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

3300 八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不详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1 × 1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2-10-17

铁牍精舍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铁牍精舍】【精品佛像】【铜1】明代弘治十年(1497)漆金漆彩铜佛像一尊,保真包老,体型硕大,法相庄严,带铭文,31.5x20x12.3cm
【铁牍精舍】【精品佛像】【铜1】明代弘治十年(1497)漆金漆彩铜佛像一尊,保真包老,体型硕大,法相庄严,带铭文,31.5x20x12.3cm ¥30000.00
【铁牍精舍】【佛教美术】【古轴21】清代原装《宗喀巴上师像》唐卡,纯手工矿物颜料彩绘,极为精细,布局妥当,法相庄严,裱头如图稍有油污灼痕,整体品佳,全幅133x80cm,画芯76.5x47cm
【铁牍精舍】【佛教美术】【古轴21】清代原装《宗喀巴上师像》唐卡,纯手工矿物颜料彩绘,极为精细,布局妥当,法相庄严,裱头如图稍有油污灼痕,整体品佳,全幅133x80cm,画芯76.5x47cm ¥33000.00
【铁牍精舍】【文房佳品】【砚8】清金石家程文荣自用抄手歙砚《南村藏砚》附原配程兼善隶书砚盒,15.7x9.3x4.2cm。程文荣(?-1853)字鱼石,号兰川,又号南村,嘉善人,居枫泾瓶麓,移居南阳村。清道光、咸丰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程廷献子。清慎自矢,工书法,富书籍、宋拓碑帖收藏,尤熟于目录之学,与同郡张廷济讨论靡倦。咸丰时旋奉檄权篆江宁北捕别驾。癸丑(1853)江宁城陷,殉节。室名“茹古楼”
【铁牍精舍】【文房佳品】【砚8】清金石家程文荣自用抄手歙砚《南村藏砚》附原配程兼善隶书砚盒,15.7x9.3x4.2cm。程文荣(?-1853)字鱼石,号兰川,又号南村,嘉善人,居枫泾瓶麓,移居南阳村。清道光、咸丰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程廷献子。清慎自矢,工书法,富书籍、宋拓碑帖收藏,尤熟于目录之学,与同郡张廷济讨论靡倦。咸丰时旋奉檄权篆江宁北捕别驾。癸丑(1853)江宁城陷,殉节。室名“茹古楼” ¥33000.00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画5-11】清中期奚冈款《江发流泻图》册页一套八开,清代旧托镜片,画芯32x25cm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铁牍精舍】【名家字画】【画5-11】清中期奚冈款《江发流泻图》册页一套八开,清代旧托镜片,画芯32x25cm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35000.00
【铁牍精舍】【音乐文献】【精18】贝多芬在世时亲自参与出版的贝多芬乐谱6种,铜版雕版印制,均为1800年左右印制,同时期藏家装订一册,33.5x24cm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铁牍精舍】【音乐文献】【精18】贝多芬在世时亲自参与出版的贝多芬乐谱6种,铜版雕版印制,均为1800年左右印制,同时期藏家装订一册,33.5x24cm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380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铁牍精舍】【古籍善本】【线套44】溥心畬旧藏胡朴安编《国学汇编》10册,第一集、第二集各3册,第三集4册,20x13.3cm。《国学汇编》1923年由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国学汇编》则是《国学期刊》每半年26期的合成汇编。共编两年,每年1集,第一集有4册(第1期-第26期),第2集4册(第27期-第52期)共计8册,亦由国学研究社编辑并发行。周刊。学术刊物。

该刊主要探讨研究国学的方法,据“国学研究社宣言”中所载,创社并创刊的原因是“近年来研究国学者,日少一日……国学乏有统系之书籍,用力多而获益少,……又知多数欲研究国学者,苦于无门径可寻,于是发行斯刊,以从事于国学之研究。”并指出研究国学的方法有二,“以客观的研究为整理,以主观的研究为发扬”。刊物中刊登于右任、胡汉民、柳亚子、章太炎、胡樸安、黄宾虹、陈三立等人的研究论著,主要载文有《史记汉书用字考证》、《中国政法史略》、《周秦诸子学略序》、《论编书目》、《诗学述臆》、《增辑古印一隅》印谱、《增辑古印一隅缘起》、长篇《中国画史馨香录》等。
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国学发展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二十年代“国学“之名始盛,出现热潮。《国学周刊》与《国学汇编》,即是当时诸多国学研究大家昌明国粹,为发扬中国文化而努力的产物与见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