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力量:日本经典之作
¥
24.1
6.1折
¥
3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日]斋藤孝 著 著 颜翠 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0809491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1201819793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斋藤孝,日本畅销书作家。1960年生于日本静冈县。东京大学法学系毕业,后于同校研究生院硕士及博士课程期间专事教育学研究。现任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著述甚丰,主要以文库本系列和知识新书系列为多,主要有《“能人”究竟哪里与众不同?》(筑摩新书),《找回身体感觉》(NHK图书),《用三色圆珠笔阅读的日语》(角川书店),《轻松交谈的技巧》(PHP新书),《日语朗读》(草思社)(畅销260万册),《构思高手》(文艺春秋社),《说教高手》(文艺春秋社),《会议革命》(PHP新书),《眼力》(三笠书房),《与人沟通的能力》(岩波新书),《恋爱的能力》(筑摩书房),《身体的智慧》(大和书房),《成为天才的瞬间》(青春文库),《孤独的力量》(新潮文库),《秘而不传的感人文章技巧》(讲谈社现代新书)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失落的十年(孤独与我)
我的孤独时代
孤独之中的光明
孤独的时候积蓄力量
第二章 作为“独行者”而活
首先要决意离群索居
目前的自己够好吗?
“拿出结果来”这一咒语
孤独的时间中应做之事
成为独立之人才会变成强者
要有断绝来往的勇气
选择积极向上的孤独
一个人的身体感觉
第三章 孤独的技巧
为了不让自己安于自身现状――有三个技巧
超越孤独――有三种方法
把自己当作战友
水拯救了孤独
地水火风
身体是可以挪动的寺院
一点点地错开负面情绪
震动能抚慰孤独
女性们的独处技巧
第四章 一个人孤独的世界(孤独的实践者们)
孤独与流浪
史力奇流孤独的体味
与时代违和的孤独感
文学与孤独
读书是通往死者世界的旅程
孤独的诱因
中原中也
潜心
“憎恶平凡人”
第五章 孤独的力量
独自一人才能看见的风景
了解爱的孤独
正因为孤独才更加理解他人
孤独与乐器
与孤独相匹配的工作
孤独力量的基础是去甲肾上腺素
以无常观为武器
地下水脉
尾声
本书中摘录的书籍及参考文献一览
解说 小池龙之介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也曾有过暗黑的十年,从高考失败的18岁开始,一直到在大学谋得一席之位的30岁之前,陪伴他的尽是决绝与孤独的年月。这漫长的时间里看似一无所成,但他一直在向着自己的目标,慢慢积累,等待着后期勃发的一天。即便没有看得见的成果,即便没有人认可,仍然选择相信自己,但是在人生的间隙彻底挖掘孤独的意义,就如同是从“地下水道”与时空里的所有伟人们彼此相连,这是成长的通过之礼。 在一项针对20—30岁人群进行的调查中,十个人中九个人有独自吃饭、出行的经历,而且,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面临独自待着,也就是独处的境遇——比如因为忙、因为与人相处不舒服或者压力等等原因。但大多数人内心深处还是对“一个人”的状态有抵触和害怕,也不知道独处的时候一个人该干些什么才好。 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写成了“独处技法”,为更多惧怕独处、惶恐一个人的现代人提供更多的思考,以及更具创意的生活方式,还有许多作者本人的试行错误可供借鉴。本书可以帮助、指导读者更加有效率、有意义地度过独处时光。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失落的十年(孤独与我)
我的孤独时代
去年一整年(2005年)我共计出书三十多本,再加上一些演讲、授课以及在一些媒体上做演出和监修等,忙到稀里糊涂地连轴转。我很感激大家能够给予我工作的舞台,但同时我也不禁思考:“为什么十年前的我,没人予以我如今的这些工作机会呢?”
我现如今所主张的朗读、呼吸法以及小学生培训班(斋藤授课法)等项目,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我十年前便在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此外,当时的我更加年轻,更加活力四射、脑子灵活,但是,那时候却没有任何人来找我做事。事到如今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我的一份怨念。
当时的忍耐与孤独感,老实说我一点也不想回忆。但若是叙述那些事情,可以鼓励此时此刻正被孤独所围困之人、那些想要从团体独立出来却恐惧于孤独而不敢迈出第一步之人,多少也算有些意义吧。
对于我来说,自从十八岁那年高考失败、后来在明治大学求得一份工作,至我三十二岁的这十几年间,我一直身陷于孤独的囹圄之中。我称那段时期为――暗黑的十年。
孤独的第一个阶段,是从高考复读到大一大二的那段时期。我想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憧憬独自生活吧,然而可能因为我从小成长在一个喧闹的家庭中,所以到东京之后十分不适应独居的生活。每当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的时候,总会产生一种“茫茫宇宙中只剩下自己”的杀伐冷寂之感。而且因为没有考上大学,感觉人生一片灰暗,更从骨子里感到孤独无助。
高考之于考生,无异于奥运会之于国家队运动员。一年只有那么一次机会,一两天的考试日子就检验着数年以来的努力成果。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那么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尽全力就好。但对于复读生来说,则毫无退路。在如此重要的日子,如果“刚好生病”,那就完了。应届的考生还有可能保持轻松的心态,但对于复读生来说则只剩下残酷的、生不如死的感觉……
到了三十岁之后,人的心态会慢慢改变,会变得更加坦然,对于漫长人生来说再复读一年也无所谓。就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区区一年时间算什么呀”,但在十几岁的年纪,会觉得一年时间是极其巨大的时间损耗。
说起来也是因为我高中三年过度沉迷于体育运动,从而造成高考准备不足才又复读一年。但无论如何,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己只是因为考试结果不理想就要再浪费一年的时间。
其次,无所属的立场也是不幸的种子。在孤独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我找工作的那段时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类似的苦恼。例如,当一个人可以自我介绍:“我是某某大学的学生”“我是某某公司的员工”,那么心情和社会身份都有个安定所依之处。但对于高考失败的我来说,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的人。虽说可以自称为补习生,但我心里面并不太乐意去上补习学校,所以我在各个方面都找不到归属感。
那时候我心底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将来我绝对要证明这段岁月绝非毫无意义。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相信事情如果过于顺利,那么肯定会隐藏着祸患。我坚信着如此,所以我决意决不放弃。
后来终于进了大学,却被一个比我年纪小但却是应届考进来的学生出言不逊。原本是同一年级的同学,结果却要被当成学弟呼来唤去,这种不痛快真是难以忍受。因为我在复读的这一年来,也是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精神上的修行啊,为什么会不如应届生呢?
“圈子”一词,原本是圆圈的意思。大学生们有所谓固定玩耍的圈子,对此我可以说是十分憎恶。我特别厌烦那种大家肩搭着肩围成一个小圈子,仿佛洋溢着一团和气的模样。在那段时间我算是个危险人物,对每个人都找茬挑衅,破坏所有的关系,凡事我都独来独往。不管是人也好,书本也罢,我都会选择有实质意义、有内涵的人与事物。而现实中真的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所以我唯一的好朋友,是与我同样感慨“生不逢时”的同年级同学。
书籍也是,我固执地坚持着绝对不看现代读物和流行畅销书籍。在大学快要开学的那段时间,正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大火的时候,但当我阅读那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很久以后了。《且听风吟》讲述的是女人们都认为非常英俊潇洒的男主人公的彷徨与孤独,这与我所饱尝的孤独完全不同。
当我过了三十岁、打算抹平孤独的伤痕而拿起这本书之时,我深刻感觉到已经无法对作品产生共鸣了。
或许可以解释为那时候的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还很年轻气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那时候的自己毫无疑问都是太过轻蔑以及过剩且无聊的自尊心。但当时只想要保护好那样的自己,所以那时候可以说是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大的孤独感之中。
实际上,我那时候几乎把所有的好心都当成歹意来对待。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要把命运欠我的十倍、二十倍给我还回来。”
那是第一次,我深信自己的过度不幸也是一种力量。然后明白,我可以把那份孤独感转化成巨大的能量。
P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