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经济法论(作者签名本)
  • 系统经济法论(作者签名本)
  • 系统经济法论(作者签名本)
  • 系统经济法论(作者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系统经济法论(作者签名本)

18 8.6折 21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德周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8-3-4

上书时间2024-05-15

食古斋旧书坊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德周 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10
  • 版次 1
  • ISBN 9787801824943
  • 定价 2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2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系统经济法论》全面阐述了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现状、经济法学研究的方法论、经济法的基础与本质、经济法的调整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经济法学的形势和经济法学任务的一点思考
(一)经济法学目前的困境及根源
(二)经济法学走出困境的途径
(三)学界振兴经济法学的工作
二、观点林立是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特点
三、造成经济法学观点众多及不当主张存在的原因
(一)政治环境方面的原因
(二)渐进性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原因
(三)法学研究中“注释法学”倾向的原因
(四)学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四、经济法学的发展与学术论争的规则

第二章经济法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缺乏辩证思维是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
(一)经济法学理论研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论
(二)机械还原论在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被普遍使用
二“经济法悖论”只能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来解释
三、系统科学的涵义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的概念
(二)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四、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五、辩证系统观在经济法学研究中的意义
(一)对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的运用
(二)对系统科学中具体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经济法的基础与本质
一、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产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基础
(二)我国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关系条件
(三)“一分为三”与“纵横统一”的经济关系问题
(四)经济法的产生--兼评反垄断法的地位
(五)对“国家干预说”局限性的分析
二、经济法学是人类思维方式发展及学科分化与综合的产物
(一)古代朴素的整体观与诸法一体阶段
(二)近代自然科学奠定的还原论思维与一体诸法的解体
(三)辩证系统观的形成与经济法及经济法学的产生

第四章经济法的理念
一、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宗旨
二、民法、经济法关于主体的基本假设
(一)民法与“经济人”假设
(二)经济法与“经济人”、“社会人”及“生态人”的统一
三、经济法的价值
(一)有关经济法价值的几个概念
(二)社会整体的效益--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经济法的价值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的系统

第五章经济法的调整
一、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二、法律部门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分工问题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应是调整纵向经济关系的主要法律部门
(二)经济法必然调整部分横向经济关系
(三)经济法还应调整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

第六章经济法的地位
一、考察经济法地位问题应使用新思维
二、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经济法
(一)民法、行政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作为民法、行政法合作者的经济法
(三)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指导、协调者的经济法
三、商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商法是特定地区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独特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二)“民商分立”受到的诘难和“民商合一”思潮的兴起
(三)“民商合一”的矛盾与更大的困惑
(四)经济法的出现及矛盾的最终圆满解决
四、经济法不是“二次调整”法
(一)“二次调整”说不符合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二)“二次调整”在法制实践中必然导致混乱和法制成本的剧增
(三)“二次调整”说的经济学基础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四)“二次调整”说的实践基础是日趋消亡的“衡平法”与“普通法”分立之制
(五)“二次调整”的定位不能解决经济法地位问题
(六)对我国立法的实证分析
(七)对“二次调整”说的简短总结

第七章“纵横统一论”批判之批判
一、“纵横统一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一)“纵横统一论”的基本观点
(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纵横统一论”的哲学基础
二、“纵横统一论”的前身--“纵横调整对象说”
(一)前苏联经济法学基本观点中的“纵横调整对象说”
(二)我国经济法学产生初期的“纵横调整对象说”
(三)“纵横统一论”与“纵横调整对象说”的主要区别
(四)对“纵横调整对象说”的进一步评价
三、“纵横统一论”受批判最多的原因一兼评民法学与经济法学的思维差异
四、不像结论的结论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小传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