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
¥
3.53
1.4折
¥
25
八品
仅1件
作者张艳玲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141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艳玲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90548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7页
-
字数
22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论以人为本》共分四部分:一、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形成轨迹,说明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二、系统论述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三、阐述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四、阐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深刻内涵、理论创新等,说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 【作者简介】
-
张艳玲,女,1965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现代西方哲学。近年来,在《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理论前沿》、《学术交流》、《河北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录】
-
引言< br>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br>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br>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br> 第一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 br> 一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br> (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道主义的失落< br>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 br> 二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 br> (一)黑格尔“理性的狡计”中包含的人本思想< br>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本学中的“人”和“本”< br> 三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轨迹< br> (一)《博士论文》时期一一“自我意识”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 br> (二)《莱茵报》时期一一物质利益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 br> (三)《德法年鉴》时期一一历史创造者意义上的人本思想的形成< br> (四)《手稿》到《形态》时期一一实践主体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 br> 第二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br> 一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主体< br> (一)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 br> (二)主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 br> (三)主体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社会全体成员< br> 二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目的和手段< br> (一)“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br> (二)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和手段< br> 三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动力< br> (一)人的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br> (二)人的利益连接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br> 四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 br>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思想内涵< br> (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br> 第三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br> 第四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br> 结论< br> 参考文献< br>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