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鲁迅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鲁迅学史

73.31 4.6折 158 全新

库存1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梦阳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6117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58元

货号1202602528

上书时间2024-12-22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百年中国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

二、鲁迅研究的科学形态——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还原

三、鲁迅学——科学形态鲁迅研究的学科化形态

四、鲁迅学史——鲁迅学缘起、发展及其精神文化背景转换、变迁的历史

上编(1919—1949)

第一章 中国精神文化界的惊雷——鲁迅出世(1919—1925)

一、鲁迅出世前的精神文化背景

二、《狂人日记》——鲁迅声呐喊的精神震撼

三、鲁迅杂文最初的精神反弹

四、《阿Q正传》问世时的精神效应

五、各精神文化流派对《呐喊》的评论

六、鲁迅映象的初步形成

七、小结

第二章 鲁迅非常不错地位确立后在精神文化界的反响(1925—1927)

一、鲁迅非常不错地位与世界声誉的确立

二、《彷徨》等著作引起的精神共鸣

三、鲁迅杂文不同的精神回应

四、狂飙社尼采精神与鲁迅精神的碰撞

五、对鲁迅文体的初步总结

六、两本鲁迅研究论集的出版

七、茅盾的《鲁迅论》——鲁迅映象的第二次总结  

八、小结

第三章 从“革命文学”的论争到的总结(1928—1933)

一、创造社对鲁迅的讨伐及其精神教训

二、钱杏邨的鲁迅论及其精神症结

三、冯雪峰的鲁迅观及其精神依据

四、林语堂鲁迅观的精神视角

五、鲁迅平民精神与梁实秋的贵族化精神的冲撞

六、李何林编的两本集子与奇人邢桐华

七、对鲁迅作品的学术分析

八、文学史论著和国外汉学著作中的鲁迅论

九、的精神总结

十、小结

第四章 鲁迅研究学理精神的勃兴(1933—1936)

一、对的认同与鲁迅杂文研究的深化

二、人生—艺术精神的学理化形态——李长之的《鲁迅批判》

三、学理精神的其他表现

四、无聊的声讨与力图学理化的异议

五、文学史著作与国外汉学家的鲁迅论

六、小结

第五章 鲁迅逝世纪念中的评论与研究(1936—1937)

一、各大报刊对鲁迅逝世的最初反响

二、中国共产党的唁电及其他

三、郁达夫的《怀鲁迅》和纪念文章中的其他精粹

四、周作人的《关于鲁迅》及其他前期友人的评论

五、苏雪林的异议和胡适的学理精神

六、国内悼念文章中其他有学术价值者

七、国外悼念文章中有学术价值者

八、小结

第六章 三十年代末——鲁迅研究学理化的初步奠基(1937—1939)

一、由悼念转为学理研究——夏征农编的《鲁迅研究》出版

二、的《鲁迅论》及其意义

三、1938年版《鲁迅全集》问世

四、上海“孤岛”关于“鲁迅风”的论争

五、鲁座的《思想家的鲁迅》及其他有价值的论文

六、对鲁迅古典文学著述的研究

七、《鲁迅的创作方法及其他》等书籍出版

八、的独立之见

九、小结

第七章 四十年代——鲁迅研究学理化的初步发展(1940—1949)

一、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反响

二、《鲁迅全集》的风行与《鲁迅三十年集》的出版

三、冯雪峰、胡风、周扬的鲁迅论

四、萧军编的《鲁迅研究丛刊》在延安出版

五、巴人、平心等的专著、专论及其他

六、鲁迅回忆录的丰收

七、鲁迅史实研究的开山之作——林辰的《鲁迅事迹考》  

八、小结

中编(1949—1999)

第八章 冯雪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鲁迅学的贡献及其特点

一、从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考察鲁迅

二、对鲁迅的才能特质做出了更为准确的概括

三、《回忆鲁迅》  

四、对《阿Q正传》《野草》的专题研究

五、小结

第九章 作为鲁迅研究家的陈涌

一、五十年代两篇论文和六十年代后续文

二、复出后的理论贡献

三、小结

第十章 李长之五十年代对鲁迅学的特殊贡献

一、《文学史家的鲁迅》  

二、《鲁迅美学思想初探》  

第十一章 唐弢鲁迅研究论著的学术个性

一、《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二、《论鲁迅的美学思想》  

三、《鲁迅——文化新军的旗手》

四、《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  

五、《鲁迅杂文一解》

六、未完成的《鲁迅传》

七、小结

第十二章 王瑶鲁迅研究的文化底蕴

一、《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

二、《论鲁迅的〈野草〉》  

三、《论鲁迅作品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四、《〈故事新编〉散论》

五、小结

第十三章 林辰对鲁迅古籍整理工作研究的贡献

一、《关于〈古小说钩沉〉的辑录年代》《〈古小说钩沉〉所收各书及其作者考略》

二、《鲁迅计划中〈古小说钩沉〉的原貌》《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沉〉的成就及其特色》

三、小结

第十四章 “”的反面教训和号召“读点鲁迅”

一、“”对鲁迅的扭曲

二、号召“读点鲁迅”

第十五章 “”中务实派的成就与李何林的贡献

一、《鲁迅年谱》的编写与《鲁迅全集》的注释

二、鲁迅研究务实派的优选代表李何林

第十六章 “”结束后鲁迅研究界的思想禁锢

一、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研究热的兴起

二、鲁迅思想发展道路模式的禁锢

三、引出的教训

第十七章 鲁迅学界的精神解放群及其业绩

一、王得后对鲁迅“立人”思想的提炼与阐释

二、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三、钱理群对鲁迅内心世界的探寻

四、汪晖对历史的“中间物”和“反抗绝望”的阐释

五、王乾坤从哲学界闯入

六、新方法、新思维的引进及其利弊

第十八章 中国鲁迅学中的史实群

一、史实群的带头人朱正

二、求真、务实的陈漱渝

三、史实派的不朽贡献

第十九章 王元化对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反思

一、三十年代末衷心爱戴鲁迅的青年学子

二、八十年代提出“综合研究法”  

三、九十年代对鲁迅局限性的反思

四、王元化反思的价值与意义

五、余言

第二十章 孙玉石、吴小美的《野草》研究

第二十一章 彭定安、许杰对建立鲁迅学的构想

第二十二章 林非的经历与《鲁迅和中国文化》  

第二十三章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其他重要成果

一、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

二、国外鲁迅研究成果的传入

三、王士菁新写的《鲁迅传》  

四、刘再复的鲁迅研究成就

五、陈鸣树的《论鲁迅的智慧》

六、张恩和的狂人“寄植说”

七、林志浩的《鲁迅传》

八、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九、支克坚的《关于阿Q的“革命”问题》  

十、“鲁迅研究书系”  

十一、颜雄的成果  

十二、金宏达的《鲁迅文化思想探索》  

十三、袁良骏的《鲁迅研究史》与研究资料的完备化

十四、林贤治的《人间鲁迅》

十五、李允经开创了鲁迅婚姻、家庭与木刻史的研究

十六、徐麟的《鲁迅中期思想研究》

十七、永远值得怀念的鲁迅史实研究学者——包子衍

十八、资历最深的蒋锡金先生

十九、总结

下编(2000—2019)

第二十四章 思维方式的扭转与研究路数的端正

第二十五章 从“神”到“人”——“中国‘鲁迅接受’的再次翻转”

一、努力恢复历史现场的“原鲁迅”  

二、鲁迅各个时期的住所、身份、交游、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

四、禁区的突破

五、衡人评事标准的端正——不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

第二十六章 鲁迅的文本整理与史实考证

一、文本整理

二、文史考证

三、文本解读

第二十七章 鲁迅与中国文化联系研究的纵横深化

一、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纵向研究

二、鲁迅与平行文化的比较研究

第二十八章 鲁迅学向世界文化视野进一步扩展

一、世界视野中的鲁迅

二、中、日、韩跨文化对话中形成的“东亚鲁迅”

三、日、韩鲁迅学论著的翻译、出版和与中国的交流

四、应该记住的几位中国鲁迅学界的靠前朋友

第二十九章 多维视野中的鲁迅学

一、冯光廉等的《多维视野中的鲁迅学》

二、鲁迅思维方法研究

三、汉唐石刻研究

四、加强对鲁迅翻译的研究

第三十章 二十一世纪中国鲁迅学群落的分布

一、中国鲁迅学界的重镇——北京、上海、南京

二、安徽的程致中

三、以郑心伶为代表的广东鲁研会

四、发和山师学派

五、安阳的姬学友

六、西部鲁迅学群落:陕西师大的“四大金刚”  

七、四川、重庆、甘肃的鲁迅学名家

八、以张福贵为代表的吉林鲁迅学群落

九、王吉鹏和他的研究团队

十、辽宁鲁研会的王卫平等

十一、福建的鲁迅学传统和郑家建的《故事新编》研究

十二、天津、河北的鲁迅学名家

十三、湖北的鲁迅学接续者

十四、浙江、绍兴的鲁迅学群体

十五、香港的林曼叔

第三十一章 老学者的新贡献

一、王富仁的“新国学”及《鲁迅与顾颉刚》  

二、林非二十一世纪的工作

三、严家炎的《论鲁迅的复调小说》  

四、孙玉石批评“过度阐释”  

五、把鲁迅研究与当代中国结合的钱理群

六、朱正的新著

七、陈漱渝的新论

八、王得后的《鲁迅与孔子》  

九、彭定安的“民族文本”说

十、王嘉良的学术文集

十一、郑欣淼的《鲁迅是一种力量》  

十二、汪晖、林贤治的新论著

第三十二章 鲁迅学史的拓展与进一步反思

一、王富仁的《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杜一白的《鲁迅研究史稿》  

三、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  

四、王家平的《民国视域中的鲁迅研究》《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  

五、徐妍的《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  

六、邱焕金的思考

七、题外话:作家们的启示

第三十三章 《狂人日记》百年祭

一、百年祭之前的争论

二、百年祭之中的讨论

三、百年祭之后研究也不会结束

第三十四章 二十一世纪鲁迅学的特点与不足

一、二十一世纪鲁迅学的特点

二、二十一世纪鲁迅学的不足

三、笔者的建言

结语 百年后的展望

附录 大荒原上追“过客”——为什么陪鲁迅一辈子?

一、四月天

二、梦荒原

三、忆村舍

四、《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五、阿Q迷

六、文史哲根基与英文修养

七、大寂寞中“悟”自己

八、《中国鲁迅学通史》  

九、《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  

十、《中国鲁迅学史》

十一、小结

内容摘要
本书以《狂人日记》第一篇评论为鲁迅学的发轫点,紧密结合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背景,对1919—2019百年来的鲁迅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述,在关于鲁迅研究的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清晰地勾勒出一个世纪以来对鲁迅阅读、传播和研究的历史脉络,完整地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阶层对鲁迅著作、思想、人格、精神等的阐释历程,也由鲁迅学这一重要的面向,映射出百年来中国学术文化乃至精神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