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遂昌籍抗战老兵周焕容信札

100 七品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3页

尺寸26 × 19 cm

上书时间2017-09-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有损
商品描述
1942年5月22日上午9时,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在松阳古市的本部遭日机轰炸,校舍被毁,学生死亡7人,工友死亡1人,30余人受伤。作为湘湖师范的一员,周焕容气得咬牙切齿,“这是湘湖师范人最悲痛的一天,血泪与仇恨交织在师生们的心中。”

  “当时最直白的念头,就是上战场,报国仇家恨。”老人说,他当时没能如愿,“因为年纪太小,未被批准”。

  时间一晃,到了1944年冬,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的号召响彻遂昌大地。次年1月,正值寒假,作为热血青年的他,弃笔从戎,报名参军,欲北上抗日。同年3月,由遂昌县兵役科科员姜达年领队去江山集中。“当时和我一起去的,遂昌共有40多人。”老人说,当时的集中地点是在县府门坛内,他们在欢送的炮仗声中列队走出县府大门,向西进发。沿街炮仗声不断,欢送的学生队伍以及父老乡亲,一直送到西门。人群队伍中,有好多哽咽流泪以及与亲人拥抱痛哭的。只有他,孤身一人,无人送别,没有行李、没有包袱,“带着满腔的热血就这样出发了”。

  在江山,有200多名青年军集中于此。住了半个月之久,期间,他写下一首七言诗《从军行》:

  拜别慈母当兵去,救亡图存上战场;

  投笔从戎完心愿,万里长城砖一块;

  知音远送应止步,杀倭寇收复山河;

  家亡国破七年整,知青雄师我一员;

  睡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还。

  “后来,这首诗被发表在青年军总部主办的《哨兵》杂志第七期上。”周焕容说,当时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心情的念想和寄托。

  人员集中到齐后,1945年4月,他和其他青年军就赶赴江西广丰集训。青年军的士兵,即是自愿来卫国杀敌的。入营后,就急切要求学习作战。几天的基本制式教育,由列兵到班排,之后就开始兵器教练。

  两个月后,他被编入知识青年军二○七师。

  1945年7月,他与部队步行前往苏北战场,准备开战,“非要把日本人打跑不可!”带着刚刚学成的“一身本领”,一路上他壮志满怀。

  8月中旬,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本想与日本人来个正面交锋,杀他个片甲不留,可惜还未从我手里发出一弹一炮。”老人的话中带着一丝遗憾,很快,他话锋一转,“不过在心底里是很高兴的,我们胜利了!”

  随后,他所在的师前往江南,在南京兴中门接管日本人的大营房,兴中营。在这里,他看见,日本人建造的营房全部都是松木结构,有数十幢之多。他当时被分配在第六连,连长叫李忠,“我们连的任务是负责维持遣送和接收的秩序。”老人说,“此时的日军个个跟蔫了似的,全部低着头。”

  1946年1月,知识青年军开始整编裁员。他乘火车南下到衢州,当时货币正处贬值期,“那点钱放在口袋里,没过几天,面值就会下降大半。”他回忆道,“于是,在旧货摊买了件军服,算是一种留念吧。”

  他的抗战岁月,就此画上句号。

  1947年12月,他从中央军校陆军第一训练处毕业,并考得学科第一名,获得小手枪一支,子弹20发。

  国内战争爆发后,他不愿手足相残,遂抛枪弃马,卸甲离营,沿路乞讨,回到老家。

  仓库助理,是他回乡后的第一份“差事”,“其实就是负责收稻谷。”他说,在那个年代,温饱能解决,就很知足了。1953年农历十月十八日,他娶妻;随后长女出生;1955年开始自己耕种……勤劳节俭,拉扯大四个子女……

  1984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花了大量精力、小量物力”,办了一个家庭俱乐部,目的是“回报社会”,俱乐部的活动很丰富:乒乓球、羽毛球、象棋、书报、气枪射击等,“一时间,让村民大开眼界”。此后的8年里,他自订和赠订报纸6份、杂志6份,各种项目花去2000多元,他称之为“尽一点义务”。

  1987年,他被遂昌县政府推荐为唯一的县文化户代表,出席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并受到表彰。

  周源村,群山环绕,古木参天,保留着一份世外桃源的恬静与安详。

  周焕容老人就在这里,安享晚年: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书籍,一副老花,笔耕不辍,且有诗词联对选编出版——一位抗战老兵最享受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损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