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诗(开成石经本)一函四厚册
  • 毛诗(开成石经本)一函四厚册
  • 毛诗(开成石经本)一函四厚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诗(开成石经本)一函四厚册

1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湘 督刻

出版人河汾堂印制

年代2018-01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影印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经部>诗类

尺寸31 × 19 × 4 cm

册数4册

货号124

上书时间2018-08-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830年,唐文宗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介等用楷书分写,花费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由114块巨大的青石组成,每块石碑有2米多高,它们比肩连接,绵延百里,两端有石柱夹护。碑上共镌刻了650252个字。内容包括了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由于唐朝当时的印刷技术不发达,与考试有关的儒家经典专著供不应求,很多人只能用传抄的方式来记录这些名著,很容易造成各种混乱和大量笔误,也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当时的朝廷之所以兴师动众地做了刊刻石经这么浩大的一个‘文化工程’,其目的也是为了保证经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所以有人说,《开成石经》是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 ’
明以前完整拓本今不存。明代关中大地震之后,碑林所藏开成石经损毁严重,现有拓本多有残缺。
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皕忍堂根据石刻本,依原拓字体影模刻板,残缺处按宋本补足,共成书线装七十四册,取名《景刊唐开成石经》。
公元1996年11月,中华书局根据皕忍堂本重新缩印,分四册出版。
2002年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辞典》,在辞典每册之后均附有开成石经的拓片,该拓片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与百忍堂本有一定区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