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3月)(总第11期)(馆藏)
¥
3.9
2.6折
¥
15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阎学通 编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M63
上书时间2022-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阎学通 编
-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1232321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4页
-
字数
1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选举中的投票规律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唐文方的论文《台湾中间选民的特征及选举行为》关心的问题是:民族认同和统独立场上持中立态度的中间派对台湾选举结果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作者发现,选民成为中间派的可能性与其受教育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中间派的政治效能感、参选率以及对选举结果的关心程度,都明显低于蓝绿两派;在蓝绿必选其一的投票中,中间派投蓝票的可能性大于投绿票的可能性。作者分析了影响中间派投票的个人和外界因素,认为中间派的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投蓝票;而选举前的造势活动和突发事件、社会团体与地方派系以及台湾的经济状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间派的投票行为产生影响。
学术界对于冷战后中国是否对美国实行了软制衡政策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通过考察冷战后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投票情况,戴颖和邢悦的论文《中国未在联合国对美国软制衡》对两种主要观点进行了实证检验。作者发现,冷战后在中美两国安全领域共同利益下降、中国存在制衡美国必要性的情况下,中国并没有利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机制来阻止、反对美国相关政策的实施。作者认为,冷战后中国只在涉及到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会动用安理会的否决权;而在其他问题上,即使美国的扩张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仍然倾向于投弃权票与之合作,其原因在于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坚持“韬光养晦”政策并把中美关系置于超乎录常的重要地位。
- 【作者简介】
-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1982年在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著有《中国崛起及其战略》(2006年)、《国际政治与中国》(2005年)、《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2001年)、《中国国家利益分析》(1996年)。
- 【目录】
-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台湾中间选民的特征及选举行为
中国未在联合国对美国软制衡
消耗战博弈与媾和时机的选择
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针对谁?
学术评论
国际关系的结构概念
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前景——评《没有应答的威胁:均势的政治制约>
注释体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