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 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 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上中医:从排斥到执着

9.24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裕民 著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木十C1

上书时间2024-01-02

藏宝图书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裕民 著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0728775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 字数 160千字
  • 丛书 中医新世纪大论战
【内容简介】
  有必要先交代一下有关细节。2006年春节前后,笔者收到了《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几份稿件,其中一篇就是导火索:《告别中医中药》,作者口气很大地以科学的名义,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提出要“告别中医药”。说实在的,作为《医学与哲学》杂志的中医副主编,关于中医学的稿子看了不少,这篇口气好大的论文“真不怎么的”!然而,我们还是力主其发表,且坚持原文不改。基点有三:一、既是《医学与哲学》杂志,理应关心热点问题,且应充分尊重原作者意见(这也是科学的底线之一);二:本文虽不怎么地,但相关的问题已广泛引起争议,近几年的第四次“科玄”大战,证明社会关注这一话题;三:不管怎么说,作者张功耀是个大学教授,且为哲学教授,他的观点更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总之,当今讨论一下中医药问题,并非坏事,争鸣是一种进步。
【作者简介】
  何裕民教授,男,生于1952年8月,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医基础学科系列分化教材总主编。
  毕业于原上海中医学院,1983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裘沛然教授。留校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任教至今。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1年破格晋升教授,199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体质的研究和肿瘤的临床治疗。
【目录】
导言:从排斥到热爱——我的学医历程
第一章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
第一节现时代医学的种种难题
一夹缝中的现时代医学
二健康领域的新难题
三不和谐的噪音
四补充和替代:无奈的重要选择
第二节变革:医学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社会的新呼唤
二现代医学,变革同样重要
第三节需要慧眼的整合——医学之“道”的不足与互补
一规律是否特殊性?
二天人之道
三灵肉关系
四何不谦虚的相互借鉴呢?
第四节医学之“理”的偏颇与交融——睿智的选择
一气论“真的”“已在”科学中产生重要影响?
二“经络”——一个怪胎的挑战
三治疗思路的参照——“战争模式”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四多余的话
第五节讲究实用的取舍——医“技”的承望、兼容与拓展
一医学主体是什么?
二患者要求(需求)什么?
三医学应该怎么样?!
四主流医学欠缺什么?
五中医学可以提供什么?
第六节科学的,更是人文的——纯科学主义批判
一呼吸人性的医学
二治病:怎能忽略了人
第二章评中西医学之争的怪谬
第一节请守住科学的底线
一请尊重事实
二请历史地看问题
三善作哲学思考
第二节对中医学诘难的回应
一怪论赏析
二不合常理的表演
三杨振宁先生观点的联想
第三节刨“告别论者”思想之根——科学哲学的嬗变及对科学主义的消解
一、科学主义:“告别论者”的思想之根
二、历史主义对科学主义的超越
三、后现代主义:消解科学主义
第四节医学与科学关系分析
一、想当然的逻辑
二、临床医学:诊疗尚够不上科学
三、医学:一个庞杂的知识技艺体系
四、生物科学:需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隔离
第三章思考与案例剖析
第一节生命科学哲学的思考
一、生命科学哲学的不同声音

二、新生命科学哲学与迈尔思想
三、简要的评价
第二节循证医学的深层次思考
一、从“DME”到“EBM”
二、要点:回归临床,依据可信的临床证据
三、透过表象看实质
四、对中医学的警示
第三节汉医沉浮——一个历史案例的启示
一、沉与浮:历史表象的背后
二、实用主义:一以贯之的传统
第四节弗洛依德与中医学——理论范式比较启示录
一、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
二、对实证科学唯一性的挑战
三、心理学三大思潮启示录
第五节从肿瘤治疗看中西医临床范式的互补
一、从ASCO年会看肿瘤治疗的转向
二、三大疗法外的“新天地”
第六节从营养学看中医学
一、“三合一”的营养学
二、中西合璧的理论建构
三、大健康中的新定位
第四章自我批判中走出夹缝
第一节闹剧引起的反思
一、内源性缺陷
二、外源性失调
三、中医主体性的自我批判
四、中医主体:需要新的姿态
第二节中医理论:解构与重建
一、关于“科学”与“科学理论”
二、一个苦涩的酸果
三、体系的“解构”与“重建”
第三节关于中医发展的思考
一、拓展生存新空间
二、中医现代化的断想
三、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重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