

寄内弟玉

秋夜徐编修宅宴别醉歌

东园翁歌

得家书寄兄歌

送仲副使赴陕西

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兼寓祝望焉耳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

送王子归杜

送李中丞赴镇

雨燕醉歌

边马行送太仆董卿

送李帅之云中

画鱼歌

林良画两角鹰歌

石将军战场歌

玄明宫行

朱迁镇(水店回冈抱)

朱迁镇庙

十二月十

清明河上寓楼独酌

庚午除

中秋南康

上元滕阁登宴(二优选一)

九薛楼会集(二优选一)

清明曲江亭阁

南康元夕

中秋(二优选一)

戊寅元夕

己卯元夕

庚辰清明东郭

己丑五

明远楼春望

春宴(二优选一)(物与吾何异)

丙戌十六夜月

古意

望极(二优选一)

登临(二优选一)

下吏

狱夜雷电暴雨

野战

得家书

拨闷覃园

野风

繁台归集

河上秋兴(十优选二)

春宴(白首闻歌异)

熊子河西使回

东园偶题

酬京师友人见寄作

送秦子

寄钱水部荣

忆何子

田生闻余浩然访于东郭花下酒集(二优选一)

送人还关中

毒热,在狱呈陈运使敩暨潘给事中希曾

康状元话武功山水

月夜柬张含

中秋别郑生

送张生还金齿(二优选一)

秋王子台上

再送郑生

和郑生行经凤阳

郑生至自泰山

秋过内弟漫赋二首(选一)

寄题高子君山别业

东庄冬夜别程生自邑

己丑八月京逢五岳山人

出塞(二优选一)(峰起黄河限)

环县道中

繁台春望

南湖

浮江

折桂寺

团山登望

芝山望

赴新喻

郁孤台

与骆子游三山陂三首(选一)

温将军挽诗

咏蝉

咏庭中菊

在狱闻余师杨公诬逮获释,踊跃成咏十韵

赦归,冬宴刘氏园庄十四韵

鄱阳湖十六韵

送陈宪使淮上兵备

陶行人宅赠

桂殿

秋怀

雪后朝天宫

晚晴郊望

时景

杪夏急雨江州

野园

雪后上方寺集

岁暮五首

春暮丁丑年作

无题戏效李义山体

为园

晚秋明远楼宴集

新年作,次喻监察韵

正月大雨雪遣怀

雨中海棠

艮岳篇

郊斋逢人,有怀边、何二子

章氏芳园饯朱应登

访何职方孟春新居二首(选一)

送殷进士病归

别徐子祯卿得江字

追旧寄徐子

过李氏荷亭会何子

答太仆储公见赠

病间闻何舍人梦故山有感

解官,亲友携酒来看

九寄何舍人景明

冬霁,宴丘翁林亭

立春遇雪柬孙君二首(选一)

送张训导弃官为母

早春酬内弟玑

积雨,郑、左二子晚宴

北行,家兄与内弟玉实间行侦缓急,即如雷霆之下,魂魄并褫,矧又如饥渴

寄答内弟玑九繁台见忆

乔太卿宇宅夜别

别都主事穆奔丧归

夜别王检讨九思

寄孟洋谪桂林教授

仰头遇友夜泊感赠

别太华君

赠何君迁太仆少卿

柬赵训导二首(选一)

和毛监察秋登明远楼之作

限韵赠黄子

夏繁台院阁赠孙兵部兼怀大复子

逢吉生汴上

郊园夏集别李沔阳

别熊御史出塞

春望柬何舍人

赠张含

题环上人精舍

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选四)

河上茅斋成呈家兄

送蔡子赴省

寄赠司寇林公还山

奉寄邃庵相公之作

双溪方伯夏初见过,饮石几,留诗次韵

东庄藩司诸公见过

夏都给勘邺潞之战,惠见忆之作,寄答四首(选二)

熊监察至自河西,喜而有赠

小至

戊辰生

己巳守岁

初度怀玉山有感

南康元夕(发春南地北同寒)

乙亥元夕忆旧,柬边子卧病不会

……

内容简介:

张兵和冉耀斌教授选注的李梦阳诗选,是明代“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诗歌的重要选注本。共选注李梦阳诗歌300余首,兼顾李梦阳各种风格和各个时期的作品。每首诗都配有简明准确的注释,对诗中的用典、生僻字词予以注释。这是了解李梦阳诗歌特和艺术成的较好选本。

精彩书评: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作者:尚晓岚)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通行、读者认知度优选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记录有代表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招纳了一批高水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目前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并不富裕的时代,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选家和编辑的水,造了经典版本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很重要。对此,人文社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很高,自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人文社早年有一个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初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只有经过读者和市场检验的书,才能戴上“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的冠冕,之前一概先以单品种面世。老一辈学者,怎样为了这套书殚精竭虑,学者型的编辑,怎样一字一词地校改,双方怎样反复沟通琢磨,留下许多事迹。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册七十年代杜甫诗选注的校样,上面写满了编辑戴鸿森先生的随文批注,以及编选者萧涤非先生的答复,两人切磋商改,细致入微,水极高。古典编辑室的李俊仔细研读过这份校样,他说:“细读这些批注文字,戴、萧二人商榷学术的画面仿佛映现在眼前。那时‘’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研究在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谨慎探索,该怎么走?能迈多大步?尚未可知,而这本校样正是当年留下的足迹。”古籍出版和一般图书不同,即使出版了,工作也未结束。钱锺书的宋诗选注1958年面世,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封杨绛先生的书信,是钱先生去世后,她逐条订正宋诗选注的排印讹误。李俊编辑则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形容他改校样的感受——这句诗里的“恨”,是遗憾之意。造一个经典版本,需要不断修订打磨,改正讹误,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一本书经过几代人之手,历时数十年,并不罕见。只要有需求,严格来说没有终结之时。古籍出版所蕴含的精神,一如那部讲述编纂辞书的本电影编舟记,精益求精,琐细淡,无论怎样施以审美的目光,终究是寂寞的。当代人做选本,有自己的优势“”之前,列入读本丛书的书有十二种。据周绚隆介绍,丛书的出版在“”中放缓,但并未中断。“”后,古籍出版迎来新局面,读本丛书也在八十年代初呈现蓬勃之势。一批在“”中被搁置延误的书出版了,重新活跃的学术界贡献了一批新成果,还有一批作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像通行的人文版红楼梦是这一时期面世的。近些年,读本丛书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一批唐宋以后的文选和诗选陆续加入。周绚隆概括为:“断的补齐,个别版本替换,有问题的修订。”古典编辑室重整规划,丛书下设三个系列:一是四大名著;二是历代诗选,如今从先秦诗选到清诗选已出齐;三是断代文选,有唐文选明文选清文选等。三个系列加上已有的词选、曲选、四大名剧等,结构更为衡。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几个选本很有名,如今由于版权原因,已不在读本丛书之列,诗经选更替为褚斌杰先生的选本。至于增补新书必然涉及的编选者问题,周绚隆说,要选择在某一领域有长期投入和深度积累的学者,“我们要避开那些特别忙的学术达人,掌握各种资源的学术组织者,他们是不会给你好好干的。”周绚隆认为,今人编选古籍,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能掌握和利用海量信息,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对作家作品和版本的研究大大细化,与纯粹靠记忆和学养的前辈学者相比,这些都是优势。“但我们的专注程度不如老一辈。另外,现在借助各种工具,互相参,选本的独特不如过去那么鲜明。不过,选家的个和经典之间未必都是同步的,首先我们还是要追求经典,不要遗漏重要作品,希望在保证经典的情况下有独特。”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如今,读本丛书面临着新环境,大力推动传统的复兴,读者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也在升温。“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明显感觉经典文学的经典版本,在持续回升。”周绚隆介绍说,去年人文社的“四大名著”均都过了五十万套,业绩超出以往。而刚面世不久的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印了5000套,很快加印了。“如果是2000年前后,印5000想掉,要费很长时间。”周绚隆觉得,随着网络的普及,读者对古典文学纸质书的依赖一度有所下降,“但是现在明显感觉到,读者重新开始关注有品质、有品牌的东西。我们再版读本丛书,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判断。”不过,他并不一味乐观,“必须承认,古典文学在全民阅读中的占比,跟过去比还是下降了很多,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现当代作品,不管原创的还是引进的,有很多是消费品。但古典文学,即使很轻松的东西,在许多读者看来,也是知识的,还是有的分量,不太容易接受。”近,古典编辑室的葛云波写了一篇文章如何识破机器人的“伪诗”,他从作家韩少功的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一文谈起。韩少功把宋代秦观的一首七绝和ibm的作诗软件“偶得”的一首作品并置,让三十多位文学分辨,结果很多人“犹疑不决抓耳挠腮”。接下来,葛云波逐一分析了机器生产的这首诗的“不对劲”之处,实际上从字句到格律破绽都很明显。“熟读唐诗三百首,识破作不用久”,葛云波觉得,目前并不是机器作的诗有多高明,而是我们自身阅读古典文学的经验不足,导致真伪莫辨。显然,积累这种经验,培育对古典文学的感受力,没有捷径,只能从基本的阅读开始。历时六十余年锻造而成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一套打基础的书。曾经参与丛书工作的人文社老一辈编辑陈新先生认为:“时代变了,如今的出版社大多专注长篇大卷、集、全集之类,对小打小闹的如选本等作品,基本上已无暇顾及,因此在书店中也很难找到新的古籍选本。但我认为,要弘扬我国的古代,如果离开的古籍选本,恐怕难以为功。不妨设想一下,一位普通的读者,哪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从篇幅浩瀚的集、全集中去吸收营养,何况优良的古籍选本,并非真正没有市场。”让古典文学走出学院的藩篱,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营养,前辈们已经做出了示范,能否接续这个事业,要看出版界、学术界的志向和能力了。比起学院的研究和积累,普及恐怕是更艰难、更重大的课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