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

33 7.2折 46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南开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玉萍 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10-08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7

上书时间2023-06-28

诗云书社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贺玉萍 著
  •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4902438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0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一书立足于实证分析,对现有河洛地区石窟造像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厘清了粉本、名匠、造像艺术风格流变等重要问题。其有关北魏石窟造像艺术标准等重要文献的发现,为我们深刻理解北魏时期佛教石刻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录】

绪言
第一部分石窟与石窟文化研究
第一节石窟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的特征和研究范围
第三节北魏洛阳石窟文化研究情况
一、北魏至清末
二、民国前后至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
四、21世纪初至今

第二部分北魏洛阳石窟与佛典文化
第一节佛教石窟造像的起源及流变
第二节北魏洛阳石窟造像基本情况
第三节北魏洛阳洞窟及佛龛形制
第四节开窟造像以及造像供养
一、洞窟的选址
二、造像的整体设计
三、河洛地区石窟造像的粉本
四、匠人与名匠
五、窟龛的装饰
六、题记与书文
七、窟龛的供养
第五节造像题材与佛典阐释
一、佛陀像
二、菩萨像
三、罗汉弟子
四、护法供养像
五、佛典变相
六、供养人类
七、法物形象
八、装饰图案
九、神兽形象

第三部分石窟造像研究
第一节水泉石窟
一、《洛阳造像记》的发现对北魏洛阳石窟研究的意义
二、龙树本行浮雕的文化意义
三、杂密信仰与洛阳杂密造像
四、虚空藏菩萨与杂密造像
五、“弥勒净土”之“十六观”
六、“忧世”的洞窟主——昙覆
第二节万佛山石窟
一、义邑礼佛图与文化杂糅
二、世俗化佛教对造像的形象创造
三、唯一的“问道迦叶”浮雕
第三节谢家庄石窟
一、孟津谢家庄石窟开凿时间
二、“香花供奉”之流变
第四节虎头寺石窟
一、义邑造像的文化特征及其他
二、马射造像龛与千佛壁布局的关系
第五节西沃石窟
一、特殊的邑子——“军主邑子”
二、尊贵的义邑人物——檀越主
第六节吕寨石窟
神雾笼罩的“侧面佛”
第七节巩义大力山石窟
一、大像意识
二、场面宏大的帝后礼佛图
第八节铺沟石窟
中国最早的梵钟

第四部分石窟题记与北魏社会情态
第一节造像人及其造像目的
一、皇帝与开窟造像
二、皇室贵族与造像
三、官吏贵族与造像
四、僧侣与造像
五、民间造像
第二节北魏洛阳义邑的组织形态
一、义邑造像的社会原因
二、义邑的人员构成
第三节石窟题记的形制
一、合作造像题记和义邑造像题记的区别
二、义邑题记特点
三、个人题记特点
第四节关于胡太后“返政”问题
第五节世俗的民间佛教
一、“居家恒存”之社会与文化心理
二、咒语“疗疾”与发愿祈祷
第六节北魏妇女问题
一、北魏妇女之地位
二、妇女之合作造像
三、众多的比丘尼
第七节北魏洛阳地区佛教的流行信仰
一、法华信仰
二、观世音信仰
三、弥勒信仰
四、净土信仰
第八节僧侣与社会关系
一、“致香火邑义”
二、“屡叨末宴”
三、剃度与出家
第九节佛教与道教的圆融
一、佛教所谓“道”之含义
二、道教飞升观念对佛教上升信仰的改造
三、用“体道”之义阐述“觉悟”之义理
四、道教的修行方式成为开窟造缘的目的之一
第十节民俗文化在石窟中的反映
一、崇佛时代的取名特点
二、贱名与民俗
三、贵族与名讳
四、“庭槐独秀”的文化背景
第十一节北魏洛阳石窟的经济问题
第十二节造像题记透露的僧官信息
一、“开国僧护”之考辨
二、紫内司尼和宫内大监
第十三节石窟题记中的官职与地望考略
第十四节其他几个问题
一、开窟与造像的关系
二、释迦文佛
三、“七世父母”
四、“大代”与大魏国号

第五部分北魏洛阳石窟艺术
第一节中原风格的形成
第二节有关石窟造像的艺术理论
一、关于艺术创作的本源问题
二、艺术创造修养与艺术实践的关系
三、造像的审美
第三节义邑石窟造像艺术分析
一、水泉石窟的艺术特点
二、虎头寺义邑造像的艺术特点
三、谢家庄石窟的艺术特点
四、窄涧谷石窟的艺术特点
五、鸿庆寺石窟的艺术特点

第六部分北魏洛阳石窟与元魏石窟文学
第一节元魏石窟文学地位之再认识
第二节石窟文文学
一、石窟文的思想内容
二、石窟文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洛阳造像记》的文学分析
一、自铸元魏石窟文的新模范
二、体现了地记文之过渡特征
三、开《洛阳伽蓝记》文法结构之先
第四节《洛阳造像记》对《水经注》之补阙及其他
第五节北魏的说唱文学
一、说唱艺术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北魏洛阳有关“说唱”史料之证释
三、关于说唱艺术和说唱文学的新认识
第六节《龙树菩萨传》之传奇体
第七节《法华经》文学特征与石窟变相
第八节《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的文学特点及其他
第九节维摩变在北魏洛阳石窟中的文化意义

第七部分石窟文文体及文字特点
第一节石窟文文体
一、基本式
二、省略式
三、扩展式
第二节造像题记文字特点
一、简化字
二、碑别字
三、脱字
四、省略
五、俗语
六、异体字

第八部分题记汇录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