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释要 精装本

150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征、赵麟斌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072

上书时间2024-04-05

缘来书坊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征、赵麟斌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206738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编撰初衷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换言之,其书是为帝王提供治世之道的借鉴。本书根据《资治通鉴》编撰内容,采用“原文—翻译—解读”的写作方式,以领导学为主要研究视角,结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将《资治通鉴》(共294卷)具有借鉴意义内容逐一解读。特点:一是以政治、经济、军事为中心;二是为今人或后人提供做人做事这两个立世中心为借鉴;三是结合人文社科相关知识,以达到多学科融合。全书材料翔实,论述精到;古为今用,经典重生。旨在既指出治国上的为政用人之方、军事中的谋篇布局,又阐明为人处事之道,能为国家和地方治理提供建议,也为广大民众提供做人做事的思想参考。作者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内容的政德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作为领导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陈征,男,1928年生,江苏泰县人。毕业于无锡中国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1979年起,创建了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博士点和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 资本论> 解说》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说《资本论》三卷的专著。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82年和1986年两次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1987年和1992年先后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7年获***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名列榜首;2018年获“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其传记多次刊在《中国当代名人录》和《经济学家辞典》,还多次刊于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和美国传记学会出版的《世界当代名人录》《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国际名人录》和《国际传记辞典》。
【目录】

前言
治理篇
1.(1)唯礼定邦
2.(4)权衡利弊,把握全局
3.(5)法削则国弱
4.(15)习地形,知民心
5.(21)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
6.(22)无咎无誉是无为
7.(32)教先于法
8.(33)非常之谋应非常之变
9.(35)奖惩不避亲
10.(39)刑法严明安民心
11.(40)贰臣与忠臣
12.(50)荐异才,致威信
13.(51)君之有政
14.(53)严治宽乱
15.(54)除奸清道
16.(64)四患五政
17.(65)吏洁于上,俗移于下
18.(73)视士之法
19.(74)贤亲之分
20.(75)人臣行主威
21.(76)利口覆邦国
22.(77)兵者戮元恶
23.(80)四省
24.(82)论人
25.(85)出奇制胜
26.(93)微行夜查
27.(95)满盈自惧
28.(101)选官连带责任
29.(102)致治之本
30.(107)大小忠信
31.(109)胜败不全在巧拙
32.(121)守成实为新创业
33.(124)“以爵归第”释当权
34.(132)无禄难“廉白”
35.(133)劣贤之辨
36.(142)选官需慎重
37.(145)征象之论
38.(147)聚敛甚于盗贼
39.(159)专听生奸,独任成乱
40.(161)贵在“同人心”
41.(175)法须备小人,也须防君子
42.(182)演讲之术
43.(183)激将法
44.(190)无序则乱
45.(193)治国如治病
46.(194)择人
47.(207)奖及识人者
48.(212)何所益者大
49.(214)各有所长
50.(219)说法
51.(220)“五太”定去留
52.(226)选曹三法
53.(227)情感与军事
54.(231)收权与放权
55.(236)任前公示
56.(238)仁政与法治
57.(239)朋党之害
58.(246)久居为患
59.(249)节流
60.(253)上兵伐谋
61.(254)以德治国
62.(263)丢车保帅应得法
63.(264)人主为奴
64.(265)以才为先
65.(266)釜底抽薪
66.(278)五不足惧六深惧
67.(279)厚赏与法度
68.(286)出师有名
69.(288)归心之道
70.(289)集权
71.(292)君臣分职
72.(294)真宰相器
官德篇
1.(3)过则改之
2.(6)六术五权三至之法
3.(8)馅饼往往是陷阱
4.(9)妇人之仁
5.(10)同事异情
6.(17)权重更应自重
7.(18)治国八法
8.(20)“红人”之祸
9.(26)君圣则臣贤
10.(41)不应仅是清官
11.(43)仁法皆施
12.(49)卖官鬻爵
13.(55)为政三不惑
14.(59)事留生变
15.(63)兄弟不容何以容天下
16.(66)霸王之计
17.(69)何为君、王、霸
18.(70)贤德服人
19.(72)巧诈不如拙诚
20.(83)钱神论
21.(88)几谏
22.(92)恭俭与明断
23.(94)褒忠诛判
24.(110)“乐成”与“图始”
25.(113)布衣之嫌成万乘之隙
26.(126)无私容养天下
27.(129)谄媚者说
28.(131)贵在细节
29.(135)刑罚止恶
30.(138)位重更应多慎重
31.(140)舍末逐本
32.(141)用人之道
33.(143)同党与异己
34.(151)德感义夫,恩劝死士
35.(153)公事勿私责
36.(158)聪明与糊涂
37.(160)为臣之道
38.(165)秽史
39.(166)秉性难移
40.(167)进谏与纳谏
41.(168)言必有中
42.(170)时变则事变
43.(173)为政八失
44.(174)恩礼解职权
45.(177)恩隆政治
46.(179)人忌“三心”
47.(180)为政怎能惜名位
48.(181)得宠莫骄狂
49.(189)“逐鹿”之过
50.(192)忠臣与良臣
51.(196)攻心之法
52.(203)官之何为
53.(208)君王十失
54.(209)和事天子
55.(210)职责所系
56.(211)伴食宰相
57.(215)谨防陷阱
58.(216)选人者鉴
59.(221)暴贵须谨慎
60.(223)恩与义
61.(225)任人唯亲
62.(229)纳谏与独断
63.(232)以德平叛
64.(234)选才与用才
65.(237)谏官职责
66.(241)“用人不疑”辨
67.(243)避谏
68.(257)借势借力
69.(258)君主之间的经济账
70.(260)君臣关系
71.(272)宠信奸佞,以至于亡
72.(277)求退亦需有度
民本篇
1.(24)不可负社稷
2.(34)民生多艰
3.(67)为政不以修饰为先
4.(68)教化不可慢,风俗安可忽
5.(71)为君不应亲小事
6.(79)视民可知国兴亡
7.(106)主骄民疲终将亡
8.(115)安民以宽贷
9.(120)用民过度不亡得乎?
10.(123)以农为先
11.(130)残暴之至
12.(152)天意实民意
13.(154)草菅人命恶至极
14.(155)众强之别
15.(178)重农抑商
16.(184)与民约法
17.(200)人君养人,在省征役
18.(222)尊物贵人
19.(235)令行禁止
20.(251)如此为政
21.(256)劫富济贫
22.(293)便民之举
修身篇
1.(2)诚信为至善
2.(16)熟知与真知
3.(19)辨言
4.(30)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5.(31)淫乱不能归于酒
6.(42)以臣为师
7.(45)为善最乐
8.(48)恩义不忍亏
9.(52)善不可称己,过不可归人
10.(56)破釜沉舟与士气
11.(58)名至实归
12.(60)知耻恶,生善心
13.(61)慎与庸者交
14.(78)孝治天下
15.(81)奢侈之害甚于天
16.(86)隐忍
17.(89)清谈误国
18.(96)仁以长物,义以齐耻
19.(97)功不成唯以死节
20.(99)功己咎人其可乎?
21.(100)八大有德
22.(103)善作者善成,善始者善终
23.(104)屈伸之术
24.(111)书为最善
25.(112)无能之能
26.(114)制怒
27.(122)仁义为屏藩,何以有忧虑
28.(12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9.(128)私谏
30.(134)成败在德
31.(139)义利之轻重
32.(146)身正方可令行
33.(149)得志须戒骄
34.(150)私利使然
35.(162)韬光养晦
36.(169)有过改之,善莫大焉
37.(171)告密者戒
38.(172)威严不利育人
39.(176)负才使气当自制
40.(186)俗世欲望
41.(187)沽名钓誉
42.(188)趁热打铁
43.(191)处事应智勇
44.(195)智勇贪愚
45.(202)文武之道
46.(204)恬不知耻
47.(205)委曲求全
48.(206)荐人不求回报
49.(213)廉洁自律
50.(218)不可以言为讳
51.(228)事在人为
52.(230)防患于未然
53.(240)何为师者
54.(247)玩物丧志
55.(250)娱游忘国
56.(252)短视岂可成大业
57.(255)坦诚以待
58.(261)严于律己
59.(262)处世贵智谋
60.(267)贪廉之辨
61.(268)念旧情怀
62.(271)公私兼顾
63.(273)利进难止
64.(275)欺人终欺己
65.(276)信存于心
66.(281)平衡思维
67.(284)所以为人
68.(285)人鬼远之
69.(291)智士之选
天下篇
1.(7)焚书坑儒
2.(11)地者国之本
3.(12)法先法
4.(13)亡国四因
5.(14)法乃公器
6.(23)明德教民
7.(25)治国如治乱绳
8.(27)君臣相配、自然之势
9.(28)内忧与外患
10.(29)大治用心
11.(36)夺权
12.(37)制常易必乱
13.(38)为生而战
14.(46)用善去恶
15.(57)国亡未必因制多
16.(62)一人之患与四海之望
17.(84)五难四不可
18.(108)国运艰需济世才
19.(117)能干之才
20.(118)改则昌,安则亡
21.(136)鸟尽弓藏
22.(137)悲哭其奈何?
23.(144)不惜家国惜钱财
24.(156)世乱识忠臣
25.(157)为国岂可纵贪污
26.(162)名胜实败
27.(164)以理取胜
28.(185)志在于国,不在于物
29.(198)五者得天下
30.(199)“易后”岂可类“易妇”
31.(201)国事不可如儿戏
32.(217)不报忧,国之忧
33.(233)帝王贪,天下贪
34.(242)内外之别
35.(244)太平之象
36.(245)以文害事
37.(269)面相误人
38.(270)警枕
39.(274)救国无言
40.(280)国有安危可托谁
41.(282)“六不”必亡论
42.(283)国之大弊
43.(290)臣忠将良国之幸
齐家篇
1.(44)妻贤夫祸少
2.(47)富不可骄,贵不可傲
3.(87)何曾之过
4.(90)惟以德举
5.(91)俭葬以利国
6.(98)王位废立
7.(105)主奴之争
8.(116)乱于爱子
9.(119)立长与立贤
10.(125)治国如治家
11.(148)议祀嗣
12.(197)皇家教育
13.(224)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14.(248)治家即治国
15.(259)门第之累
16.(287)残暴之极 
结语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