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685—19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685—1949)

46.47 4.7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粤海关博物馆 编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1189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836047

上书时间2024-12-12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685—1949)》为“广州史志丛书”之一。全书精选1685年至1949年间粤海关机构变更、人员变换、规章制度流变、业务范围增减、业绩统计等与粤海关相关的各种资料,通过选录的这些资料,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粤海关成立以来的沿革变变迁,也从某种程度上窥探到中国自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海关事业的变迁,为中国近代史、海关史等的研究提供一定价值的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

本书由《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985—1949)》编纂委员会集体编纂。



目录

*章 机构人员 

*节 粤海关监督署

第二节 粤海关税务司署

第三节 粤海常关

第四节 人员

第二章 运输工具监管

*节 对国际航行船舶的监管

第二节 对民船的监管

第三节 对来往港澳定期班轮的监管

第四节 对陆空运输工具的监管

第三章 货物监管

*节 一般贸易

第二节 代理报关行业

第四章 非贸易性物品监管

*节 旅客行李物品监管

第二节 邮递物品监管

第三节 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人员自用物品监管

第五章 征税

*节 税则

第二节 关税的计征和退补

第三节 减免税

第六章 查私

*节 查缉沿边沿海走私

第二节 查缉货运走私

第三节 查缉行邮走私

第四节 走私案件处理

第七章 统计

*节 业务统计

第二节 贸易统计

第三节 统计数据

第八章 粤海关与主权斗争

*节 河南事件和沙面事件

第二节 关税保管权

第三节 关余支配权

第四节 省港罢工时期的粤海关

第五节 二五附加税专题

大事记(1685—1949)

后记


【书摘与插画】

致编纂组同志们的信 

 

粤海关的历史,*早可追溯至唐代设于广州的市舶使;至北宋时,广州又在全国首设市舶司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其后推广到两浙、福建,“三路市舶,唯广*盛”。此后,市舶制度在广州延续了七百多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粤海关成为中国设立时间*早、存续时间*长的海关之一。从“一口通商”到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建立,再到海关管理权的收回,可以说,粤海关的历史是近现代中国海关发展乃至社会变迁的缩影。

粤海关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毫无疑问是值得深度挖掘的。《粤海关志》是我国*部地方海关志书,成书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之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陷入100多年的内忧外患之中,地方海关修志工作因此停滞。直到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各地海关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先后编修了42部地方海关志书,《广州海关志》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近年来,海关史研究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广州海关理应承担起发掘、整理和研究粤海关历史的责任。为此,粤海关博物馆专门组织同志们,结合学界部分研究成果,把散落各处的史料文献重新整理出版,形成这本《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685—1949)》,这既是对当年修志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尊重,也填补了广州海关志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

从涉及的时间范围看,本书覆盖自1685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65年,也就是一个完整的粤海关历史。从内容看,本书以分门别类辑录原文的方式,汇总了历史上重要的粤海关文献研究史料,内容丰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其中的《广州口岸贸易报告》和《粤海关十年报告》为例,我们可以据此研究中外贸易、穗港澳贸易与人文关系,也可以研究广东商品流通、广州城市历史,甚至可以将研究视角延伸至整个近代中国和世界史,研究的空间十分广阔。

粤海关史是广东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粤海关史研究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广州海关还要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博物馆、档案馆、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人士的合作,进一步收集汇编各类历史资料、研究成果,力图为粤海关史研究提供全景概览,为史学研究作出海关人应有的贡献。此外,我一直认为,包括收回海关管理权在内的革命斗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关的建设发展,是海关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大家下一步共同努力,深度挖掘、充分宣传海关红色历史文化,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广州海关关长:谢 松

2018年3月5日

 

凡例 

 

一、本书编辑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去伪、存真、求实、求是原则,力求客观、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粤海关的发展历史,体现粤海关的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

二、本书收录粤海关档案资料上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粤海关创设,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篇章结构编写,依档案资料的门类按时间顺序编排,设:机构人员、运输工具监管、货物监管、非贸易性物品监管、征税、查私、统计、粤海关与主权斗争及大事记(1685—1949)等,力求从不同方面比较立体地反映粤海关设立以来的历史发展情况。

三、本书涉及组织机构、文件、会议、度量单位等,均按当时全称及实际使用计量单位记述,全称多次出现时酌用简称。对走私案件和相关案件当事人一般不录全名。

四、日伪统治时期的海关总税务司署、粤海关前均冠以“伪”字。

五、粤海关档案资料整理体例方面,由于历时较长,经手人员较多,初期没有统一体例。现只能根据原来辑录的资料,尽量查核原始档案,并对体例进行统一处理。

六、本书收录的粤海关档案资料,进行了一些统一处理:对某些特殊的资料,如机构设置等,尽量依原本的排版格式,但也会进行调整;原非中文者,则由编者翻译为中文;原未有标点者,则统一由编者进行分段,并进行标点;原有标点者,在保留原有标点的基础上,编者会根据本书的体例进行调整。 粤海关历史档案资料辑要(1685—1949)

 

*章 机构人员 

*节 粤海关监督署 

 

一、建制康熙二十三年七月乙亥:奉差福建、广东展界内阁学士席柱复命。……上曰:百姓乐于沿海居住,原因海上可以贸易捕鱼。尔等明知其故,前此何以不议准行?席柱奏曰:海上贸易,自明季以来原未曾开,故议不准行。上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凡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席柱奏曰:皇上所谕极是。

——《清圣祖实录》卷一一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丁丑:户部等衙门遵谕议覆,福建、广东新设关差,止将海上出入船载、贸易货物征税。其海口内桥津地方、贸易船车等物,停其抽分,并将各关征税则例、给发监督酌量增减定例。从之。

——《清圣祖实录》卷一一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

(康熙二十四年)六月初一日庚寅过临淮县。……初二日,遇族侄兵部荣恩奕臣奉使榷浙江海税。台湾平后,海禁解严。闽粤洎吴越皆设沿海榷司,江南驻松江,浙江驻宁波,福建驻泉州,广东驻广州。

——(清)王士祯:《北归志》,引自彭泽益:《清初四榷关地点和贸易量的考察》,载《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

海关监督之设,由来尚矣。前清康熙二十三年,覆准福建、广东二省设满汉海税监督各一人。

——黄序鹓:《海关通志》,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粤海关之设,自康熙二十四年始也。初时设监督一员,所以稽征海税。

——黄序鹓:《海关通志》,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粤海关监督一员,康熙二十四年设。

——(清)梁廷枏总纂,袁钟仁校注:《粤海关志》(校注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天下海关在福建者,辖以将军;在浙江、江苏者,辖以巡抚;惟广东粤海专设监督,诚重其任也。

——(清)梁廷枏总纂,袁钟仁校注:《粤海关志》(校注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乾隆帝于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下旨: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藉洋船谋生,不独洋行之二十六家而已。且虎门、黄埔在设,有官兵,较之宁波之可以扬帆直至者,形势亦异,自以仍令赴粤贸易为正。……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五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

粤海关监督署在外城五仙门内。康熙二十四年设监督,掌榷全粤税务。雍正、乾隆间三裁而三复之。或以将军、总督、巡抚、粮道兼摄其职。光绪三十一年裁缺,归总督兼理,改为关务处。

——(清)梁鼎芬修,(清)丁仁长等纂:《番禺县续志》,民国二十年(1931)刊行

1904年12月10日,总督接管了关部。同日,海关银行(慎裕)关闭,新的海关银行名叫“粤海关官银号”,在原地址成立。

——1904年12月粤海关税务司呈总税务司月报



主编推荐

本书对粤海关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编排,对于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粤海关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资料基础;同时亦为研究中国近代的商品流通、城市变迁等中国近代史研究甚至世界史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