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情(新编版)
¥
52.62
6.7折
¥
7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万钧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24991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925407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土篇:性情/001
熟知未必是真知/002
食色性也/007
人字两画/018
三色人生/023
瘾/032
情寿/035
聪明/041
模糊,才是境界/050
文明是一种脆弱/057
木篇:心情/063
微信圈文10篇/064
闲思醇语/072
水篇:交情/077
朋友/078
先发制人/083
远近之间/087
越越效应/093
羡慕嫉妒恨/100
大小明暗/108
省心不省心/112
五句口头禅/116
下棋打牌论/122
口嘴闲话/124
不好意思/128
火篇:世情/135
孝/136
天堂在哪里/140
饿死,笑死,撑死/142
幸福之家几口人/146
人情大过债/149
人情之变/154
阴盛阳衰/160
禽兽不如/163
多少之别/166
语文民族/170
中国话1/178
中国话2/185
中国话3:老与子/191
中国话4:上与下/194
金篇:事情/199
就说钱/200
信封,为何不叫钱封/206
苦钱,挣钱,赚钱,圈钱/210
忍/213
酒,真有文化吗?/215
中产阶级中产酒/221
不喝咖啡只爱茶/229
多数之错/233
实用主义/237
折腾乃大学问/242
跋:又说下次再说/251
内容摘要
《中国人情(新编版)》以系统的视角、辩证的态度来观察、思考中国人的生活与习惯,辨析人情心智在社会生存中的现实表现及其原因,力求点明因人情而致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劣势,探求超越一般人情世故之上的幸福之路。“性情”“交情”“世情”三大板块广博撷取生动而富于启发性的例证,以人事、人物、人言解读人心,并力求以平白轻松的言语表达出来。厚实生活,渊博信息,独立思考,诚善心灵! 本书不是关于人情世故的技巧罗列或研究批判,而是基于中国文化与社会之上对人之常情、人性需求的反思,思考人的复杂与简单,人的善恶美丑。无处不在的大事小情,与众不同的观察思考,让人读出情调,读出苦笑,读出味道。 希望此书是闲情加激情,是真情,就不煽情,就不矫情。
精彩内容
闲情激情说人情
劳动,创造了人。
交换,创造了社会。
交换需求:有物,也有情—人情。
人情,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
科学上说:饭吃七分饱,均衡健康好。
人情上是:无论亲人还是客人,都一再要人家吃饱,吃好。
友人送你三条软“中华”烟—
科学上说:上千毫克尼古丁会让你少活几百天。
人高兴地说:这可是个大人情啊!
可是,吃的人、抽的人、劝的人、卖的人,都笑眯眯地说“我愿意”。
看来,道理有时未必管用。
想想人世间,有时未必一定有什么道理,更未必一定有什么应该。有的,只是人的不同角度,也才有了“都有点儿道理”。其实—愿意,才是真道理。
原来,所谓道理,根本就是出自人情。
理已如此,更何况“法”呢?
天地生万物,是道,也是情。
天地生人,更是情。
人有情,方合乎天道。
有情,而后有理,而后有典章法度。
世上,过得了法,过得了理,过不了人情的,比比皆是。
心上,对得起人,对得起事,对不起自己的,比比皆是。
都是这个“人”,总少不了“情”:性情,心情,交情,世情,事情。
社会,生于人情,长于人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处之“道”,乃人们已经习惯的道理之“道”,而非天地人本源之道,所以这个“道”自然胜不过那个真道。人也无奈,只好用“魔”字来表达那个真道了—情魔、心魔,在不知不觉中主宰人的眼耳鼻舌身和心脑。
于是总有时候,我们知道,但做不到。
所谓“人情大过债”,便是中国普通百姓的基本意识,基于契约精神的债可以少还、后还,甚至不还,但人情绝不可不还。所以,要在中国的基层社会普及“契约精神”,历来、将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中国文化的“面、命、恩”,都是一个人情。
对中国人,“人情”这个词,大概是最说不清、说不全,甚至是说不对的,可又不能不说,更不能不做。当然,首先是绝不能不理会。
终于,汉语词典中概括出了五个解释:
①人的感情;人之常情。②情面。③恩惠;情谊。④指礼节应酬等习俗。⑤礼物。
这些解释既虚也实,是大白话,我这里倒更愿意换个角度尝试一下:
人情是个人、人群乃至民族的心智惯性。
人情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血缘、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逐渐形成的相对固化的思维、观念和表达的模式。
观念,是人或人群对世界和对自我的看法与态度;思维,是人或人群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角度与程序;表达,是人或人群沟通的形式与工具。
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列御寇写了《愚公移山》,两千多年后的伟大领袖也写了篇重要文章《愚公移山》,还有同名的油画、电影、歌曲,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和中学课文,当然全都是褒扬愚公的。然而现实中,似乎还是智叟多过愚公,且被赞为“随机应变聪明人”。
闲情如茶,激情如酒,两种人情水,一样蕴情性。有闲情让人能够看得细点,有激情让人能够说得真些,当然可想可写的也就洋洋洒洒了。
礼义廉耻是人情,温良恭俭让是人情,法术势是人情,七情六欲是人情,生活沟通是人情,追名逐利是人情,政治历史是人情,几百块或几十亿的物件也是人情,琴棋书画诗酒茶、衣食住行养乐花都是人情……
人是核心,中国人的血缘也是和水土气候乃至饮食有关的。我总觉得,饮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如中国的包子和欧洲的Pizza(比萨),就很有得一比:包子含蓄与Pizza张扬,仅仅是一个方面;外表光鲜诱人而饼胚亦是一块死面的Pizza,与外表相似而内馅大不相同的包子所体现的“和而不同”,才是更重要的又一方面。
吃法当然影响性格,西辣东酸,南甜北咸,中国人内在的差别也不小,广东人敢吃敢闯,好荤多欲,前戏开场;川湘人麻辣出坚忍顽强,打天下适合,但后戏就得精菜细做的江浙鲁人来收拾了。
食色性也,写人情光说吃不说色不行。女性人口比例一贯偏少,以稀为贵,所以汉语有“女色”一词,当代汉语又称另一性为“难人”,所以最复杂的人情,当然是婚姻了。
食色不离酒,凡是卖得好的酒,广告里都不乏色,继而酒色财气,酒与钱都是很重要的沟通工具,是人情利器,焉能不提?
孟母三迁,除自然因素以外,环境与文化的后天熏陶、改造,成就了人情的差异。
中国人讲究用巧不斗力,所以没玩儿斯巴达克斯那样的角斗士,没玩儿西班牙斗牛士,更多的是玩儿斗蟋蟀、斗鸡这些奇巧,那个精、那个趣,就是没有那个险。还有就是玩儿鸟、玩儿鱼的传统,弄个精致笼子豪华缸,限制小精灵们的自由。
不过,人情的悲哀之一,便是一些人相信对狗猫好比对人好要好。
言为心声,说人情,不说说中国话哪儿行?光“差不多”“不好意思”这两句话七个字,就够写上几本书了,太丰富了!中国男人一看就懂的“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厕所格言,我就搜集到了几十条不同的英语翻译,拿去请教几个外国人,读得实在很囧。看来,说外国话,真的很减人情味儿,难以表达中国人的心思情怀。
中国史上,大凡是个“人物”的,都是在人情上大有建树的,都是创建了一套系统有效的人情理论和方法的,无论是超然世外的老庄,还是入世励志的孔孟,或是荀子墨子等;《战国策》实乃人情之策,《史记》更是人情之记,《资治通鉴》是当之无愧人情之鉴,更不用说让人战战兢兢的韩非子、鬼谷子了;名垂青史的刘备、曹操、诸葛亮,嵇康、韩愈、苏东坡,关羽、孔融、蔺相如,名人乃因人情而名;再从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到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禁止佛徒饮酒食荤的梁武帝,美女情乱礼法的唐高宗、唐太宗,杀尽功臣的明太祖……政治亦是人情,如近代人情大师的巅峰大概就是曾国藩了,甚至在1937年的《反对自由主义》中列举了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其实也是一篇关于中国人情的分析文章。
中国人有“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名言,可此言出处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出空前绝后奇文,在人世间却颇为潦倒。书里,他把这句话放在了“十二钗”中凤姐的房间,暗喻她才够人情练达。
所以真正人情练达的人,是以人际关系周旋之事做文章的,乐此不疲,从市井角力到政坛风云。而在纸上做文章的,倒是很少在人际间练达,实属看得清,但做不出的“文人书呆子”。
好在多数中国人习惯于对“书呆子”的公论,真的把“书呆子”当成不懂人情世故了,在他们面前便毫无顾忌地淋漓展现,于是活添了好多的纸上文章素材,人情成就了书理。所以古往今来,但凡真正治人得权的中国“人物”,一定都读过些书,且能把书读“薄”,读进去,也读出来了。
虽然人情世故世代相传,处世格言人人信手拈来,随时可以高谈阔论,但绝大多数人依然抱怨终日为人情所困,很多人费心耗财追索奇效妙方,有家教规,有畅销书,有大师课,头头是道,真正用到自己身上,却是七窍通六窍。
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脱不开自己心底那个“情”。
自古不乏阅历超群看透世情的高人,也就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样的“道”,有“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难”这样的“告诫”,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慨。我自己也曾说过,最强大的人没有爱人只有敌人,最幸福的人只有爱人没有敌人。
可自觉当已该知天命之际,依然看不透“情”字,于是才有诸多文章。大怒伤肝,大思失爱,我更愿意认为情如水,人无水不生。虽然,死在火里的人,似乎要比死于水中的人少得多。
人情作话题不好写。好在作者是正宗中国人,有七情六欲,有观察思考的坚持,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所以也就有了《中国人情》。前两版重印一二三四五……次,这如今到了第三版,增删多,所以称“新编版”。
人活着,总有些看法想法,基于中国情调的人性反思,把中国人的心思与情绪,中国话、中国吃、中国事儿,以轻松些的言辞聊出来,闲时给忙人们一点儿思考和启发,于是就有了本书。
从2013年本书版面世以来,围绕人情主题找我倾诉的,提难题、问怪题的,线上线下人日益多起来。2017年开始,在一些高端班和单位,我应邀开设了“传统文化精要与中国社会人情”课程,为此,自己就必须更多地去思考、研究这个主题,要做得更好,于是就有了新文、新书。增删近20篇,短文多,修改更多,但整体保持了呼应延续的思想体系和文化状态。
我本驽钝,于出书向来较懒散,所以《中国人情》更多真情善意,而非妙文玄理,多年来读者意见表扬多、批评少,这也是中国人情哦。三番增删,依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真诚期待得到读者们的提点、指正。
能够持续有新版,真诚感谢王燊娉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也要感谢家人和友人们的帮助。
万钧
2019年1月12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