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增补修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增补修订版)

88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弗兰克·梯利 (Frank Thilly),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55167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640页

定价88元

上书时间2017-02-05

乐淘淘书屋888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增补修订版)
定价:88.00元
作者:弗兰克·梯利 (Frank Thilly), 贾辰阳, 解本远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1255167
字数:
页码:640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980 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史专著,即使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家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在它以后,卷轶繁多的哲学史才开始陆续出现。我们读这本书,是因为梯里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的哲学史类书籍,充其量只是“历史上的哲学”,只是罗列了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他们提出过的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梯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系统而有机地诠释、解析。因此可以说,梯利书写了这样一部著作:以哲学史家的远见卓识,生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落笔非常客观。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我们阅读历史、研习东西方文化、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读之书。  ●资深学者+资深设计+资深出版人强强联手,倾情力推的这部学术史上不朽的名著、经典好书,值得收藏,值得研读,值得推广。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其雏形为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全书分为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编。往下又划分为自然哲学、知识和行为问题、重建时期、伦理运动、宗教运动、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经院哲学的形成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启蒙运动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法国和英国的哲学、法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二十篇。篇下设章,讲述更为具体。文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细目。全书接近七十万字,是一部规模宏大、逻辑严谨、公正客观的哲学史著作。海报:
目录
编 希腊哲学 篇 自然哲学 章 早期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节 希腊哲学史 第二节 环境 第三节 政治 第四节 文学 第五节 希腊哲学的宗教起源 第六节 希腊哲学概论 第二章 前智者派的哲学发展 第三章 实体问题 节 泰勒斯 第二节阿那克西曼德 第三节第三节 阿那克西米尼 第四节 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 第四章 变化问题 节 永恒与变化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 第三节 埃利亚学派 第五章 质的理论 节 变化之谜的解决 第二节 恩培多克勒 第三节 阿那克萨戈拉 第六章 量的理论 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第二节 形而上学和宇宙论 第三节 心理学和认识论 第四节 神学和伦理学3 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第七章 智者时期 节 思想的进步 第二节 希腊的启蒙时期 第三节 智者派 第八章 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学派 节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方法 第三节 苏格拉底的伦理学 第四节 苏格拉底学派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九章 柏拉图 节 柏拉图和他的问题 第二节 辩证法或者认识论 第三节 科学的等级 第四节 理念学说 第五节 自然哲学 第六节 宇宙论 第七节 心理学 第八节 灵魂不朽说 第九节 伦理学 第十节 政治学 第十一节 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第十二节 柏拉图学派 第十章 亚里士多德 节 亚里士多德的问题 第二节 哲学和科学 第三节 逻辑学 第四节 形而上学 第五节 四因 第六节 目的论 第七节 物理学 第八节 生物学 第九节 心理学 第十节 伦理学 第十一节 政治学 第十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天才和影响 第十三节 后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四篇 伦理运动 第十一章 概论 第十二章 伊壁鸠鲁学派 节 主要问题 第二节 逻辑学和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心理学 第五节 伦理学 第六节 社会和政治哲学 第十三章 斯多葛主义 节 芝诺和他的学派 第二节 逻辑学和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宇宙论 第五节 心理学 第六节 伦理学 第七节 政治学 第八节 宗教 第九节 希腊伦理学概要 第十四章 怀疑论和折中主义 节 怀疑论学派 第二节 怀疑论学派的学说 第三节 晚期怀疑论 第四节 折中主义 第五篇 宗教运动 第十五章 犹太—希腊哲学 节 哲学和宗教1 第二节 犹太—希腊哲学的开端 第三节 斐洛 第十六章 新柏拉图主义 节 新柏拉图主义的毕达哥拉斯来源 第二节 新柏拉图主义 第三节 普罗提诺 第四节 晚期新柏拉图主义 第五节 雅典学校的关闭 第二编 中世纪哲学 第六篇 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 第十七章 向中世纪哲学的过渡 节 中世纪的划界 第二节 教父时期 第十八章 基督教的开端 节 早期基督教 第二节 基督教和古典文化 第十九章 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节 早期神学 第二节 诺斯替教 第三节 护教者 第四节 护教者的学说 第五节 逻各斯学说 第六节 自由意志和原罪 第二十章 基督教和古典哲学 节 基督教作为信条 第二节 亚历山大学派 第三节 尼西亚信经 第四节 圣奥古斯丁的背景 第二十一章 圣奥古斯丁 节 认识论 第二节 神学 第三节 恶的问题 第四节 心理学 第五节 伦理学 第六节 自由意志 第二十二章 经院哲学的性质和问题 节 “经院哲学”的含义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问题 第三节 信仰和理性的关系 第四节 意志和理智的关系 第五节 共相问题 第七篇 经院哲学的形成期 第二十三章 约翰·司各脱·爱留根纳:新柏拉图主义的复兴 节 信仰和知识 第二节 泛神论 第三节 神秘主义 第二十四章 关于共相的争论的开端 节 早期经院哲学家 第二节 罗瑟林的唯名论 第三节 实在论的意义 第二十五章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个经院哲学的思想综合 节 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二节 安瑟伦的同时代人 第二十六章 彼得·阿伯拉尔和12世纪的经院哲学 节 沙特尔学派 第二节 箴言集派 第三节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 第二十七章 12世纪反经院哲学的倾向 节 神秘主义 第二节 泛神论 第二十八章 不安的征兆 节 经院哲学的反对者 第二节 学术组织 第三节 发现亚里士多德 第八篇 经院哲学的成熟期:13世纪 第二十九章 阿拉伯哲学 节 希腊来源 第二节 相互矛盾的学派 第三节 理性主义者 第四节 东方哲学的衰落 第五节 西班牙学派 第六节 犹太哲学 第三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节 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神学 第三节 大阿尔伯特 第三十一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的 节 哲学和神学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神学 第五节 心理学 第六节 伦理学 第七节 政治学 第八节 圣托马斯的追随者 第三十二章 反经院哲学的倾向:神秘主义、泛神论和自然科学 节 神秘主义 第二节 逻辑学 第三节 自然科学 第四节 双重真理学说 第五节 雷蒙德·卢利 第九篇 经院哲学的衰落期:13世纪之后 第三十三章 约翰·邓斯·司各脱 节 反对圣托马斯1 第二节 信仰和知识 第三节 共相学说 第四节 神学 第五节 心理学 第六节 上帝和道德律 第三十四章 唯名论的复兴 节 奥卡姆的威廉 第二节 唯名论与实在论 第三节 奥卡姆的追随者 第三十五章 14世纪的神秘主义 节 正统和异端的神秘主义者 第二节 埃克哈特大师 第三十六章 世俗主义和自由思想的发展 节 中世纪的理性主义 第二节 国家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异端倾向 第四节 自由探索的精神 第三编 近代哲学 第十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三十七章 新启蒙运动 节 理性和权威 第二节 人文主义 第三十八章 新哲学 节 柏拉图主义1 第二节 库萨的尼古拉 第三节 真正的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的革新 第三十九章 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 节 神秘主义 第二节 自然哲学 第三节 科学运动 第四十章 乔尔丹诺·布鲁诺和托马索·康帕内拉 节 布鲁诺 第二节 康帕内拉 第四十一章 新的国家理论;宗教哲学;怀疑论 节 经院主义的国家理论 第二节 马基雅维利 第三节 新政治学 第四节 近代国家的演变 第五节 切尔伯里的赫伯特的自然宗教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 节 宗教改革的精神 第二节 新教的经院哲学 第三节 雅各布·波墨的神秘主义 第四十三章 近代哲学的精神 节 近代的特征 第二节 经验主义和唯理论 第十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 第四十四章 弗兰西斯·培根 节 科学的改造 第二节 归纳法 第三节 哲学纲要
作者介绍
弗兰克·梯利(Frank Thilly),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曾任教于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康乃尔大学。在大学讲授哲学史多年。著有《西方哲学史》《伦理学导论》。
文摘
章早期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节 希腊哲学史很少有民族的发展能够远远超出神话阶段,除去希腊,其他民族可能都没有发展出一种真正的哲学。基于这一理由,论述就从希腊人开始。他们不仅为后来所有的西方思想体系奠定基础,而且几乎提出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研究的所有问题和答案。从简单的神话开端发展到复杂全面的体系,他们的哲学是所有民族提供的例证中的例证之一。激励着希腊思想者的独立精神和对真理的爱从未被超越过,也极少有能与之匹敌者。基于这些理由,对于较深的思辨思想感兴趣的研究者来说,研究希腊哲学应当是一件有吸引力、有价值的锻炼。我们说的希腊哲学史是指在希腊起源并得到发展的理智运动。但是我们不仅应当将希腊人自己的体系,而且应当将那些展现希腊思想特征并兴盛于雅典、罗马、亚历山大或小亚细亚等地的体系包括在内,因为这些体系很明显是希腊文明的产物。第二节 环境我们要研究其哲学的这个民族居住在多山的希腊半岛,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很适合一个强壮有活力的民族发展。这里有许多港口,有利于航海和商业,为移民到各岛屿及大陆提供了口岸。希腊的殖民地从大陆到小亚细亚海岸,最后到埃及、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赫拉克勒斯的石柱,构成了一条连续的链条;这些殖民地并没有同宗主国失去联系,在和有着不同风俗、传统和制度的民族的积极交往中,他们轻易从中获利。由这些条件带来的令人惊异的经济进步,商业、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的兴起,财富的积累和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这些都对整个希腊的社会、政治、理智和宗教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一个新的、更加丰富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一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助于激励理智和意志;它给人们的生活和世界一个更加宽阔的事业,激发了人们的批评和反思精神,促进了独特人格的发展,促成了人类思想和行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一个民族生来就具有敏锐的智慧、对知识的热望、精致的美感、注重实际的精力和雄心,这一环境为这个民族磨炼其力量和才能提供了物质资料,让它能够在政治、宗教道德、文学和哲学领域取得快速进步。第三节 政治在其本土和殖民地的希腊城邦的命运呈现了某些共同特征:任何地方都是从部族首长专制经过贵族统治进而演化到民主制。《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政体形式是部族首长专制。少数人对财富和文化的获取导致了贵族统治形式的建立,随后是寡头政治的建立。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公民阶级(平民)出现并开始夺取特权阶级的领导权。从贵族制到民主制的转变,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那些勇敢而负有雄心的人不断尝试从君主手中夺取权力,僭主制在整个希腊世界得以确立。最后人们自己掌握政权,僭主制让位于民主制。第四节 文学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中的社会和政治条件视为希腊人意识觉醒的结果。新运动既是启蒙的征兆,又是其原因:它是对传统日渐增长的反思和批评的外在标志:它产生于对旧制度的反对和变革的要求。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文学史显示了反思和批评精神的发展,这同它在政治生活中的发展相似。以反映童年时代的天真为特征的荷马式乐观和客观性渐渐消失,诗人变得不太乐观,更加有批判性和主观性。甚至在荷马的著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他对人类行为偶然的道德反思,反思凡人的愚昧,生命的悲惨、短暂以及不正义的邪恶。在赫西俄德的著作中,批评和悲观的气氛更加浓厚;他的《工作与时日》是一本道德手册,这本书严厉批评了时代的弊端,提供了道德准则和生活中的实用守则,赞扬了朴素的美德,并悲叹过去的美好时光。公元前7世纪的诗人(阿乐凯奥斯、西蒙尼特斯、阿尔基洛科斯)以伤感和讽刺的笔调谴责僭主制的出现并悲叹人类的弱点,但是力劝他们要勇敢承受命运,让诸神来决定结果。这种教诲的和悲观的精神在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中甚至更加明显;民族的政治命运成为谈论的主题,事物的新秩序受到谴责(通常更加严厉)。这一时期有寓言作家伊索和所谓的格言诗人(梭伦、甫西里第斯、特奥格尼斯),他们明智的准则包含了伦理反思,可以被认为是道德哲学的萌芽。个人开始分析和批评人生——而不只是在过活。他在考虑人生的意义不再满足于表达民族传统的思想和观念,被激励着去提出他个人的伦理、政治和宗教的思想、希望。实际上这一从更大范围更复杂的经验中产生的探索和不满的精神在对人类行为以伦理和政治理论为形式的哲学研究中达到了。希腊人的宗教生活对于研究他们的哲学史来说特别重要,但是在希腊世界,宗教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因此对这种关系的概述必须忽略许多重要的考虑。而且柏拉图之前时期的历史证据非常不完整,没有定论,以致权威们在许多重要观点上争论不休。第五节 希腊哲学的宗教起源希腊宗教有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关于奥林匹亚诸神的宗教,通过《荷马史诗》而为人熟知。在史诗中,虽然规模宏大,但诸神展示了人类具有的情感和对人类事务的关心。这一模拟人的形象的思想从早期一直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希腊文明的,经历了一个长期加工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希腊宗教的另一方面作为其首要特征与所谓的神话崇拜有关联,这一方面在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中变得很重要。在处理希腊宗教和希腊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前,我们应当指出,在基督教中的情形相比,在希腊历史中宗教、艺术和哲学相互交融的程度要更大。作为诸神中的至高无上者,宙斯这一概念的发展可以作为一个例证。在荷马的著作中,宙斯像其他神一样服从命运,但是在几个世纪后,在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命运自身已经被等同于宙斯至高无上的意志。奥林匹亚诸神的宗教影响了哲学,反过来也受到哲学独立发展的概念的影响,并和我们已经提及的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相互影响。有专家认为荷马时期服从于命运的神的概念根植于产生最初的希腊哲学——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的思想观点,米利都学派的思想被认为更是关乎科学的。我们将在稍后讨论这一点。当然米利都学派哲学的后来发展无疑与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他们都受到了公元前6世纪新的和十分不同的宗教虔诚的影响)一起为我们在埃斯库罗斯的宙斯那里发现的神话倾向提供了一个理智背景。这些哲学和其他各种影响混合在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一神论中。当哲学至少能够与希腊理智生活的其他要素区分开来的时候,人们通常发现某一时期的宗教精神不但存在于神话和偶像崇拜的表述中,也存在于哲学中,这并不出人意料。事实上,因为希腊宗教从未有过一个高度有组织和专门化的形式,希腊人通常将其宗教信仰表述在艺术、诗歌和哲学中。我们必须将注意力转向诗歌,来考察哲学和希腊宗教的方面——对奥林匹亚诸神的崇拜之间的最初关系,这在所有关于这些形式的解释中是有代表性的。荷马当然是不神学家,如果我们相信神学与传播宗教教义有关,他至少不是这一意义上的神学家。但是关于上帝的思考在赫西俄德的著作中已经相当理智化。他的《神谱》被认为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是一组叙事史诗中最重要的,在这些叙事史诗中,人们次试图以传统神话作为其思考基础,从神圣存在者的角度来解释与他们有关的世界现象。事实上,就这样的著作在更加宽泛的意义上讨论宇宙结构而言,它们涉及了宇宙论;当它们涉及诸神的本性时,它们就是属于神学领域的思考;当重点分别放在世界和诸神的起源时,我们称其为宇宙进化论和神统系谱学。在赫西俄德看来,即使诸神开始存在,他所探究的学说是:产生是所有事物的根源,即使他是在考察最终的起源,他也不会提出这一问题:不能产生自身的事物是否需要产生的来源。因此在宇宙进化论和神统系谱学并存的语境中,他断言先于一切事物的卡俄斯(在真空的意义上)开始存在,在卡俄斯之后天和地开始形成;厄洛斯或者爱——他自己与天和地处于同一时期——使得天和地结合。从这一结合中厄洛斯的力量又产生了一系列的结合:具有宇宙进化重要意义的一群,其中世界的自然力量被赋予诗歌和神话解释,黑暗和夜晚产生了白天,大地由天孕育而产生河;具有宇宙进化理论和神统系谱学相混合的重要意义的一群,其中提坦从天和地的结合中产生,他们最终被由宙斯和其他奥林匹亚诸神所代表的更加有秩序的力量所取代。在较晚的时代,亚里士多德称赫西俄德及其同类人为早期原始的神学家,并将他们的方法与最早的哲学家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认为这些神谱作家宣扬思想并以神话形式进行解释,而最早的哲学家是用严格的证明方法进行思考。这一区分有些道理,但是很明显神谱虽然在严格意义上不是哲学,却为哲学准备了基础。在同荷马的神话方法的比较中存在着一个朝向理性解释的进步:在赫西俄德的著作中掌握着诸神的产生和关系的厄洛斯,与荷马著作中命运的神话概念相比,是朝向自然法观念的一个进步;相应地,有人认为在赫西俄德的厄洛斯概念中存在着单一自然原则这一概念的发端,这一原则是后来哲学家的特点。但是一般说来,早期的神谱作家不是以一种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科学和逻辑的方法来解释事物的起源,而是使用了诗歌的想象和流行的神话。希腊的个哲学学派,即米利都的自然哲学家组成的学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其成员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他们以希腊小亚细亚的主要城市米利都的伊奥尼亚城为活动中心。伊奥尼亚那个时候是希腊庞大殖民帝国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帝国基础的海洋贸易已经开始改变希腊社会早期的封建特征。官方的奥林匹亚诸神崇拜曾长期处在贵族地主家族的控制之下,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受到怀疑论的检查。(我们很快将要研究的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当然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繁忙和务实的社会,这些最初的哲学家从对世界的神话式理解朝向通过感官获得的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发展。他们哲学思考的起点是“存在的事物”,在那时这一表述包括了感官所能感知的一切;他们的目标是要确定这些事物的本质,或者自然(physis)。但是在这点上,不能认为这一新的思考方式与早期的宇宙进化理论和神统系谱学思考有着巨大差别。因为那时自然(physis)并没有我们用来翻译它的本质(nature)一词的含义。这个词最初与生长行为有关,与生长的来源有关,因此寻求事物的本质就是寻求基本的、现存的、生成的实在,万事从这一实在中产生。对这样一个最终原则的探寻超出了赫西俄德关心的范围,但是他与米利都学派的观点有一点相似之处,在两者中,实在都是按照成长和生成来思考的。在以下两个事实间存在着进一步的相似:一个事实是,米利都学派认为基本的实在——当然他们可能用其他的词来表述——从根本上讲是一,虽然它会按照某个适当原则将自己分为各种要素;另一个事实是,《荷马史诗》中的命运分配给诸神不同的职责。但是赫西俄德和这些(被认为更具科学性的思想者的)最初哲学家的观点之间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可能在于他们对于神(the Divine)这一表述的使用,他们都将其作为他们思想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的名称。这一表述的意义在于,对它的应用并不必然限制在人身上,而是可以延伸到抽象的事物上。最初的哲学家将自然和神明确等同起来,这种等同主要并不是以前宗教意义上的等同;但它使希腊宗教范围持续扩展,并深化了这一宗教,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对神的探究,这一探究在赫西俄德那里并没有出现。当阿那克西曼德将他的基本解释性原则称为无定或无限的“神”,当泰勒斯如传说告诉那样,说“万事都充满了神性”,这就回溯到了一种不太具有科学性的思考方式。但是人们所关心的这些与起源有关的问题非常深奥,以前的神话已经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神的观念相应地得到了扩展和深化。诸神以前那些令人尊敬的属性现在被转化为这一基本的实在,被称为本质或者自然,人们用原来即存在的、不朽的、包容一切的、统治一切的等充满热情的语词来谈论它,无疑表明他们非常尊敬科学。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与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所作的最初表述相比,自然包含了新的和可能更加丰富的洞见;当心灵或者作为自然的一种解释的努斯(nous)的概念越来越突出时,希腊的神的观念恢复到了原来的神人同性论,虽然是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公元前6世纪宗教情感的复兴激发了希腊人的才智,这一复兴应当归于一种类型的崇拜,这一崇拜与对奥林匹亚诸神的颂扬相比,更多地起源于平民的谦卑性质。虽然荷马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本地的神祇,希腊人崇拜奥林匹亚诸神,并同他们站在一起,但本地神祇在人们同土地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实际上,与贵族神话中的神祇相比,这些神祇享有更为重要的仪式上的重要性。他们保留着以前的特征,甚至奥林匹亚诸神的名字也开始依附于他们。他们现在获得了承认。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殖民地扩张就开始的政治和经济变化达到一定程度,这被专家们用来证明“阶级冲突”这一表述实际应用的合理性。新的宗教狂热是更加广泛的平民阶层权力日益增长的标志。当大量的乡村人因为经济变化而离开农村时,一种原来在乡村的崇拜形式就进入到城市;通常君主将对这些新神祇的崇拜作为一种煽动方式加以鼓励,这已成为当时的一个特征。狄俄尼索斯,一个具有野蛮一面的色雷斯神祇,对他的崇拜是在希腊乡村的一次归化后被引入雅典的,他迅速在阿波罗的祭司那里受到了欢迎。得墨忒耳,一个希腊本土乡村的女神,也迅速被同化为奥林匹亚的神祇。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处于宗教复兴的狂热一面的核心。像其崇拜以艾留西斯为中心的得墨忒耳一样,狄俄尼索斯与春天大地的复苏联系在一起,以神祇死后的复活或者消失后的回归作为象征。在阿提卡,狄俄尼索斯作为酒神而受到崇拜,而得墨忒尔则作为丰收女神受到崇拜。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在不同地方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核心仪式:神秘仪式。新教徒通过这一仪式而被认为实现了与神祇合一,而这一神秘仪式在整个希腊广泛散播。除了包含神秘仪式〔这一希腊术语的拉丁语形式后来成了我们使用的词语“圣礼”(sacrament)〕的神秘崇拜外,这一崇拜还存在着公共和官方形式。在狄俄尼索斯崇拜的情形中,神秘仪式通常具有狂欢的特征,但是经过了修改以便更易于被市民接受;众所周知,实际上与对狄俄尼索斯的公共崇拜相联系的庆祝活动与阿提卡戏剧的演变有很大关系。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仪式和与奥菲斯这一名字有关的狄俄尼索斯宗教混合起来,从而经历了进一步的修正。奥菲斯是一个神话中的色雷斯歌手,他用里拉琴演奏,不仅使人和动物着迷,也令神祇着迷。奥菲斯希望用他令人愉快的音乐说服冥王的王后让他的爱人复生,但是最后却被狄俄尼索斯狂暴的女祭司撕成碎片。这样他就被等同于这一神祇,在一个狄俄尼索斯神话的奥菲斯式版本中,狄俄尼索斯也在重生之前被撕成碎片。这一奥菲斯式影响在狄俄尼索斯运动中与其背景相比具有更少的原始性,在与神祇合一而追求永恒的努力中,这一影响包含了伦理要素。我们已经注意到,狄俄尼索斯崇拜是如何通过接受城市的平民生活而失去了很多原始特征的。奥菲斯运动代表了对这一宗教运动的一个进一步的加工,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位专家认为奥菲斯是被驯服和穿上衣服的狄俄尼索斯。在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中,能够在哲学中追溯的大多数影响可以被认为是奥菲斯教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首先是奥菲斯教灵魂学说的影响,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兄弟会所接受的奥菲斯教的修正形式。奥菲斯教相信灵魂的轮回,灵魂被认为是不朽的,从神圣状态经历最初的下降,在接下来的转世化身中,灵魂又努力回到神圣状态。这一伦理上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狄俄尼索斯教将重点放在大地的复苏上。在毕达哥拉斯的著作中,通过将灵魂原则等同于心灵,在稍晚的阿那克萨戈拉的类似倾向中,他们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坚持的观点铺平了道路,后两人所持观点涉及到神性原则的理智特征和这一特征与人类灵魂的联系。从总体上看,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并没有为哲学提供教条式的预设,反而为宗教虔诚导向的思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毕达哥拉斯学派、巴门尼德及赫拉克利特的哲学都显示了与其同时代宗教生活的一致性,而没有反思宗教生活的直接影响。这些哲学家用热情和个人品质在表达自己,这让人想起同时代的诗人埃斯库罗斯和品达,人们也可以说公元前6世纪宗教生活的例证出现在这些哲学家和诗人的著作中,而不是出现在神话崇拜中。此处所提及的三种哲学都意识到了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背景,这种哲学虽然涉及到“神”,却首先对呈现在感官感知中的物质和事物充满空间的方面感兴趣。毕达哥拉斯学派、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保留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理论;他们就像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但是他们更多强调了对神的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宇宙论感兴趣,这在柏拉图那里得到响应,但是他们学说的核心是关于“一”或者“单一”(monad)的观念,按照他们说的神秘主义,各种各样的可见物体从“一”中产生;统治这个不完善现象世界的存在的理性汇集在这个“一”的本质中。而且,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从“一”中产生,就必须回到“一”中,可见世界受到贬损,所有的价值和完善都归于这个“一”。很明显,此处与奥菲斯教义中关于灵魂从最初的神圣状态下降的表述是相似的。奥菲斯教的情感主义在这里被进一步遏制,他们把更大的重要性分配给对理论意义上的智慧的追求,理论是对理性和永恒真理的沉思;但同时奥菲斯教的实质洞见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中保存下来。对于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来说,神性原则也被认为是“一”,这种一神论倾向在晚期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巴门尼德将变化的因而是虚幻的感知世界和实在世界区分开来,实在世界是不变的和神圣的存在,可以通过理性的洞察而达到。他将关于这一神圣实在的知识称为真理之路,用通过神启得来的赞美和虔诚的措辞来表述他对真理之路的体验。各种各样变化的事物如果可以描述,则完全是虚幻的,只能经由被命名为意见之路的宇宙论来把握,在其中“没有真的信念”。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这一区分的伦理特征就是奥菲斯教对灵魂的神圣状态和下降状态所作的区分。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也坚持了前述观点中的一神论和唯理论预设,虽然他没有贬损感觉世界。他将一个基本的和神圣的原则等同于火。灵魂实体,或者自然通过量度或者理性而得到限定,理性使得可见世界永不停息的所有变化都成为一种交换,因为理性使得所有的对立面保持和谐。赫拉克利特显然反对许多骗子的活动,这些骗子利用了神话崇拜的流行;但是他晦涩难懂的表述无疑具有一种宗教特征,他当然也对他的出生地伊奥尼亚发展出的最早的科学性没有兴趣。
序言
修订版前言已故的梯利教授的《哲学史》第1版在35年前出版。在哲学和历史学领域,作为教科书和参考书,很少有著作能够像他的《哲学史》一样经久不衰。梯利教授的工作所具有的显著生命力可归功于这一工作的原创性构思和方法。梯利教授写作哲学史的方法的显著特点可能在于他的历史态度的客观性以及不偏不倚,这使他避免了对历史发展的教条解释。梯利教授让哲学家们自己说话,他深信哲学史上晚期的哲学体系对早期的学派提出了批评,因而将他自己的批评降到限度。梯利教授自己的两个主要哲学承诺是唯心主义和唯理论,但是他不允许自己用对哲学的偏好干扰对历史人物的解释。实际上,与他对自己赞同的历史理论的介绍相比,他对自己不赞同的历史理论的介绍通常更为成功。他的唯心主义并不是独断的黑格尔主义一类,而是接近康德的批判唯心主义。梯利教授认为心灵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心灵的存在由内省的经验得到保证。但他的唯心主义并不是否认外部世界存在或者将外部世界还原为单纯表象状态的主观主义,他的唯理论认为经验或者自然具有理智的结构和一致性,理智的结构和一致性使得人的理智心灵能够理解经验或自然。他的唯理论也非假定先天和自明真理的笛卡尔主义一类,他坚持的是批判的唯理论,认为数学的基本真理、科学和哲学的基本假设都是一个可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本书的第二个特点(这一特点解释了本书的持久成功)是作者站在哲学运动中的思想家自身的角度介绍他们时所呈现出来的比例感。梯利没有采纳哲学史的黑格尔式辩证逻辑,他认识到历史发展存在着内在的逻辑。作为个体的思想家被融合到运动中,而他们所处的运动又成为更大的历史样式的一部分。但是他对历史进程内在逻辑的确认并没有妨碍他承认: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个人的或性格上的因素会影响个体哲学家。梯利将哲学家融入到他们所处的运动中,这一融入在他组织近代哲学史时特别精巧。培根和霍布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人物被放在一起,他们虽然并非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所属的英国经验主义的一部分,但已经在为这一理论作准备。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一起被认为是欧陆唯理论的创立者,而莱布尼茨并不是按照习惯被包括在创立唯理论的三个人之内,而是被放在英国经验主义之后,作为启蒙运动的哲学家来介绍。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梯利教授的写作风格清晰而简洁。在和我讨论他的历史学创作时,梯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