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涉江词萃》(雕版印刷,分红、蓝、墨印,共三册)。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

2600 8.8折 2940 全新

仅1件

湖南邵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祖棻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2

印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定价2940元

上书时间2022-09-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涉江词萃》,沈祖棻先生著,张春晓选编。题签为集程千帆先生墨迹,牌记书写者为宋健先生,王蛰堪先生赐序。四眼传统装订,宋锦函套;内页用纸为纯手工抄制的浏阳纸;成书尺寸15*26,版框10*13.6;共计37筒74页,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编。蘅风堂策划,广陵书社2021年1月出版。

沈祖棻,字子苾,原籍浙江海盐,生于苏州。教授,词人、诗人、学者。汪东称赞:“诸词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沈尹默比喻程千帆、沈祖棻夫妻为现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赞誉称“昔时赵李今程沈”。朱自清称她为“现代李清照”。朱光潜题诗称她“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钱仲联评价她是“三百年来林下作,秋波临去尚销魂。”叶嘉莹则称她“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其词是“学人之词”、“诗人之词”、“史家之词”。扬之水说:涉江词诚可谓词人之词。

《涉江词》以个人视角,写尽抗战乱离之苦,上应屈原渡湘江,入洞庭,过枉陼、辰阳而入溆浦,抗志高远,行洁脱俗。其次呼应“涉江采芙蓉”,夫妻流离,同心离居,旧乡难归,长路浩浩。还让人联想到李清照,同是杰出的女词人,同样遭逢战乱,在外敌入侵、烽火山河之际背井离乡,沈祖棻溯江而上入川,李清照渡江南下,一纵一横,千古相应。《涉江词》的出现,使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之后的一些艰难岁月,有了与之相匹配的传统词作,孤灯独照,词心不老,诚一代“词史”。

《涉江词》原分甲乙丙丁戊稿,计500余首,广大精微地展示了那个时代,和时代之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的悲欢离合。《涉江词萃》由沈先生的外孙女张春晓选编,自1932年春“有斜阳处有春愁”始,至1977年春“寄旅难归,家乡作客”止,凡82题88首,一编在手,便可具体而微地领略词史高峰,家国情怀,人生感喟。

《涉江词萃》编校细节方面亦多所措意,如沿用宋版陈氏经籍铺版式,对现代普通版式多所修正;用“目次”代替“目录”,即为程千帆教授“校雠”之学所标举;采用独立开发的宋代世綵堂韩柳集字体排印,最值得一提的是,依然采用难度极高的小字,这对刻版是极大的考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