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图志六卷【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刊刻精美。白纸精印。原装无衬。3册。本志分六门,为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各为一卷。记山川标志之胜,宫观规则之详,仙胜游化之迹,英贤记述之美。 邓牧在宋亡后以遗民自居,与谢翱、周密等人相往还。这些“遗民”往往对宋代文化的缺陷有一种反思,而邓牧更进一步,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的某些本质问题作了深刻思考。 隐居在浙江大涤山的洞霄宫,“遥荡于无何有之乡”】
¥
2700
七五品
仅1件
作者(宋)邓牧
出版人知不足斋
年代乾隆 (1736-1795)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19.4 × 11.7 × 2.1 cm
册数3册
货号S514(T3-1)
上书时间201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五品
-
轻微水渍。
- 商品描述
-
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刊。刊刻精美。白纸精印。原装无衬。3册。轻微水渍。品相如图。
075-3
本志分六门,为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各为一卷。记山川标志之胜,宫观规则之详,仙胜游化之迹,英贤记述之美。
邓牧(1247―1306)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作为文学家,他的成就并不高,留下的诗文数量也很少;但作为一个著名的反理学、佛学、道学的“异端”思想家,了解他对于了解元初文人的思想动向很有意义。
邓牧在宋亡后以遗民自居,与谢翱、周密等人相往还。这些“遗民”往往对宋代文化的缺陷有一种反思,而邓牧更进一步,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的某些本质问题作了深刻思考。
邓牧出身书香之家,“家世相传不过书一束”。少年时候,他很喜欢《庄子》《列子》等书。青年以后,“视名利薄之”,乃“遍游方外,历览名山”。常常“杜门危坐”,并且每天只吃一顿饭。
宋朝仁了以后,邓牧隐居在浙江大涤山的洞霄宫,“遥荡于无何有之乡”。著有《洞霄诗集》和《洞霄图志》,还写了一册论文,就是《伯牙琴》。
邓牧虽然隐居在道教的寺观里,但他的思想,却是“三教外人”,是混同了孔教、佛教、道教后的新艺综合体,并且有他独特的卓越成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