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昌琳名刺一张(清代内阁学士,长沙富商)
  • 朱昌琳名刺一张(清代内阁学士,长沙富商)
  • 朱昌琳名刺一张(清代内阁学士,长沙富商)
  • 朱昌琳名刺一张(清代内阁学士,长沙富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朱昌琳名刺一张(清代内阁学士,长沙富商)

500 九品

仅1件

湖南邵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昌琳

出版人朱昌琳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其他

尺寸26 × 12.7 cm

册数1册

货号xz9

上书时间2024-09-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非常完美
商品描述
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晚号养颐老人。长沙县人。秀才出身。后因乡试屡试不第,乃借资在长沙开 设“乾陞杂货店”,清道光二十五年 (1845) 起经营粮食 致富,遂改“朱乾陞碓坊”,专营谷米。同治三年 (1864) 起,又增设“乾顺泰盐号”和 “朱乾陞茶庄”,均获巨利。 光绪三年 (1877),因参与陕西、山西赈灾,叙功为道员, 加按察使衔。经商致富后,一面在长沙大兴土木,建筑别 墅“朱云谷堂”,一面广置田产,坐享地租收入。他还热 心地方公益事业,办蠲赈,设医院,行募捐,善举颇多。 维新运动时期,为开北湖纳浏 (阳河) 避湘涛之险,他捐 巨资招民夫,导浏阳河水入北湖再与湘江接通,是为新 河。新河开通后,由官绅保奏,被清廷奖为三品卿。宣统 二年 (1910),湖南巡抚复举耆贤,奉旨特授他内阁学士 衔,人尊称他为“阁学公”。1912年病卒于家。 [1]

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晚年自号养颐老人,长沙县人,清道光二年(1822)生。
朱昌琳家承儒业,考取秀才后,乡试屡不第,乃至富绅唐艺农家任帐房,后借资在长沙租赁铺房开设“乾升杂货店”。道光二十五年(1845),湘中农业丰收,谷价骤跌至1000钱3石。人多以谷贱不愿经营,而昌琳独倾资囤积。次年,长沙旱灾,滨湖水灾,谷价腾贵至15倍。昌琳尽售所囤谷米,以此致富,并将“乾升杂货店”改为“朱乾升碓坊”,专营谷米生意。
同治三年(1864),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后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票盐制度,招商交款领票,运卖淮盐。昌琳遽购百票成立“乾顺泰盐号”。不久,淮运大通,票价猛涨,获利颇巨。继后,清廷又征商转贩茶叶于陕、甘、关外。昌琳在陕甘总督左宗棠支持下,积极应征。他新设“朱乾升茶庄”,将湖南茶叶运输西北各地,盈利日增。
光绪三年(1877年),陕西、山西等省发生饥荒,当时陕西巡抚谭钟麟、山西巡抚曾国荃均湘人,委昌琳办理赈灾事项。他精心筹谋,于运米晋、陕时悉用布袋,得布数万匹,做成棉衣出售,再获巨利。他此次赈灾,被叙功为道员,加按察使衔。
由于经营业务不断扩大,他派员分赴各地与行商坐贾订立购销合同,本人则常居长沙总管业务。在行业内部,择人设任,创立盐茶章程,使客舟载车运,分曹四出。他特别注意了解国家形势、商业信息和慎重用人。有人问其聚财要诀,答日:“务审时,如治国。”
昌琳还发行一两、十两、一百两市票和千两、万两巨额庄票,并铸造了刻有“朱乾升号省平足纹一两”的圆形银饼,流行市面。由于其资产雄厚,所发市票享有很高的信誉。光绪三十年湖南官钱局发生纸币挤兑风潮时,省方曾借其市票加盖图记,代作现金兑付。
昌琳经商致富后,建居宅于长沙城乡。其在长沙北门外丝茅冲所建别墅,风景幽雅,建筑精致,名日“朱云谷堂”,人称“朱家花园”。同时,还广置田产,曾派其子往安徽南陵县购买荒田2万余亩,在长沙征集农民百户移往耕垦,坐享地租收入。 [3]
目睹鸦片战争后国家衰弱,民生凋敝,他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办赈济,设医院,行募捐,颇多善举,并对戊戌维新运动给予资助。长沙城北,湘江水流湍急,不利泊船。湘春门外原有碧浪湖,一名北湖,商民曾议开北湖纳浏阳河避湘涛之险。但苦于资金缺乏,事不果。从光绪二十三年起,昌琳先后捐私财13万金,招民导浏阳河水入北湖再与湘江接通,称新河,历10年竣工。两江汇合处,水面深广,利于商船停舶,同时使湘江东岸、浏阳河北岸一片沙滩变为良田。新河开通后,经官绅保奏,清廷授他为三品卿。宣统二年(1910),湖南巡抚复举耆贤,他奉旨被授予内阁学士衔,时人尊称为“阁学公”。
1912年11月27日,朱昌琳病卒于家,终年90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非常完美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