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论语全集:孔子第75代孙的论语心得
  • 图解论语全集:孔子第75代孙的论语心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解论语全集:孔子第75代孙的论语心得

22 5.2折 42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承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健

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0829868

出版时间2009-11

印刷时间2009-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页数448页

定价42元

上书时间2011-11-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本书是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健教授的潜心著作,里面介绍了他的《论语》心得。        该书由中华文化大学堂、中华孔子学会专家、国际孔教入学传播协会联合推荐;由北京大学历史资源文化研究所,中华孔子学会,孔学专家,雷原教授倾情推荐。内容提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历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本书参考了大量权威注译版本,对《论语》的二十篇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评论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集式的解读,并有对儒家思想高度概括的立体式图解。此外,本书还收录极具权威的明版木刻全套《孔子行迹图》,力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论语》鲜活起来,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沐浴到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目录    序言中华文化大学堂儒学的分布范围和传播中国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孔门十哲。学而篇第一(学为根本)为政篇第二(为政以德)八佾篇第三(礼乐之治)里仁篇第四(人之为仁)公冶长篇第五(君子有道)雍也篇第六(至仁至德)述而篇第七(大道无言)泰伯篇第八(至德无称)子罕篇第九(诚敬天命)乡党篇第十(恪守礼制)先进篇第十一(德政标榜)颜渊篇第十二(仁者爱人)子路篇第十三(正名思想)宪问篇第十四(坚定信仰)卫灵公篇第十五(忧患意识)季氏篇第十六(政治道德)阳货篇第十七(慎择其初)微子篇第十八(大隐无迹)子张篇第十九(完美人格)尧曰篇第二十(责无旁贷)作者介绍  孔健教授,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家滕阳户掌门人。知名旅日学者,孔子学研究专家。现任日本软银金融大学教授,北科院中国国学院院长,国际孔教入学传播协会会长,日中经贸促进协会理事长,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画报协会副会长,日本巨龙新闻集团总编辑,中国画报日文版总编辑,日文城市兄弟杂志总编辑,日中财经杂志社总编辑,日本山大同学会名誉会长。        2008年同于丹共同出版《论语》著作,成为中日畅销书。以中日两种语言写作和演讲,经常出演日本电视节目,参加中日问题电视辩论。被媒体誉“中国文化演讲大师”、“孔学传播大师”。先后出版中日文专著八十余部,为中国文化在日本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文摘    学而篇第一(学为根本)        唯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      《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之章,旨在务本。朱熹曰:“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各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学可以立德,学可以增智,学可以致用。”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人生的出发点也是人生的最高极致,是做人立世之根本。唯学而知方,以行其义。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无论穷达,唯学习为第一要务。        君子为人处世绝不因他人不了解自己而心生抱怨,思想的美丽与乐趣远在物质之上。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才有高下,德无止境,学而无涯,不学则无以立于社会。学识来自于实践,学问是靠亲身的经历体验得来的。人非生而知之,一切的学问识见,皆需广泛地学习,学然后有所得。国以民为本,家以孝为先,做人以德为重,修身以学为主。因此,古人说:学为立世之本。    1.1 子曰:“学①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学:求取知识。跟从先觉者学习、效仿。②时:经常,永远。③习:熟悉,通晓。译文:    夫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呢?别人不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迁怒,这样坦荡雍容的胸襟又有谁能不敬其为君子呢?”    评析:    学贵养德。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单纯稚真,以学为乐,重在“学”与“习”;中年时期,任重道远,求其友声,“悦”其“来”;老年时期:饱经沧桑,平和中正,宠辱不惊,“喜”与“愠”不形于色。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只是在于自己善于学习。“学而时习之”,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学无止境,人不可一日无学,也不可能一日无感。有惑必须求得解答,释疑解惑在于学习。运用自己的学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求得进境,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这就是学习的乐趣之所在。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①而好②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⑤本,本立而道生。孝弟⑥也者,其为仁⑦之本⑧与⑧!”    注释:    ①弟:通“睇”。敬爱、顺从兄长。  ②好:爱好,喜欢。惯于。  ③犯上:违抗上命。犯:冒犯。不敬。上:尊长。④鲜:少。⑤务:用心专一,致力于某种目标,专心一意,不被诱惑。⑥孝弟:人伦序礼之基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居家不能敬奉父兄,与人交往何能敬事尊长,处事自然也不可能尊重同仁。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所处自然融融。⑦仁:爱之理,心之德。⑧本:根,木之固。⑨与:语气助词,通“欤”。    译文:    有若说:“做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尊爱兄长,那么处事用世而悖逆尊长,这样的事是很少有的;(既然不愿违抗尊长命谕,又岂能去做逆理乱常的事),能够尊奉师长,却惯于捣乱的人,从古至今这是从未有过的。有德行修养的人,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修养,平时居家孝弟,一丝不苟,日积月累,那么其良好的德行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友爱兄弟,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孝弟是做人的根本!    做人的根本是什么?是孝,敬事父母、尊顺兄长、友爱兄弟。居家仁孝,必然为乡邻称颂,受到人们的敬重;仁孝行于家,德行著于乡,自然仁爱及于物。敬事父兄,由己及人,也必定会对他人关爱友善。对上敬重,对下有礼,对友信义,必然受人敬重。    观其居家,即可知其志向。不能亲亲,何以爱民?安能及人之老!事亲不孝,何能尊上?不肖之子,岂有忠诚爱国之心?    1.3  子曰:“巧①言令②色,鲜矣仁!”    注释:    ①巧:伪饰,动听。②令:美好,和悦。    译文:    夫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评析:    “仁”,蕴涵于辞色之间。    有仁德的人是不会用献媚来取悦世俗的。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很少做出巧言令色等令人厌恶的行为。    巧言者,必居心不正;令色者,必言不由衷。阿谀逢迎者,必为奸佞阴险、居心叵测之徒。察言观色,揣度人心者,必然不能坚持正义,其行为,必然委琐卑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然不能秉持公正,必然不能坚持原则。    品德的修养并非空泛,而与生活紧密相关。力戒“巧言令色”的行为,少些阿谀逢迎的媚态,多一份诚实,也就接近于仁德了。    拍马逢迎、取悦于权势,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平凡的人难免流于世俗,而变得势利与委琐。毫无例外,谄媚逢迎者,其取悦别人的目的在于以期收取更大的利益,在于觊觎着某种好处。出于功利的需要,在那个伪善的笑脸下掩饰着的是某种不可告人的动机。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③乎?传④不习乎⑤?”    注释:    ①省:反省,自我检查。②忠:忠诚。③信:信守诺言不改初衷。④传:传授,教授,授予。传承。⑤习:融会贯通;躬身奉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的言行多次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别人筹谋,是竭尽忠诚吗?和朋友交往,信守诺言吗?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融会贯通的真知灼见吗?”    评析:    自省则明。    君子进以修身,退以养德。时时反躬自省,自然得失自知。有过则改!无过加勉,兢兢业业,傈傈惕惕。    静夜独处,天籁无心,良知随雨露回归,灵性乘星月降临。正是我们透视内心之时,透过喧嚣斑斓的外象,剥去粉饰与伪装,放下为生存而刻意表演的面具,此时扪心自问,平日所行是否无愧于天,无怍于地,无欺于心,无损于人。    ……    P16-18序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论语》中之“论”,论者,伦也;“语”,叙也。概而言之,是有关伦理言论的著作。《论语》共分二十篇,每篇篇名以开头两个字取名,形式活泼多样,有语录、有对话、也有故事,这也正体现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即“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意思是说,我与其讲大道理,不如表现在具体的事件故事中更为深刻明显。 《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代表著作。《论语》中的“仁”,是儒家理想中人道的代表。“仁”是一种人心的境界和功能,人与动物同有心,但动物的心只限于个体求生存的活动上,只有人心不仅为自己求生存,还在同类中相互感通并有为他人以及人群谋利益的境界。  “仁”也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即做人的道理,一是个人如何做人;二是大家如何做人。约略而言可分四项:一家庭;二社会;三政治;四教育。孔子讲的家庭,其中心不在夫妇,而在父母与子女,即孝慈之关系。在社会与政治方面,孔子极富有人道主义,倡导爱民,施行仁政,以天下有道与天下归心为政治理想和政治的基本原则。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君主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不像阶级斗争学说所阐述的那样激烈。甚至在中国社会也没有严格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明显的界限。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梁漱溟先生所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阶级不明显。在工厂企业界,劳资纠纷也不像阶级斗争学说所言的那样激化严峻。中国社会的这些特征大概都与孔子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就孔子思想在内容和形式上讲不是一种宗教,但就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之广之久,远非宗教能比。世界上的任何宗教,诸如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有佛教,虽然它们之间偶尔互有冲突,但是任何信仰都不与孔子之学相冲突。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也因此,《论语》可以被称为人类的圣经,当然要成为人类的圣经,应首先作为中国人的圣经。   最后,本书在解读和诠释上,也注入了新意,使《论语》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在章句上也多有省略和简化,这样学习起来易于掌握重点,易于把握精神原则,学以致用,不易走偏。《论语》原典正是这样,它可以在不同时代,存新的历史条件下,经过新的诠释,依然发出灿烂的智慧之光,照耀人类新的时代。    孔健    2009年5月此书净重780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