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种植技术书籍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玉米种植技术书籍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20 20 九品

库存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班丽萍、闫哲、裴志超 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46040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01页

定价20元

上书时间2022-04-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介绍华北地区鲜食玉米主栽品种和鲜食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精选了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18种病害和19种虫害,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系统地介绍了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分布与为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文字深入浅出,易懂易学,既适合鲜食玉米生产者的需求,也可为鲜食玉米栽培和植物保护等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者、生产者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病虫草害的农药使用量及浓度,可能会因为鲜食玉米的生长区域、品种特点及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参考所购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第一节 鲜食玉米概述
一、鲜食玉米的起源
二、鲜食玉米的食用特点
第二节 鲜食玉米主要品种
一、京科糯928(京审玉2013012)
二、密花甜糯3号(京审玉20170013)
三、美珍204(京审玉2008011)
四、BMB380(蒙审玉2016049,北京引种备案)
第三节 鲜食玉米种植技术模式
一、露地一年两茬高效种植模式生产技术要点
二、日光温室多茬种植模式生产技术要点

第二章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玉米瘤黑粉病
二、玉米褐斑病
三、玉米大斑病
四、玉米小斑病
五、玉米圆斑病
六、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七、玉米普通锈病
八、玉米丝黑穗病
九、玉米纹枯病
十、玉米矮花叶病毒病
十一、玉米粗缩病
十二、玉米灰斑病
十三、玉米茎基腐病
十四、玉米顶腐病
十五、玉米穗腐病
十六、玉米苗期根腐病
十七、玉米鞘腐病
十八、玉米细菌性叶斑病

第三章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第一节 地下害虫
一、蝼蛄
二、地老虎类
三、金针虫
四、蛴螬类
第二节 地上害虫
一、玉米螟
二、棉铃虫
三、甜菜夜蛾
四、桃蛀螟
五、二点委夜蛾
六、黏虫
七、斜纹夜蛾
八、双斑长跗萤叶甲
九、褐足角胸叶甲
十、玉米蚜
十一、灰飞虱
十二、绿盲蝽
十三、赤须盲蝽
十四、大青叶蝉
十五、小绿叶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1.分布与为害
  玉米粗缩病(图版2-7)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国内最早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部各省有所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黄河中下游玉米产区和云南等省发病面积明显扩大,多次暴发流行,需严密注意和加强防治。
  2.症状
  粗缩病在鲜食玉米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苗期受害最重。病株节间缩短,异常矮小,不能抽穗结实,严重时毁产。病株在5—6叶期即表现明显症状,最初在心基部和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断续褪绿条斑,称为“脉明”。后逐渐波及整个叶片,呈细线条状。病株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有长短不等的蜡白色突起,称为“脉突”。病株上部节间短缩粗肿,叶片对生,顶部叶片簇生,株高常不及健株高度的一半,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肥厚。多数病株不能抽穗结实,有的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很少,雄花发育不良。病株根系少而短,易从土中拔出。
  3.病原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物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eakdwarf virus(RBSDV)]。该病毒粒体球状(二十面体),直径约75nm,双层外壳,无包膜;其基因组由10条线性的双链RNA组成:由飞虱持久性传毒,不能汁液传毒;病毒在飞虱体内繁殖,可终身带毒,连续传毒,但不能经卵传毒。该病毒只侵染单子叶植物,自然寄主有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黑麦、高粱、苏丹草、谷子、看麦娘、稗草、马唐、黑麦草、狗牙根、金狗尾草、画眉草、山羊草、白茅、早熟禾等57种禾本科植物。
  4.发病规律
  在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以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寄主上越冬,也可在传毒飞虱体内越冬。冬小麦栽培面积广大,是主要的越冬寄主翌年春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梁、水稻、杂草上,辗转传播为害。灰飞虱有趋绿性,小麦收获后向玉米上迁移,一般于6月上中旬迁入玉米田取食为害、传播病毒,使玉米幼苗发病。无论在春玉米区,还是在夏玉米区,都主要以第1代灰飞虱成虫进行传毒,其他几代灰飞虱多不为害玉米。7月上旬为第2代灰飞虱活动盛期,正值晚播玉米苗期,灰飞虱再度传毒为害。秋季灰飞虱转移到小麦与杂草寄主上为害,病毒感染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引起秋播小麦苗期发病,并随小麦和禾草越冬。
  5.发病因素
  玉米3—7叶期为易感时期,特别是5叶期前尤为敏感,两叶一心时最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病性增强,发病减轻。
  (1)播种时期
  玉米播期选择不当,苗期与传毒灰飞虱迁飞高峰恰好相遇,发病严重。春玉米、套种玉米和早播夏玉米发病较重。麦田套种的夏玉米播期偏早,苗期正遇上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期,发病严重。
  (2)气候条件
  冬季、春季气候温暖干燥,夏季少雨有利于灰飞虱发生,病害发生严重。
  (3)耕作方式
  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灰飞虱虫口多,发病趋重。
  6.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择种植抗病杂交种。
  ②调整作物布局,把感病杂交种安排到不种冬麦或远离冬麦的地区,以大大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来源。避免单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病区要压缩麦田套种玉米面积,调整播期,适期播种,使玉米苗期避开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发期。播种前或出苗前,整地灭茬,清除田头地边杂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初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适当多下种,早间苗,晚定苗,拔除病苗。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增施锌、铁等微肥,能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2)种子拌种或包衣
  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种子质量的0.4%~0.6%用药,也可用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20g,对水500mL,拌种lOkg,可明显减轻发病。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鲜食玉米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玉米,因其含糖量高,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而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鲜食玉米具有甜、香、糯的特性,但易发生病虫害,且不耐贮藏,外观的好坏与售价紧密相关,因此对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病虫防控技术对专业要求高,时效性强,加之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对鲜食玉米病虫害的识别能力不强,常会出现混淆病虫害或错用、误用农药的情况,造成防效欠佳、残留超标、污染加重等问题出现,迫切需要一部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专业图书来指导鲜食玉米生产者科学防控病虫害。鉴于此,我们编写了《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一书。
  本书在介绍华北地区鲜食玉米主栽品种和鲜食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精选了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18种病害和19种虫害,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系统地介绍了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分布与为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本书文字深入浅出,易懂易学,既适合鲜食玉米生产者的需求,也可为鲜食玉米栽培和植物保护等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者、生产者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病虫草害的农药使用量及浓度,可能会因为鲜食玉米的生长区域、品种特点及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参考所购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