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现货 传抄古文字编(全三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现货 传抄古文字编(全三册)

280 5.8折 48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延庆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 徐在国 编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801066329

出版时间2006-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06-11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80元

上书时间2024-03-16

北京汲古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传抄古文字编(全三册)作者简介:
徐在国,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古文字学。

内容简介:

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抄古文的整理与研究》(批准号为02BYY042),最终成果为专著《传抄古文字编》。课题组主要成员有:郝士宏、张通海、张振谦。

    传抄古文是指汉以后历代辗转抄写的古文字(主要指战国文字)。传抄古文的资料十分庞杂,主要见于如下书籍及碑志中:

    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许慎《说文序》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古”指“古文”,“籀”指“籀文”,还收有少量“奇字”,“奇字”即“古文”而异者。该成果只收《说文》明确标明“古文”、“籀文”、“奇字”者。

    二、石经古文。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以收录魏正始年间刊立的三体石经为主,又收有二体石经、一体石经,还有附录、补遗。孙书未收者有: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春秋僖公石经拓本之一、之二。

    顾颉刚、顾廷龙辑《尚书文字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魏三字石经集录》未收者有:《康诰》1761(原载《人文杂志》)、《梓材》1909(原载《人文杂志》)、《立政》2492(潘氏藏拓)、《立政》2500(顾氏藏拓)、《顾命》2688(顾氏藏拓)。

    邢义田、陈昭容:《一方未见著录的魏三字石经残石——史语所藏〈尚书·多士〉残石简介》,《古今论衡》2,1999年6月。

    宋洪适《隶释》著录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

    三、碧落碑、阳华岩铭。碧落碑,唐咸亨元年(670年)立,在绛州(今山西绛县)龙兴观,拓本有:李零、刘新光整理:《汗简 古文四声韵》所附拓本。施安昌《唐代石刻篆文》著录的碧落碑拓本,采用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拓本,石未断,并有释文。阳华岩铭,唐永泰二年(766年)刻,在湖南江华县(今江华瑶族自治区),元结撰文,瞿令问书,刻于摩崖。前七行序文为隶体,后三十五行铭文,仿魏三体石经体例,每字先古文,次小篆,再次隶书。

    四、《汗简》。北宋郭忠恕著。体例仿《说文》,按部首排列,分四卷。“书名取典古人所谓‘杀青书简’,是用来标明古文渊源所自,说明古文是来源于古代用以‘书简’的文字。”

    五、《古文四声韵》。宋夏竦著。此书是在《汗简》基础上编撰而成,体例与《汗简》异。《古文四声韵》以声韵隶字,“准唐《切韵》分为四声,庶令后学易于检讨”。征引的材料比《汗简》多,有九十余种,收字丰富。

    六、三体阴符经。宋郭忠恕书写。用篆书、隶书、古文三体书写,其中篆书字大,隶书、古文分列左右,字小。三体阴符经是刻在唐怀恽禅师碑(又名隆阐大法师怀恽碑)碑阴,现存西安碑林。

    七、《集篆古文韵海》。宋杜从古著。此书是在《汗简》、《古文四声韵》等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所收古文颇为庞杂。杜从古自序说:“今辄以所集钟鼎之文、周秦之刻,下及崔瑗、李阳冰笔意近古之字,句中正、郭忠恕碑记集古之文,有可取者,摭之不遗;犹以为未也,又爬罗《篇》、《韵》所载古文,详考其当,收之略尽。”也就是说除收传抄古文外,还收钟鼎之文,即铜器铭文。成果《传抄古文字编》所收传抄古文本是不收铜器铭文的,但此书所录古文形体不注明出处,给判定带来了困难。为保持此书原貌,课题组未做改动,一并收录。

    由于此书所录古文形体无出处,使用起来应当十分小心,不要轻易引以为证,当有所鉴别。

    八、宋古文砖。宋古文砖,1958年初出土于河南省方城县盐店庄村宋墓中,砖是铺在棺床上面,“据了解,砖约有三十余块,现仅存八块,砖的文字完全一样。”简报仅发表了一块砖的拓片,六行,每行十六个字,第三行缺一字。简报未发表释文。砖文字体是传抄古文,个别字不清晰,大多可释。详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1期75—76页。

    九、宋志。宋故中山刘府君墓志,志盖用传抄古文书写共九字,文为“宋故中山刘君之墓铭”。详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洛阳地区文管处编《千唐誌斋藏誌》下册1268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北宋魏闲墓志,司马光书写,藏山西平陆县文化馆。志盖用传抄古文书写共十二字,文为“大宋故清逸处士魏君墓誌铭”。详戴尊德《司马光撰魏闲墓志之研究》,《文物》1990年12期83—85页。

    十、大嚮记碑。大嚮记碑,碑额用传抄古文书写,一行三字,文为“大嚮记”。从洪适释。详洪括《隶释 隶续》355页,中华书局1985年。

    十一、金志。金代虞寅墓志,1979年出土于山东省高唐县。志盖用传抄古文(原文误为女真字,胡平生先生已辩之甚详)书写共十二字,文为“金故信武将军骑都尉致仕虞公墓誌铭”。详聊城地区博物馆《山东省高唐金代虞寅墓发掘简报》,《文物》1982年第1期49—51页。

    除上述资料外,元、明、清三代均有传抄古文资料。元代以后的这些传抄古文资料,该课题组均已经按《说文》顺序排列剪贴好,但《传抄古文字编》未收录,原因是:如果全部收录,篇幅太大。另外,这些传抄古文资料绝大多数渊自《说文》古文、籀文、三体石经古文、《汗简》、《古文四声韵》等书,辗转抄写,没有多少新的古文资料。基于以上考虑,成果未加收录。

    该成果是将上述传抄古文资料汇为一编,按《说文解字》的顺序编排,共分为十四卷,附录二卷。所收字形摹写的不多,避免了字形的失真。对《集篆古文韵海》中个别字形的取舍,较为审慎,在尽可能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定。对传抄古文自身存在的一些情况,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主要有异体、通假、义同或义近、错字等,还存在其他情况,如传抄古文中有铜器铭文、玉印文等。

    总之,传抄古文资料情况比较复杂,在历代的辗转抄写的过程中许多形体发生了讹变舛错,加上搀杂其他的古文字,许多学者对传抄古文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事实胜于雄辩,随着战国文字研究的深入,传抄古文资料愈来愈引起学者的重视。一方面,古文字中尤其是战国文字中的许多疑难字就是借助传抄古文的形体得以释出的。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利用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资料,考其来源,正其讹误,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传抄古文的价值。

    传抄古文资料比较零散,有些学者者只对个别传抄古文资料做了整理研究,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该成果将这些散落的“珍珠”用一条线串起来,汇为一编,方便学者使用。全书取材宏富,甄择有方,体例完善,字形精准,是第一部关于传抄古文的文字编,对古文字的研究尤其是对战国文字的研究将起到积极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