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赋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马黎丽
  • 建安赋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马黎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安赋研究 古典文学理论 马黎丽

40.3 5.6折 72 全新

库存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黎丽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4944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420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72元

货号710_9787542674944

上书时间2024-03-02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意在展现建安赋家的个、人生体验以及认知和思想在赋作中的投,深入探寻建安赋校猎、征伐、咏物、女等各类题材的渊源流变及审美特质,探究赋作艺术手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建安赋序和大赋从体制、内容等方面进行溯源,展现它们从西汉到建安时期的发展历程。本书尝试勾勒建安赋的“前世今生”,并将其中所蕴涵的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的内在本质以及审美意蕴阐释出来,在吸收前贤成果的同时,力求呈现的深化和细化的探索与思。

目录:

序(王晓卫)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三、关于结构安排的说明

四、几个研究前提

上编  建安赋作家论

章  陈琳赋——汉赋向建安赋的过渡

节  陈琳归曹及参与邺下文学活动

第二节  陈琳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失落

第三节  与主流风气有别的陈琳赋

第二章  曹丕赋——个体情与深长文才的结合

节  曹丕的自我体认与自我形象构建

第二节  曹丕的情在赋作中的投

第三节  曹丕的满怀深情及代言赋写作

第四节  清丽质朴与稳健遒劲共存的语言风格

第三章  曹植赋——对人生苦厄的敏感体验与努力

节  曹植文学创作背景及成的体观照

第二节  曹植赋对人生苦厄的书写和对现实愿望的表达

第三节  曹植赋的艺术追求

第四章  王粲赋——贵公子孙的身世书写与文采风流

节  贵公子孙的身世起落与创作

第二节  王粲赋的体风格

第三节  王粲归曹后的创作评述

第五章  刘桢赋——洒脱傲岸的情与文字的合一

节  刘桢其人其文

第二节  与时代风气相异之理想

第三节  人格情与文字之合

第六章  应场赋——积极有为个的显现与巧思逶迤的创作

节  应瑒其人与时风

第二节  应瑒创作概述

第三节  善于运用巧思的赋作

第七章  阮璃赋——对人生痛苦本质的书写与含蓄表达

节  阮瑀其人与赋作中的清高孤独

第二节  阮瑶对人生痛苦本质的体验

第三节  含蓄隐晦的创作风格

第八章  徐斡赋——冷静克制的观察之作

节  徐斡其人

第二节  冷静克制的赋作风格

第三节  徐斡《情诗》对《长门赋》的学

中编  建安赋题材论

章  建安赋校猎书写暴力美学风格的形成

节  《七发》对校猎题材赋作的开创意义

第二节  司马相如和扬雄对校猎题材的创新发展

第三节  东汉赋校猎题材对礼制的引入

第四节  建安赋家对校猎题材的自由书写与渲染

第二章  建安征伐赋论

节  曹对建安征伐赋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受体裁功能的征伐赋

第三节  建安征伐赋的文学

第三章  建安咏物赋论

节  建安咏物赋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  建安咏物赋状物追求逼真的再现

第三节  从道德教化中解放出来的建安咏物赋

第四章  建安禽鸟赋的渊源流变与影响

节  禽鸟赋溯源

第二节  祢衡《鹦鹉赋》的影响及应玚、阮瑀的新变

第三节  建安禽鸟赋主题内容的书写类型

第四节  建安赋禽鸟美质的象征意义及影响

第五章  建安赋女美书写的情欲表达与多重含蕴

节  建安之前诗赋对女美的描写

第二节  建安赋大胆自由的情欲表达

第三节  建安止欲赋的感伤彩

第四节  建安赋女美书写中文人的女观

下编  建安赋序与大赋论

章  建安赋序的文体功能与文学特点

节  赋序的界定及生成过程

第二节  赋序基本文体功能的确立

第三节  建安赋序文体功能的发展

第四节  建安赋序的文学特点

第五节  赋序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建安七体的发展

节  建安七体对知识的拓展

第二节  建安七体对见识的丰富

第三节  建安七体在修辞上的追求

第三章  建安余绪:京殿大赋的短暂复兴和赋风衰落

节  魏明帝时期京殿大赋复兴的前奏

第二节  魏明帝时期京殿大赋复兴的原因

第三节  魏明帝时期京殿大赋的创作特点

第四节  魏明帝时期赋风的衰落

结语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展现建安赋家的个、人生体验以及认知和思想在赋作中的投,深入探寻建安赋校猎、征伐、咏物、女等各类题材的渊源流变及审美特质,探究赋作艺术手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建安赋序和大赋从体制、内容等方面进行溯源,展现它们从西汉到建安时期的发展历程。本书尝试勾勒建安赋的“前世今生”,并将其中所蕴涵的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的内在本质以及审美意蕴阐释出来,在吸收前贤成果的同时,力求呈现的深化和细化的探索与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