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隐含碳"研究
¥
52.74
6.8折
¥
7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陈楠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6405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000477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楠,云南红河人,201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低碳经济等。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各1项。参与世界银行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科技部研发计划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2项。在《统计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二 国际贸易对CO2排放影响巨大
三 多边合作促进减排
四 中日贸易重要性凸显
五 中日碳排放巨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构框架
一 技术路线
二 主要内容安排
第五节 创新点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古典国际贸易与环境
一 涉及环境因素的古典贸易理论
二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三 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研究
四 评述
第二节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一 垂直专业化的动因研究
二 垂直专业化的测度
三 垂直专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四 环境规制对垂直专业化的影响
五 评述
第三节 贸易“隐含碳”主要的测算方法研究
一 IPCC法
二 投入产出法
三 生命周期法
四 评述
第四节 三种碳排放责任对比
一 “生产者”责任原则
二 “消费者”责任原则
三 “共同责任”分担原则
四 三种碳排放责任的测算
五 评述
第五节 碳排放的公平性研究
一 碳排放公平性内涵
二 基于公平性的主要原则
三 解决公平性争论的方法
四 评述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中日贸易发展与气候变化
节 中日双边贸易发展
一 中日双边贸易量的变化
二 中日双边贸易的依赖关系
第二节 中日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一 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二 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三 总体分析
第三节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双边贸易模式的动态演变
一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双边贸易模式演变的理论基础
二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双边贸易模式演变的现实条件
三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双边贸易模式演变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中日两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一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二 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
节 投入产出法介绍
一 地区投入产出
二 区间投入产出
第二节 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一 现行模型测算的缺陷及对比
二 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
第三节 垂直专业化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合
一 垂直专业化率与碳排放路径分析
二 垂直专业化率与投入产出的结合
三 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与垂直专业化下的投入产出模型对比分析
第四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 数据库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 数据处理
第五节 测算结果与分析
一 中日能源结构
二 中日两国碳排放系数对比
三 中国垂直专业化率分析
四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贸易“隐含碳”总量分析
五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贸易“隐含碳”行业分析
六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贸易中间产品“隐含碳”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中日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分析及“污染产业”“污染产品”的转移
节 结构分解模型的构建
一 结构分解模型理论及与其他分解模型的对比
二 结构分解(SDA)的构建
第二节 中日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日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二 中日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的行业分析
第三节 中日“污染产业”的转移
一 中日“污染产业”转移的计算
二 中日“污染产业”转移的分析
第四节 中日“污染产品”的转移
一 垂直专业化下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特征
二 垂直专业化下中日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碳排放转移
第五节 中日污染产业转移与污染产品转移的比较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公平视角下的中日两国碳排放责任分担
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 研究方法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二节 中日三种碳排放责任分担研究
一 中日三种碳排放责任分担整体对比
二 中日分行业三种碳排放责任对比
第三节 三种碳排放责任的公平性分析
第四节 “共同责任”原则下中日碳排放对比
一 中日生产责任、国内消费及国外消费责任整体对比
二 中日生产责任、国内消费及国外消费责任的行业对比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
二 调整贸易结构
三 推动技术创新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索引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日双边贸易动态变化情况,发现双边贸易关系从非均衡依赖→均衡依赖→非均衡依赖过渡;贸易格局已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过渡。在此基础上对双边贸易“隐含碳”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中国从日本进口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加工再出口产生的碳排放以及进口直接消费的碳排放作了详细分解;对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作了分解。很后,基于公平性原则,构建了细分的“共同责任”模型,对两国的碳排放责任作了划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