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
18.16
4.5折
¥
40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欧阳黔森 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79883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1202304664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欧阳黔森,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七届全委委员、影视专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青联常委,贵州青联副主席,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五百余万字。有长篇小说《雄关漫道》、《非爱时间》、《绝地逢生》、《奢香夫人》及中短篇小说集等十部。编剧并任总制片人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奢香夫人》、《二十四道拐》;电影《云下的日子》、《幸存日》等十二部;曾四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全国电视“金鹰奖”、三次全国电视“飞天奖”、二次全军“金星奖”;以及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四十余次。一级文学创作、贵州省核心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徳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目录
第一章报得三春晖/001
第二章花繁叶茂/020
第三章看万山红遍/037
第四章悠然见南山/100
第五章江山如此多娇/122
主要参考文献/183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之一,着力于书写贵州的脱贫攻坚战。贵州作为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之一,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作者选取了乌蒙山脉、武陵山脉连片贫困区域中的毕节巿赫章县海雀村、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遵义市正安县红岩村、铜仁巿万山区朱砂镇、安顺巿紫云县沙坎村这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目睹了“精准扶贫”带给山乡的巨大变化,从不同角度讲述脱贫攻坚的“贵州故事”。作品情思饱满、大气磅礴,是为贵州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的赫赫印迹树碑立传之作。
主编推荐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得到解决,也必将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最宏伟的史诗。为了更好地记录、书写和讴歌新时代,2019年9月中旬中国作家协会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二十五位优秀作家深入脱贫第一线,创作一批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精品,力求全面、精准、生动地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与成就。百花社从中精选出六位著名作家所创作的六部精品,并以丛书的形式出版,向祖国和人民报告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成果,反映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奇迹与人类壮举。
精彩内容
第一章 报得三春晖
这风这雨,千万年的溶蚀和侵染,剥落出你的瘦骨嶙峋;这天这地,亿万年的隆起与沉陷,构筑了你的万峰成林。这段文字是我对乌蒙山脉地区的最初印象。有了这样的印象,我的长篇小说《绝地逢生》的扉页,便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美丽,但极度贫困,这是喀斯特严重石漠化地貌的典型特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当年写下这样的文字,无疑是需要勇气的,这勇气来自我多年来深入乌蒙山脉腹地走村过寨的经历。我只要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什么叫“严重石漠化地貌”,什么叫“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当年包产到户,有一户人家分了十八块地,最大的一块还不到三分,其余的散落在沟沟湾湾之间,真是七零八落。在这一带,土地和人命是相连的,这家人当然要把自己的地扒拉清楚,但是数了半天,也就只有十七块地,正疑惑时,儿子捡起爸爸的草帽,草帽下石旮旯中碗大的一块地显现出来,父亲高兴地说:“找到--了,找到了,就这块地,别看它小,也可以种一棵苞谷哩。”这个故事在乌蒙山区谁都知道。二〇〇〇年我在乌蒙山区采风后,曾以这个故事为素材,写作发表过中篇小说《八棵苞谷》。这个故事讲的是越生越垦、越垦越荒会造成人口得不到有效控制、生态严重失衡的恶果。
乌蒙山脉,山高谷深、万峰成林,毛主席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七律·长征》,其中一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对这里形象的写照。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曾在这里建立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其经典的战斗“将军山阻击战”“乌蒙山回旋战”,在军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我在创作长篇小说《雄关漫道》和同名电视剧剧本时,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上看到:三军会师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毛主席在陕北保安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度赞扬了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为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他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其实,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红二方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减员一万余人。为什么到达陕北还有一万余人?据相关资料,二、六军团曾在贵州黔东地区扩红三千余人,在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黔大毕”扩红五千余人,可以说,乌蒙山区的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三月五日,根据我的长篇小说《绝地逢生》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当天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广泛关注。《绝地逢生》取材于贵州省的乌蒙山区,这里山多地少,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这里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次次的救济和扶贫,使当地居民探寻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开始摆脱穷困的命运。
然而,乌蒙山区群众并未完全摆脱穷困的命运。二〇一七年十月中旬,我再次来到乌蒙山区腹地深入生活,得知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市还有贫困人口七十二万四千五百人。看到一份份为贫困群众建档立卡的材料时,我非常惊讶,它们精准到户、人,精准到因为什么而贫,精准到因人因户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脱贫举措……我不得不信服。我立刻动身,前往地处乌蒙山屋脊的赫章县海雀村进行采访。采访时,简直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说实话,我写作已经很少用“震撼”这个词了,我已年过半百,不是很容易被什么所震撼了,今天我又用到“震撼”这个词,我的激动程度显而易见。
那天,我一进村庄,看见路旁有一户人家,我抬腿向这户人家走去,陪同我的朱大庚一边走一边大喊:“安大娘,安大娘!”我开玩笑地说:“别喊了,别动静大了吵扰到人家,到了我们敲门。”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