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绘画:远古至唐 (正版)巫鸿作品集艺术史
  • 中国绘画:远古至唐 (正版)巫鸿作品集艺术史
  • 中国绘画:远古至唐 (正版)巫鸿作品集艺术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绘画:远古至唐 (正版)巫鸿作品集艺术史

8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巫鸿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2-06-25

光華書屋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突破卷轴画范围,拓展“中国绘画”概念的疆域
改变绘画史叙事模式,重新讲述中国绘画的故事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Z新著作,脱胎于《中国绘画三千年》中作者负责撰写的《旧石器时期到唐代》一章,重新梳理结构框架、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全面讲述了从远古时代至唐代末期的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不同时代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作者在本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以其敏锐的图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改变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勾连。
内容介绍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
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
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D一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
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作者介绍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荣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D一人。
目录
自序
前言何为早期中国绘画?
远古至西周
“画面”的产生:从岩石到器物
早期建筑绘画和其他媒材:现存证据
东周、秦、汉
绘画的独立:楚文化的突破
第一个高潮:宫室与墓葬绘画
黄泉下的图像世界:东汉墓葬壁画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地域中心及其互动:北朝墓葬壁画
卷轴画的突破:南朝绘画遗迹
隋、唐
新局面的开端:隋与初唐
名家与画派辈出:盛唐气象
尾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巫鸿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3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74528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
  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
  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
  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荣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人。
【目录】
自序

前言 何为早期中国绘画?

远古至西周

“画面”的产生:从岩石到器物

早期建筑绘画和其他媒材:现存证据

东周、秦、汉

绘画的独立:楚文化的突破

个高潮:宫室与墓葬绘画

黄泉下的图像世界:东汉墓葬壁画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地域中心及其互动:北朝墓葬壁画

    卷轴画的突破:南朝绘画遗迹

隋、唐

    新局面的开端:隋与初唐

    名家与画派辈出:盛唐气象

尾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