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应国访问记 文物考古 赵会军主编 新华正版
  • 古应国访问记 文物考古 赵会军主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应国访问记 文物考古 赵会军主编 新华正版

6.4 2.3折 28 全新

库存6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会军主编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280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41页

字数170千字

定价28元

货号710_9787507832280

上书时间2024-02-22

鑫誠書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续篇 穿越时空访古记
一瓦,构筑空中楼阁,天下寒士可安居;一锨一耙。宅掘地下宝藏,历史岁月能穿透;古往矣,今来哉。
章 古墓“现身”废品堆
废品堆,一个被忽视的地点,潜伏着多少被遗弃的国宝?九元钱,换回价值连城的青铜重器,一个尘封已久的神秘古国惊现于世!
一、一个电话追回一件国宝
二、失落的古国被找回了
三、次出使古应国

第二章 敲开古国大门
肩负的重托,满怀探索的激情,我们来到千年前。用洛阳铲”探寻地层深处的秘密,叩开神秘古国的大门!
一、“洛阳铲”带来的惊喜
二、一号墓试掘纪实
三、“郑国驻应国大使馆”

第三章 对古应国的超级访问
沉睡千年的古国,终于被我们的真诚打动,倾诉出段段惊心的往事,绽放了尘封千年的光辉。
一、揭开古应国面纱的五个关键词
二、采访古应国的主人们
三、探寻古应国的生存之道
四、倾听古国诉衷肠

第四章 古应国墓葬发掘手记
挖坟掘墓,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罪恶,对我们却是等待、寻找一个新世界……
一、有一座墓让你明白:朱砂有每
二、左挽妻右拥妾:发掘复国应侯之基
三、早的外交礼品:发现“匍盔”
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发掘应侯敌之墓
五、风雨中的:发掘应侯再之墓
六、二的积石墓:发掘首位应侯墓
七、我国早的体育“奖杯”:发现“柞伯簋”
八、别出心裁的设计:发掘大型贵族墓
九、冰水里的救:发掘后期应侯墓
十、千呼万唤始出来:发掘“大型基”
十一、“鸟书”铭文:发掘应侯闭之基

第五章 雪夜魅影:与盗墓贼赛跑
厚厚的尘土、隐秘的墓门,精心设计的盗措施,以及严厉的律制裁,都挡不住盗墓者铤而走险的脚步。于是,在这块美丽的宝地,上演了一幕幕魔与道的殊死搏斗……
一、千古谜案:北宋的盗墓者之死
二、“顺手牵羊”的“12·9”盗墓案
三、从地下远处,传来空灵的响声
四、驻应国使馆人员绑架疑案
五、被淹死的盗墓贼和漂回来的玉器
六、分赃名单与盗墓疑团
七、天下奇观:被困水中的青铜器
八、被盗国宝流散记

第六章 访问归来话行程
长达21年的古应国访问真可谓:拿起一块陶片,说出一二三四五;揭开一页地层,看透上下五千年……
一、应国基地发掘的四个阶段
二、应国基地发掘的重要收获
三、应国基地文物保护工作
四、访问归来如梦游,闲话旅程忆应国
结语——几句补充的话
我们是派往古代的使者,经常行走于现在与古代之间。时间可以消融曾经的震撼与辛劳,却磨灭不了那些印刻心灵深处的记忆……
后记 

内容简介:

古应国访问记关于古应国,历史文献上只言片语地记载,它是由周武王之子应叔建立的一个诸侯国,至于所处何地,国君是谁,历史有多长,则不得而知。所幸的是,从1986年至2007年的应国墓地古发掘,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失,破解了应国历目前一个又一个谜团,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失落小国的真容。500余座墓葬的现身,10000余件文物的出土,使应国墓地的发掘跻身1996年十大古新发现。古应国访问记作者化身为现代通往古代的使者,以穿越时空访古纪实的形式,讲述了应国墓地发掘的全过程,以及古人员、人员与盗墓分子的殊死较量,在为读者展现古应国神秘而辉煌的历史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的古人艰苦简陋的工作环境、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与坚持不懈的执著信念

作者简介:

王龙正,古领队,1962年出生,1985年西北大学历史系古专业,河南省文物古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参加并主持过顶山应国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郑州商城、郑韩故城等大型古项目的发掘工作,分别在文物古古学报华夏古中原文物等古杂志上发表学术与古报告计40余篇,在商周古与古文字学领域具备较高的研究水。

精彩内容: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一棵棵植根于院墙外边的枣树上,绝大多数的树枝都像是有意地争相伸向桌子的上方。有的已经低垂至桌面,其末端都结着不少鲜红的大枣。它们使我想起了黄山上那几株伫立于山道旁边的“迎客松”,我忽然明白,原来它们是欢迎并招待我们的院主人。
    
坐下来后,我伸手摘下几枚大红枣,细细品尝,真的是很甜很香。又喝了一些清澈的玉泉仙水,真希望自己能够老。餐期间,从遥远的天空隐隐约约传来了婉约的“郑卫之音”,听得人如醉如痴,飘飘欲仙。这里真是一处难得一见的仙境啊!一路上连蹦带跳的搜在饮了玉泉之后,竟然沉睡于悠扬的音乐声中,不知它是正在欣赏仙乐,还是因为太累了。.
    
夕阳西下,接近傍晚。于是,我们依照消费食量,留下了适当的费用,继续上路。
    
不一会儿,面前出现一片低洼的桑树林。入处写着“嫘祖园”三字。再向南望去。远远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好多树,这才想起大河村民曾经告诉过我们的地名,原来我们已经到了轩辕黄帝故里——具茨山,山下这片桑林正是黄帝之妃嫘祖教人农桑的试验田。
    
嫘祖家住东南不远处一个名叫西的西陵夷之地,自幼十分聪明,成年后发明并推广养蚕丝织技术,教老百姓采桑叶养蚕,将蚕茧抽丝,用蚕丝织成锦缎,做成衣服,造福众多百姓,因此当时名闻天下的大英雄黄帝看上了她,娶她为妻。走在山问小道上,看到路旁的悬崖峭壁上,不知是用什么工具镌刻着一些类似动植物形象的简单图画,老乡告诉我们这是“岩画”。表现的是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人们的记忆片断,是隐藏着古代秘密的“天书”。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在我们望眼欲穿的期盼中,山道旁边有几间茅草房终于隐隐约约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显然这里是我们晚上要投宿的驿站了。按照规定,在时空坐标系中,每隔50年的一个时空交点上要设立一个驿站。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