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成功学 刘同 新华正版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成功学 刘同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成功学 刘同 新华正版

9.6 2.4折 39.8 全新

库存7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5056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02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700_9787508645056

上书时间2024-02-22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本书围绕人们有共鸣的话题:孤独,用33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讲述33种形式各异但又直抵内心的孤独。用温暖的笔触诉说: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优选的时光。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2、刘同诚意述说,以33种孤独换你从容前行。在开学的前夜一个人辗转反侧、猜想新环境;在那天装潇洒和决绝,拿起行李箱转身的瞬间某种情感喷涌而出;在纷繁的职场,既坚持又妥协,一遍遍问自己“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在复杂的社交中,戴上了、学会了低姿态,却也不忘在另一个行的世界,那个傲娇倔强的自己这是一本送给你的礼物,始终伫立在美好年华的你,每一个期待未来的你。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话题至发行已达100,000,000人次热切讨论,全民阅读,温暖内心。4、张嘉佳、秋微、秦昊、卢思浩、易虎臣献笔孤独。5、刘同监制交互台“左右”即刻上线,随书寻找值得被看到的你,只要你想说,我随时在你左右——“青春同在,左右为伴”。

目录:

章不要在黎明前被冻死了
纵使青春留不住
放任飘洒,终成无畏
纵有疾风来,人生不言弃
靠近你,温暖我
从90后身上学到的
你让我相信
为梦想努力十年
第二章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她是一个好女孩
爱过的人才明白
谢谢你一直和我争吵
好好开始,好好告别
几个在心中久久回响的关键词
第三章趁还来得及
妈妈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有些错,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不能对外婆说的话
十四年后的互相理解
第四章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看不清未来,把握好现在
生活是为什么,你是
如果一辈子只能重复某
柔软是一种力量
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把时间浪费在重要的事情上
第五章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比别人坚持久一点
下雨了别跑,反正前面也是雨
节约生命,远离作戏
只因她像当年的我
我是无讨厌一个有眼光的人
人生何处不低谷
第六章有太多新鲜事的世界
不能说出来的秘密
干杯啊,朋友
世界不还你以真诚
既要速度,也要温度
只是希望被记得
青春同在,左右为伴 

内容简介: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很长一段子里,写东西度过了太多的小无聊,伪伤感,满足与真茫然。我在意细节,算敏感。但知道体谅,算善良。我说喜欢便是喜欢,我不想回答便是真的不知道如何作答。有时我佯装镇定或笑得开心,心里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不停对抗,学着顺从,冷静旁观,终明白我们都不应该是别人世界的参与者,而是自己世界的建造者。书里记录了33种孤独感,希望能让你想起自己某种忘我无形的成长。后,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作者简介:

刘同,光线传媒电视事业部副裁,青年作者。历任中国娱乐报道很好现场等多档品牌娱乐节目监。曾出版百万级书谁的青春不迷茫,获2013年第八届中国作家榜年度很好励志书。2012年以来,刘同在清华、北大、中传、武大等百所高校进行校园宣讲,每场爆满,一票难求。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聘为“青年榜样”。

精彩内容:

    纵使青春留不住
    
有一种孤独是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流下眼泪。
    

    
2013年7月,大学十年的我,重新回到了岳麓山下的湖南师范大学。
    
这个约定是十年前许下的。
    
2003年聚餐。
    
全班不到二十位男同学,五十多位女同学,举杯许下的诺言。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是否结婚生子,无论过得光鲜或贫瘠,十年后,我们再聚。”
    
感人的承诺还来不及咀嚼和回味,被其他班级哗啦啦的敬酒给冲垮了,连着酒气熏天的豪言壮语,温婉湿润的临别赠言,在人群的喧嚣中,在天渐渐发白的岳麓山下,一一沉于彼岸。
    
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当时我的念头是:十年啊?恐怕已经大腹便便,恐怕已经两鬓成霜。我不知道多少人有真正的时间概念,我一直以为时间概念无非是约会不迟到、上课要准时。我连三个月之后自己在干什么都猜不到,你许一个十年的约,我只觉得也许这样的许诺会显得很牛吧。
    
“十年孙子不来,十年不来,十年后老子死了变成鬼都要来!”一人一句嬉笑怒骂。
    
我们宿舍13位男生,格各不相同。有的讲义气,动不动帮忙出头事;有的觉得自己特帅,每天出门前梳头发要半个小时;有的进大一是系会,说话老气横秋;有的格内敛,只希望后不回老家行。还有一类人如我,有任何机会都不想错过,各种面试都想参加,连手机促销员的工作都要试试。
    
我喝得头晕,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些兄弟们。一个一个,十年后他们都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怕十年后一事无成,怕十年后孤身一人,担心自己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担心自己买不起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担心自己的小说得太差(时,路金波老师帮我出版了本小说《五十米深蓝》),早早放弃了写作,我怕之后再无实现梦想的可能。
    
我怕好多,然后吐了。
    
有些承诺如一根针,毫无重量,却凛冽锐利,能直挺挺地插进每个人心里,伤细微到毫无疼痛。在时间的流淌与社会的打磨之后,伤疤和老茧交错缝合,众生坎壈,任谁都忘记了这句话的出处,我们举着酒杯,脸泛红,20岁出头的男男女女们,谁又能想到十年之后自己的命运会如何纠葛呢?
    
一年。生活暗无天光。置身于正在风暴四起的电视传媒中,沧海一粟随暗流漂泊,毫无抱怨。有时遇见同在长沙工作的同学,互相调侃两句,他们说:“猴子,你怎么越来越像猴子了?”我咧嘴一笑:“那还不是因为我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如果你认定苦是自己应得的,那么光必然会照耀到你身上。
    
即使是沧海一粟也终会有归宿,扛到云开风散,暗涌窒息,再漂泊的物体也会沉于海底,各有各的领土。
    
十年,只是一个回首的时间。
    
我妈打电话给我:“明天你回湖南做什么?”
    
我说:“大学十年聚会啊。”
    
我妈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说:“不会吧,你都已经十年了,怎么在我心里你大学并没有多久。”
    
我在电话这头讪讪地笑。笑在我妈的心里,我仍是。也笑时光似风,带走了季节,也带走了青春的温度。
    
嗯,我十年了。在从北京回长沙的高铁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倒退啊倒退,想起那些年的我和我度过的子。
    
三年。埋头苦干,四周。人还是那个受到讽刺会咧嘴一笑的人,工资少了不敢和主编理论,挺孬的;被欺负了只会在角落里为自己哭一场,挺娘的。专享做得够男人的事情是每个月存4000块交给我妈。虽然存满一年,也买不了什么,但只是觉得这个举动很爷们儿。
    
五年。开始在行业中摸出一些门道,成为了小团队的负责人。开始有了失眠的症状,也常常从睡梦中惊醒——我是梦见自己被公司老板开除,当众大骂,冷汗刷背。
    
为什么会那么心虚?为什么受制于人?为什么自己的命运那么容易能被人纵?那几年我的生活中只有工作,鲜有朋友,与大学同学也少有联络。偶尔隐身在中国同学网5460的班级论坛,看同学们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发福的发福,升官的升官,心里想着:我的落点究竟在哪里?
    
对于绝大多数北漂的人而言,北京,仅仅是一个梦。我拼劲入睡,融入环境,只希望自己清醒时,它是个值得称道的美梦罢了。只是,刚到北京的子,夜晚常常做噩梦。
    
七年。工作渐上轨道,老板信任有加,不再从梦中惊醒。这时才发现生活单调得可怕。地铁、公车、走路,每天遇见很多人,通过表情猜对方的人生,通过水果摊老板娘的水果,猜她这个月的生意。临近30岁,人生开始顺遂,却并不热闹,几乎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和伙伴们做出什么出格越轨的行迹。那时,媒体开始报道80后的榜样,韩寒成为公民,郭敬明转换身份成为有“”标签的商人。我在电视圈,做着几档娱乐节目,在校招的季节跟着人力资源部进校园宣传公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我是学新闻专业的同学,我是有新闻理想的,娱乐新闻算个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从中文系,十年投身于此,也曾吃苦也曾拼命,面对那些双眼灼灼、理想累累的同学们,我竟然语塞。
    
做娱乐能算是一种理想吗?
    
我不止一时觉得自己过得卑微。面对朋友、家人的不理解,我只能咬牙挺住。直到有,我突然想明白这些质疑的本意——你如何才能向外界传达你存在的意义?
    
自己存在的意义,多难回答的问题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甚至都弄不明白:为什么贷款需要选20年和30年?——我只能选30年啊。为什么房子要选朝向?——能住不行了?
    
家里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我凑齐了北京一套小户型的首付。我爸妈比我更兴奋,爸爸来北京出差看我,让我带他去房子的工地走走。我走到未封顶的工地,手指胡乱一指:“喏,那是我的房子。”
    
“哪一套?”我爸问。
    
“我也不知道,是这里面的一套。”我是真的不明白,房子是哪一套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套。
    
后来我爸一直怀疑我把首付拿去做了为非作歹的事儿,直到交了房我住了进去,他还怀疑我是租来骗他们的——直到拿到房产证。
    
这些在我看来,都算不上什么事。青春,是一个容量极其有限的内存,没有人能十全十美,有些内容存储多了,自然有些内容缺失了。有的人左手拿着u盘,右手拿着硬盘,有备无患,全副武装,我看着都觉得累。
    
是在这种承认自己某方面不足,却义无反顾朝着一个方向奔跑的过程中,我赶上了求职节目的兴起,成为里面的职场达人。
    
从小父母教我如何待人处事,我照着学,却发现自己并不招人待见。反而当我说些自己真正想说的,不伤害他人尊严的话时,别人会更在意我、欣赏我——因为那是你的思,而不是转述别人的思。
    
后来,参加各种活动,主持人逢人介绍我是“职场达人”。每次被这样介绍的时候,我都想把自己掐死,然后警告自己,以后再也不要参加这样的活动了。我的心虚是有原因的——钢琴好的可以称作钢琴达人,美术好的可以称作美术达人,人人都术业有专攻。我可好,职场达人,说白了是职场小混混。
    
后来,为了不再混,我离开了“职场达人”这个称号。
    
人生这样到了33岁。
    
我并不觉得这个年纪真的到了而立之年。
    
古代人因为寿命太短,50岁差不多快挂了,所以30再不立,不如直接挂了。而如今,人们动辄庆祝80大寿,40岁才是真正的中年吧。
    
所以33岁的我,以及30多岁便已被古训折腾得够呛的青年们,我们接近可以再利用好些年去挑战人生,尝试多种不可能。而这其中,包括了与的我们重聚。
    
在人生缓缓前行的旅途中,回首张望需要勇气,直视而悠长,像是某种神圣的仪式。
    
这些年,在出差旅途中、在他乡与旧友和老同学的相遇,三杯两盏淡酒碰撞出来的火光,放地将我们的心投影在墙面上。你会发现,再强硬的外表之下,都有一根针立在那儿——“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是否结婚生子,无论过得光鲜或贫瘠,十年后,我们再聚。”
    
一方面,一个人越久,越怕一群人的热闹。
    
另一方面,探险已不再让人有冲动,回归过往才让人觉得温暖。
    
“我们聚会吧。”
    
同学在电话里这样说,手机上便有了一个专属的群。
    
人群数字一个一个地增加,故事一点一点地厚重。
    
到了临近重聚的子,我的内心愈发忐忑。怕自己会忘记他们的样子,怕自己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怕自己会忍不住落泪,怕自己因过于兴奋而喝酒到醉,怕他们会说:刘同,你变了。
    
老同学互为照妖镜。多年后再相见,每个人都诚惶诚恐,尽力让自己回到以前的样子。不是说现在的样子自己不喜欢,而是担心老同学会忘记自己。大学同学见证了自己青涩懵懂的青春,那些趁年轻犯下的错误,自己忘记了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我闭着眼都能猜到他们用极其熟悉的语气对我说:“你那死样子,还给我装,还给我装。”然后自顾自地笑出来。
    
老同学,恐怕是世界上称呼得生疏却对我们知根知底的人。
    

    
我是班长这件事儿,除了我,大多数同学都忘记了。后来经过提醒——我们班人数齐的一次郊外烧烤是由刘同组织的——直到翻出老照片,勾起旧回忆,他们才恍然大悟。
    
30岁之后的我,开始陆续走了很多校园。从刚开始面对阶梯教室的300人,到报告厅的1000人,到大礼堂的3000人,到大场的10000人……我从当众发言会引发肠痉挛的孬种,变成了被无数人打磨之后一人独说两个小时也不会停顿的话痨。
    
这一次十年重聚的班会,由班长主持。
    
九点,站在当年上课的二楼213教室,阳光灌满了教室的四分之一,讲台下坐着同学和老师,感慨万千,我张了几次嘴,都不知道句话到底该说什么才好,什么才对。
    
说“大家好”,太做作。
    
说“我们又回来了”,high。
    
说“欢迎大家”,我也没有那个资格。
    
直接切入主题,怕毁了众人享用精心烹饪大餐的胃。
    
我说:“即使在十年前的课堂上,我们班上课的人数都没有如此整齐过。”
    
底下小心翼翼、庄重神圣的氛围,突然变成了哄堂大笑。
    
女同学在底下说:“主要是你们男生都来了。”
    
哈哈哈,哈哈哈。笑完了,又陷入了僵局。我手头有一份流程,但我不想按流程主持,这并不是一次需要按流程完成的会议,有人从加拿大回来,有人从北上广回来,有人从外省赶来,我们只是想坐在一起,随便说什么都好。
    
郭青年不知从哪儿拿出了一把吉他,他用仍然不标准的湖南洞普通话说:“我来给大家弹一首歌吧。”
    
他站起来,找了教室第三排的座位,选了一个很帅的,开始弹唱。
    
郭青年,是我们班的传奇人物。中文系大一新生作文摸底排名,其他男生折戟沉沙,郭青年上榜,全系。他写的那篇作文《青春》,被当作范文众人传阅,有同学复印给外校传阅,有女生因此专门和我们622宿舍联谊,目的也只是为了睹君一面。没想到,后来郭青年决意放弃写作,他说:“我只是想写自己喜欢的,你们不要来扰我。”当时我觉得他太清高,后来一系列的事情让我觉得他内心里不过是个孩子,不想被打扰,也不需要被大人肯定。
    
郭青年之后,上美术系,然后去新疆大学的美术学院做老师。因某些原因,他从新疆逃回北京,自己在画家村建立了工作室,做自己的摄影展,也偶尔玩些前卫艺术,比如裸奔,被警察带进局子好几次。明年出版自己的摄影作品,在德国办展览。他说:“我怕警察了,看见穿的人双腿打软,后来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找了个女警察做女朋友……”
    
大学我听的首吉他曲,也叫“青春”,也是他弹的。
    
他弹了一首《米店》。
    
“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你坐在你空空的米店,你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在寻找你自己的香。窗外的人们匆匆忙忙,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你的舞步,划过空空的房间,时光变成了烟。”
    
如果一个人只能全身心去做一件事情,那是青春。纵使青春留不住,但伴随着青春生长出来的回忆,划过皮肤的温度,对未来呐喊的分贝,我们曾珍惜彼此的那些情感,都是能用文字、图片和音乐记录下来的。
    
郭青年穿了t恤、短裤、白袜、运动鞋。他那样一个人,为了十年聚会,认真捯饬了自己。像次参加升旗仪式的。
    
他很认真地小声地唱着吉他里的那首歌,生怕惊动心里另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我们静静地听着,沉默,沉默,直至含泪。
    
时光在他的吉他声中回转,这十年我参加过很多歌手的发布会,在偌大的舞台上,他们弹着吉他,配合更好的与音效,却远不如此刻好听。我分明看到郭青年将噪声隔离,让时间冷静,有风无声,阳光变成流水,看得到它们洒在郭青年身上的影子。
    
一群三十好几的大叔大婶,昨天还因为家长里短在发牢,因为教的调皮而苦恼,却一言不发,只顾着流泪,缅怀青春,真是好笑的场景。
    
我们嘲笑过的无知,也嘲笑过岁月的苍老。我们行走在路上,理想宏大,眼窝却浅显。我们没进入状态时一言不发,我们瞬间被感动后,人人冲上讲台争说自己这十年的变化。
    
曾同学,读大学时我们聊天不多,她格内向,和男同学说话会脸红。有一次女生宿舍进了贼,她面对宿管员支支吾吾急得说不出一句完整话,在我的印象里,曾同学大概像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扮演熟人角的人物,点头之交,之后再无了解的。
    
我拖着行李到酒店时,她坐在接待处,看见我便热情地打招呼,说她女儿看了我的书,说她很骄傲地告诉她女儿作者是她的同学。
    
我当时有点被吓到,在我的印象中,无论十年的时间是否算长,能改变一个人本质的机会微乎其微。正如我,十年前,十年后,我改变的是表达方式,但真正的那个自己,仍旧有迹可循。
    
一曲《米店》结束,同学们陆续上台说自己这十年的改变。
    
曾同学上了台,还未发言,脸已因激动而发红。
    
她的句话是:“我从未想过十年后还能和你们相见,有些话我从来没有说过,但如果不说,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可以说。这十年,没有人与我并行,所以我想告诉你们这些年我的故事。
    
后我找不到工作,只能研,读完研后投了无数的简历,求职未果,又在老同学牵线的单位一次又一次被涮,心如死灰。后来一个人去深圳,睡过公园,一个人在天桥下痛哭。决心转行,进入四星级酒店做服务员,惹人讶异,被人嘲笑,只能刻意隐瞒自己的学历。
    
再后来,我进入现在的金融公司,结婚生子,从未放弃。除了我自己,没有人知道这些故事,即使有人知道了,也很难相信。我想说给你们听。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也没有被生活放弃。”
    
她一个人站在那儿,带着哭腔说完这些。集体鼓掌,有人走过去拍拍她的肩。
    
有时候我们说很多话,并不是想得到热切的回应,而是只要有人愿意听,愿意帮我们记住,够了。
    
当曾同学说她十年经历的时候,我们在心里细细揣摩这些年的改变。同窗四年,并无二致,那天之后,我们开始走上不同的人生路,进入社会不同的切面。
    
讲义气的成了警察,耍帅的当了单位的团委书记,会已做了局长,个见网友的女同学嫁到国外成为家庭主妇,与男同学关系优选的女孩成了大互联网公司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